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那天聊海天的事情之後,很多讀者都很積極,在後台留言,發消息。
有人給我分享國外的視頻UP主,說她們在海外的超市裡選購,拿起一瓶醬油,零添加,再拿起一瓶醬油,零添加,滿滿的自豪感。
然後下面很多留言,還是外面的食品好,潤出去,潤出去。
讀者問我怎麼看。
我不想聊這麼一個狹窄的話題,我想聊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或者說,是昔日一個師兄飯桌上說過的一句話,他把觀點分享給了我,我把觀點再分享給大家。
那時候是研究生畢業,我在外實習一年多了,回去答辯順便拿下學位。乾脆包了學校門口酒店房間一個月,每天的任務就是吃吃喝喝,很快樂的一個月。
有一次飯局上,一群人聊起畢業後在什麼城市發展這個話題,有人說一線城市,有人說二線城市,也有人說,去小城市更幸福。
這時候飯桌上年紀最大的一個人,一個畢業了有十年的師兄,說了這麼一句話。
你不會因為成了哪兒人而幸福,你只有成就了自己,才會幸福。
他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以他十年來的閱歷,他覺得一個人並不會因為自己成了北京人,成了深圳人,就長久的感到幸福,你只有成就了自己,把自己的事業做成了,你才會幸福。
這個道理很簡單,北京有幾千萬人,深圳有幾千萬人,那裡面不幸福的是大多數,肯定是。
也許某些你一直心心念念的東西在得到前的一刻,你會覺得特別滿足,但是很難持久,連一個月都持久不了。
一個人很想成為北京人,當他成為的那一刻,也許有幸福感。但是稍縱即逝。那種幸福感只是過度補償效應,要不了幾個月,你就會有新的煩惱了。
這是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不過我相信,直到今天,很多人也不一定就能理解。
你比如《底線》,方庭長在升遷副院長的那一刻,他應該是喜出望外的,多少年心心念念的目標有了回應。
那他有一天被從副院長的位置上拉下來了呢?
翻開歷史,多少文人騷客,用了一輩子的時間,也就理解了這點事兒,所謂起起落落。
苦讀十多年,慈恩塔下題名,十七人中最少年,風光不了多久,遇到一次打擊,被外放,同是天涯淪落人,從此消沉。
當然,有可能被起複,有可能再次被流放,起起落落,頂多最後領悟點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有時候讀別人的一生,是很有意思的。就像你看人家玩遊戲,人家玩到哪一關了,會有些什麼體驗。
其實師兄說的話很簡單,他只是在告訴你,只有鐵人,沒有鐵飯碗。只有幸福的人,沒有幸福的生活。
這意思就是說,你行,你咋都行,你不行,給你貼啥標籤也不行。
能接受這個觀點的人,沒有那麼多的。
人這輩子最難的事情有兩件,承認別人行,和承認自己不行。
我們很難承認別人行,我們覺得別人的成功都是因為他的標籤,就是他的外部條件。
反過來,我們也很難承認自己不行是因為自己這個人。
這是人性,沒多少人能跳出來,所以他說了也白說。
一句話我記這麼多年,是因為我覺得他說的對,即便在我剛畢業那會兒,也覺得他說的對。
所以後來我進入職場後,發明了一套理論。
無論我們做什麼產品,用什麼方法做,產品都是載體,我們賣的是什麼?是定義。
價值不是創造的,價值是定義的。
大部分人是不會理解價值的,真要能理解,也不至於辛辛苦苦去打工。
大部分人能理解的實際上是別人賦予你的價值。
這話說穿了就是你覺得這樣是成功,你覺得這樣更幸福。
優秀的產品經理所做的事情就是賦予別人價值,我讓你覺得背上LV更幸福,我讓你覺得用銀盤子拖WIFI密碼更幸福,我讓你覺得。
關鍵詞是我讓你。
所以像黃曉明那種脫口而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人。是很難操控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老闆天賦,他那個不是霸道總裁的范兒,而是老闆思維的第一步。
我不要你給我定義價值體系了,我要自定義價值體系。你品,你仔細品?
為什麼說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產品,三流的企業做項目?
因為搶奪到價值定義的話語權,你才能夠有更多的利潤。利潤是定義出來的,不是創造出來的。
這番話不是我剛畢業的時候能想明白的。
但是我模模糊糊的已經感受到大部分人其實沒有想法,他們就像被錄入了程序的木偶,如果你掌握了程序的後門,你就徹底看透了人。
很多很多年後,我說過一句話。我說,你以為的都是別人讓你以為的。
換句話說,也許你活了一輩子,並沒有「我覺得」過。
你老以為「我覺得」,其實你腦子裡每個覺得,都是別人埋進去的。
我挺幸運的,也挺不幸的。本來我是個興沖沖的創業青年,從研發做起,從創業公司做起,我以為自己在本行業里快樂的體驗著。
後來很快我就去了甲方,而且被大BOSS,能夠左右行業方向的大BOSS看中,有機會參與布局。
那段日子腦子裡像炸了一樣,我算非常靈活的一個人了,天天都被頭腦顛覆,可想而知經歷了什麼。
我忽然發現自己好幼稚,以前真的好幼稚。因為以前自己待的都是二三流的企業。
二三流的企業其實都是圍繞一流企業轉的,說穿了,一切都是圍繞標準轉的。
這個標準不是你以為的規定,這個標準是,讓你覺得什麼叫做好。
我們昔日那家甲方,與全球各個頂級集團的BOSS們,各種業務往來。以前我只有在專業書上看到的,現在近在咫尺。
聽大佬私下談話,和讀書時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讀書的時候我學過很多業內標準,我以為那是自然規律,就像勾股定理,是科學家推演出來的,然後才是如何如何商業化。
回頭髮現,我靠,寫書的人就坐在我對面,他的身份只是對方BOSS的參謀。
明白這個遊戲順序了嗎?
就比如鑽石,制定各種切割標準的,不是真正的牛人。真正的牛人是定義鑽石與忠貞,與永恆之間聯繫的那個人。
他是大BOSS,然後是一堆參謀把這一切推下去,要讓所有人都認為鑽石與這些美好的東西之間的必然聯繫,從而定義鑽石的價值。
你看到了?價值是定義出來的。
這個產業鏈一直往下分,最後掙錢最少的,是那個挖礦的非洲民工。
所以即便你待在礦山上做到總工,有些事兒也未必能想清楚,但如果戴比爾斯帶你全程看了怎麼開局,你可能瞬間就開悟了。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你從此通透了,壞事是你從此對很多事兒也提不起興趣了。
我本來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總工,或者一個很好的管理層,但我只工作了八年就再也沒興趣做事了,從此變成一個無聊的資方。
回到我們的話題,什麼是幸福?其實有兩種。
第一種是別人讓你覺得什麼是幸福,你一輩子活在人家的定義里,你每次通關,會得到一點點獎勵,這是一種幸福,階段性暫時的幸福。
比如別人告訴你,潤出去,超市裡的醬油都是零添加的。
你真的潤出去了,可能有兩種感覺。一種是真好,因為你去的那家高檔超市真的貨架上都是零添加的。另一種是被騙了,因為你正好去了一家老墨開的超市,貨架上的都是有添加的。
整個網路上絕大部分人,看著在互相吵的雙方,其實是同一類。
你那個不叫潤,你只是從一種價值體系跳到另一個價值體系,無論哪個,都是各自的商家給你定義的而已。
什麼叫真的潤?你的腦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才叫潤。
你把國外的超市都跑一邊,發現也有賣添加的也有賣不添加的,你把國內的超市都跑一邊,發現也有賣添加的,也有專賣不添加的。
你把添加的喝上十年,不添加的喝上十年,就明白了嗎?其實也不能。
因為上面這些事兒,說到底,你始終還是沒有跳出消費者這個圈層。
有些東西,你光做買家,是不會懂的。你做了賣家就能懂么?也不一定。
就像我們說的,賣家裡面也分核心邊緣再邊緣。
你現在發現真正的潤很難了對吧?我是指意識里的潤。
你怎麼潤都在別人定義好的圈子裡,就像你不喝張三的醬油,你就得喝李四的。
所以那個大廚,特級廚師那種,做飯做了一輩子,人家就不想吃飯了,沒胃口。
不是因為他比你更懂什麼好與不好,而是因為他比你更清楚,好不好都是定義的,他定義了一輩子,累了。
不想再活在別人的目光里了,明白嗎?
真的能明白嗎?
耗費一生,幹什麼都要活成別人認為的好,甚至連蘸個醬油都要蘸別人認為的好,你快樂嗎?
我今天的歲數,比當年飯桌上的師兄還大。以我比他更久的閱歷來看,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同學裡生活在海外的,生活在國內的,一半一半吧。
誰更幸福?對不起,和地方無關。生活在海外的有幸福的,有不幸的,生活在國內的,有幸福的,有不幸的。
這個比例甚至都無甚差別。
我最後發現幸福只和人有關,就像活沒活明白,也只和人有關。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