怪異的現象出現了。
國慶期間,已經冰凍了一段時間的深圳樓市有了點火花;
國慶七天,深圳的新房住宅成交量達到1081套,同比去年大漲了163%!
要知道去年的國慶正是深圳樓市最火熱的時候!
今年的行情不如去年,但成交量反倒比去年高,這確實是有些怪異。
當然,這還不是最怪的,最怪的是——
國慶節假日期間,7天,整個深圳的二手房成交,只有4套!
4套房什麼概念?即便是一個三線城市的新盤,一天恐怕也能賣個4套吧。
深圳這二手房的成交量,要開始刷新下限了?
剛開始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我也覺得離譜。
但細細扒一下這個數據,會發現這個「4套」其實很容易誤導人。
出現4套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國慶大家都出去玩了,沒有人願意屁顛屁顛地接盤二手房。
第二,國慶期間,深圳國土局不上班,強制性阻斷了二手房網簽。
查一下往年的數據,你會發現過去每年的國慶,深圳二手房都沒有成交數據,並不是今年搞特殊。
正因為二手房不能網簽,所以9月份和10月初的網簽要不就是集中堆在了9月底,要不就是堆在國慶後回來兩天解決。
國慶期間1號有4套網簽,想來應該是1號政府部門強制加班了。
國慶節為人民服務,也沒啥毛病。
如果想知道國慶期間二手房的熱度,我覺得可以看看過去幾年國慶假期後兩天,也就是9、10號的網簽量:
2018年,網簽322套;
2019年,網簽546套;
2020年,網簽221套;
2021年,網簽123套
今年依然是最低,和去年相比跌了差不多50%,
考慮到其中有不少是9月份遺留下來的網簽,10月份頭七天的成交量,雖然不大可能只有4套,但肯定也是少得可憐。
二手房很涼是真的,只有4套成交是亂扯的。
數據不重要,關鍵的是數據背後深圳當下的兩個樓市真相!
什麼真相?
第一,深圳樓市,就只剩下剛需了。
深圳樓市曾經的種子選手——投資客,經過兩輪調控「大逃殺」之後,早就被趕盡殺絕了。
剩下的,就只有那些有耐心等名額的買家。
但你放心,這樣的人肯定是少數,因為現在的中產,個個都猴急得很,手裡攥著錢就像拿著炸彈一樣,不花出去不舒服,能等的起的人反倒是奇葩。
深圳樓市裡的另一大主力——改善需求,現在也沒了。
深圳的改善客,新房積分拼不過剛需,只能在二手房裡內卷。
而不少改善客進入二手房市場之後,都要面對一個坎——先賣房才能有資金買房。
現在最尷尬的,就是指導價出台、信貸收緊之後,自己的房子賣不出,看中的房子不降價。
一來一回,改善客又回歸原點。
「那還買啥?繼續住著吧!」改善客罵罵咧咧地退出遊戲。
最後留下來的,就只有剛需了。
而深圳的二手房價格現在又在高位上掉不下來,只有新房在積分和價格上對剛需友好。
剛需選誰?當然是選新房!
所以大家要理解,深圳的新房熱度遠勝二手、二手房成交跌跌不休、國慶期間新房、二手房成交的大分化,都是剛需選擇的結果。
從目前的勢頭來看,深圳這個月的二手房成交想過千套,恐怕得預先拜拜神。
第二個真相,深圳的買家,正在「退出深圳樓市」。
別看國慶這七天新房逆勢成交,但新房市場相比過去,熱度差別很大。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之前加推的沙井海岸城,入圍的最低積分,只要59分,競爭遠不如年初第一次開盤。
最新海岸城積分要求
要知道,5月份的時候,福永的興圍華府,最低積分都要60.2分。
這才幾個月,小甜甜就變成了牛夫人,曾經全深矚目的網紅盤連機場邊的一個小樓盤都不如......
更誇張的還不是這個,更誇張的是:
海岸城的新盤積分,已經是最近積分最高的新盤了。
前海媽灣的領璽二期,最低入圍積分53.1分;
光明的星河天地四期,最低入圍積分48.8分
龍崗的頤安都會中央花園,最低入圍積分39.2分
還有一些盤更離譜,連積分都不用。
這些不用積分的新盤,以前通常都只存在於東部,現在連曾經熱盤雲集的寶安和光明,都難以倖免。
比如寶安的宏發璽玥華府、前城濱海花園,不用積分
光明的金地峰境瑞府二期,也不用積分。
這些盤要放在年初,60分都還只是入場門檻,70分都不算100%穩當。
這個時候,你就能看出來,市場的信心和情緒真的很重要,沒有了信心,曾經最紅火的深圳,連剛需都不敢買房。
買家們很默契地集體退出樓市,這是深圳樓市當下最大的危機。
現在的深圳樓市,已經進入買家市場。
買家市場,顧名思義,就是買家佔優的市場。
當下,曾經全國最有底氣的業主,遇到了本來一盤散沙卻因為調控意外地團結到了一起的買家。
以前,從來都是業主聯合起來搞個業主群,壟斷了定價權,買家暗暗吃虧。
現在,買家們總算等來了最佳反擊的機會。
要我說,趁它病拿它命。
只要保持現在的狀態,時間過得越久,對買家越是有利。
買家們就算沒有買家群、永遠一盤散沙、意見永遠無法一致。
但你也要明白,現在在二手市場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是:
繼續不要買、繼續跟著耗、繼續和業主博弈。
現在的形勢對買家而言是利好。
第一,深圳的新房供應充足。
現在深圳的新房供應量很大,上個月的第二次集中土拍,大家也看到了:
深圳的流拍率全國最低;
22塊地中有17塊以最高限價成交;
成功拿地的房企都是以國企為主,沒有暴雷風險;
限價持續收縮,新房和二手房的倒掛空間變得更大,新房的價格優勢在擴大;
市場沒有打擊房企拿地的信心,保證了未來深圳一到兩年內的商品房供應。
只要後續有糧草補上,買家就有這個底氣打持久戰。
第二,調控的節奏沒有慢下來的跡象。
上個月底,央行提出兩個「維護」,樓市似乎有回暖的信號,不少人期待著調控能夠鬆綁。
有這個想法的人顯然想多了.......
現在吹風要「兩個維護」,其實是為了防止樓市和金融過快被打趴下,房住不炒才剛剛有所成效,肯定不會那麼快剎車。
而且大家要搞搞清楚,就算是全國的調控都要放鬆,深圳也不可能放鬆。
只要調控繼續保持力度,買家就還能維持現在的強勢。
看吧,接下來二手成交還得繼續跌;至於新房,部分網紅盤可能會有些人追一下,其他的就看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