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6月下旬,梅蘭芳收到一封署名周恩來的邀請函。信中邀請他前往北平(1949年9月更名為北京),參加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
幾天後,陳毅到訪,詢問梅蘭芳有沒有收到周恩來的邀請函,還說毛主席想請他在文代會期間唱幾場戲。
梅蘭芳欣然應允。24日,他前往北平參會。
7月2日,大會召開,梅蘭芳被推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7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接見了他。
會見過程中,周恩來拉著他的手說,「說起來我們曾經還是同行呢。」
梅蘭芳一頭霧水,不知這話從何說起,周恩來解釋道,
「30年前,南開校慶的時候,我們排演了話劇《一元錢》,北京文藝界曾邀我們到京演出(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北平)。」
梅蘭芳一下子記起來了,「對!您在裡面演的是個女子!演出結束後,好像還開了座談會。」
周恩來笑了,「對,雖然已經是青年時代的事情,但我們也可以說是同行。」
圖丨周恩來和梅蘭芳
周恩來的「女角」生涯
要說周恩來扮女角,可不止梅蘭芳記得的這一次,在南開上學的時候,周恩來演過七次話劇,六次都是扮女角。
1914年,南開新劇團成立,一向對文藝感興趣的周恩來迫不及待參與其中。當時,周恩來是布景部的負責人。
那時候,南開新劇團的布景走的是寫實風格,為此,周恩來非常費心,要不去外面請人繪製,要不親自動手製作。
除了負責幕後工作,周恩來還上台。五四運動之前,社會風氣非常保守,男女不能同校,也不能同台。
可是,新劇團不可能沒有女角色吧,於是,周恩來主動請纓,擔起了這個重任。說個題外話,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在學校時,經常演男角。
圖丨周恩來(右一)
10月,南開建校10周年的時候,周恩來演出了他男扮女裝的第一部劇——《恩怨緣》。
此後,他前前後後出演了七部新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梅蘭芳說的《一元錢》。
《一元錢》大概的故事內容是:
一個名叫趙安的富家公子,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哥哥趙平因為賭博被母親訓斥後,出走經商。
趙家的生活更加艱難,無奈之下,趙安只得投奔父親的好友孫思福。
過去,孫思福曾欠下一筆債務,是趙家幫他還清了債務,為感謝趙家,他將自己的女兒孫慧娟與趙安定下娃娃親。
圖丨周恩來(左二)
然而,當趙安找到孫思福後,他卻因趙家中落,選擇悔婚,並只給了一元錢就把趙安轟出大門。
趙安怒不可遏,好在孫思福的妻子是明白人,她開始暗中接濟趙安。
還有孫慧娟,雖然她被定下娃娃親的時候還只是個嬰兒,但她依舊決定遵守與趙家的婚約,嫁給了貧窮的趙安。
不久後,趙平做生意回來了,趙家的日子也開始變好起來,而孫思福那邊則惹上了官司,解決無門,他有求到了趙家門下。
趙家不計前嫌,合力幫助孫思福脫離了困境,孫思福悔不當初,兩家也重歸於好。
圖丨周恩來在南開
周恩來在其中扮演的,便是女主角孫慧娟。當時,周恩來扮演的孫慧娟風評極好,報紙上刊登的大標題,都是「周恩來扮演孫慧娟傾倒全座」、「美哉,周恩來反串妙齡女郎」。
就連在他的畢業錄中都寫著,
「君於新劇尤具特長,犧牲色相,粉墨登場,傾倒全座,原是凡津人士之曾觀南開新劇者,無不耳君之名......」
《一元錢》火了以後,演藝界開始關注起了南開新劇團,後來,他們還受邀去到北京演出。
當時,梅蘭芳聽說南開新劇團要來北京演出了,特意前來觀看了他們的表演,據說,梅蘭芳當時還和周恩來切磋了男女反串的表演技藝。
圖丨梅蘭芳
給蓋叫天拍電影
建國後,周恩來登台表演的機會基本沒了,可他依舊關注戲劇發展。
1950年11月,文化部召開全國戲曲工作會議,周恩來第一次見到了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
初見周恩來,蓋叫天特別緊張,沒想到,周恩來直接一把拉住他的手,
「我在30年代可是你忠實的觀眾,雖然神交,但我自信,我對你是了解的,我們應該成為好朋友!希望你今後也能多了解我們啊!」
後來,周恩來還跟文化部領導田漢說,
「蓋老秉性耿直,拙於辭令。過去,他不願跟官場打交道,也害怕見著官僚豪紳。如今對人民政府的幹部,雖沒有隔膜,但思想一時很難轉變。我們要對他開誠相待,他會真正了解我們的。」
圖丨蓋叫天
1961年,陪同外賓來到杭州的周恩來和陳毅,專門繞道拜訪了蓋叫天。茶上來後,周恩來很尊敬地說,「蓋老,陳總敬重你的為人,熱愛你的藝術。今天要送你一幅字呢。」
說著,陳毅展開了他所寫的一副對聯,然後用自己的四川口音高聲朗讀道,「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
蓋叫天感動得熱淚盈眶,他雙手接過對聯,連聲道謝。
在舊社會,戲子是下九流,有人喜歡他,但卻不尊重他,如今,國家領導人與自己平起平坐,蓋叫天怎能不為之動容。
三個人寒暄了幾句,周恩來向蓋叫天提出個建議,
「蓋老,我有個想法,把你的全本武松戲用彩色電影拍下來,供後人觀摩借鑒,你說好嗎?」
這時的蓋叫天已經73歲高齡了, 而且還有腿傷,可他依舊答應了周恩來,「我心裡的事您想到了,我願意努力試試看。」
圖丨田漢
於是,周恩來拍板了舞台藝術片《武松》的拍攝,「具體怎麼拍,由文化部牽頭,與北影協商,由導演搞出拍攝方案。」
1962年6月,蓋叫天攜夫人孫女來到北京。因為周恩來提前交代過,因此文化部對於此次拍攝非常重視。
隨後的座談會上,田漢指著一個濃眉大眼的大漢,對蓋叫天說,「這是北影的著名導演崔嵬,此次《武松》的拍攝由他指導。」
崔嵬也是心直口快的性格,一上來,就把自己提前設想好的方案交給了蓋叫天,「蓋老,我有幾點想法,想聽聽您的意見,看看怎麼拍好。」
圖丨崔嵬
蓋叫天接過方案,看了一眼就還給了崔嵬,「我這一輩子都是唱戲的,對電影一點不懂,這方面你是行家。我上聽周總理的,中聽你的,下聽全體工作人員的。」
崔嵬不依,硬是把方案塞給蓋叫天,「得帶回去看看,有什麼問題咱們商量!」
這時候,蓋叫天還沒拍過電影呢,讓他說什麼意見,蓋叫天也說不出來。隨著拍攝的進行,蓋叫天真正體驗過後,才出現不少問題。
比如說,蓋叫天在劇場表演的時候,是一氣呵成的,但拍電影則完全相反,一會兒這個鏡頭,一會兒那個鏡頭,尤其是拍大特寫的時候,打光的強光照在臉上,蓋叫天根本入不了戲。
沒過兩天,剛直的蓋叫天就和崔嵬爭執起來,他直白地詢問,「你這樣東一下,西一下,精氣神都散了,真沒勁!」
圖丨蓋叫天
崔嵬倒也沒什麼錯,拍電影就是這樣子的,他只能好言相勸,「蓋老,現在要拍你眼神的特寫鏡頭,眼神拍好了,精氣神就全有了。」
「你說有了,可我感覺全沒了!」
「蓋老,您在堅持幾分鐘,拍完眼神就好了。」
「按你這樣拍我沒情緒,做不到你想要的眼神。」
「蓋老,你需要從熒幕角度考慮。」
「我拍的是舞台藝術片!」
「舞台藝術片也是電影,不能受舞台局限。」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反而各自生了一肚子氣。又過了幾天,兩個人直接發展成撂挑子不幹了。
圖丨蓋叫天
那一天,蓋叫天照舊直言不諱地問崔嵬,「這樣拍下去,你覺得像武松?」
崔嵬作為電影拍攝者,也有自己的堅持,「這是電影的需要!」
「你要我的戲服從你的電影?」
「我拍這麼多年電影了,請你相信我!」
蓋叫天越說越火大,他覺得崔嵬這個拍法,把戲劇的精髓都弄丟了,因此氣憤地說,「我不拍了!」
崔嵬也忍不住了,「給你拍電影,說真的,我也幹不了!」
於是,蓋叫天卸了妝走了。文化部的馬彥祥聽說這事以後,趕緊過來兩頭勸,蓋叫天和崔嵬倒是聽勸,重歸於好了。
圖丨馬彥祥
可是,他們之間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幾天過後,兩人又鬧掰了。沒辦法,這事被報告到了周恩來那裡,他馬上找來文化部相關領導,商討解決方案。
1962年12月,蓋叫天接到電話,說馬彥祥已經去到上海,請上影為他重新拍攝《武松》。
這一次,馬彥祥總結了之前失敗的教訓,特意找來自己的老朋友應雲衛,為蓋叫天重新拍攝。
1963年,蓋叫天去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他發現,這次的合作班底,很多都是自己舞台上多年的藝友,溝通起來更加容易。
而且蓋叫天也對拍攝電影有所了解了,因此,這次拍攝的速度極快,沒過多久,這部彌足珍貴的戲劇舞台藝術片便完成了。
圖丨《武松》海報
未能實現的願望
除了一直在促成新中國戲劇的保存和改良,周恩來自己還有一個未能實現的,一個有關戲劇的願望。
1972年5月18日,周恩來被確診為膀胱癌。此後的日子裡,大大小小的手術,周恩來做了十幾次。
可惜的是,他依舊沒能戰勝病魔,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
周恩來逝世後,他的侄女周秉德回憶說,
「伯伯曾經說過,巴金寫了長篇小說《家》,等我退休後,要寫一篇小說《房》。我想,以他從小的切身經歷,以他生動的文筆,以他性格的執著和堅毅,如果他能夠正常退休,一定會留給後世這本不敢說一定超越《家》,但一定精彩紛呈的《房》。」
圖丨《家》劇照
1957年2月的一天,周恩來請周秉德吃飯,當時,他還興緻勃勃地說自己正在發奮閱讀《家》,已經讀了36頁了。
發奮閱讀才讀了36頁,大家都笑了,不過大家也都明白,周恩來為了革命放棄了太多,日理萬機中,能夠閱讀36頁,確實已經發奮了。
後來,他還看了《家》的電影,特別中意覺新這個角色,說自己若是去演,一定演得好。
說著,周恩來還暢想了一下未來,
「以後我退休了,就去演戲,誰說總理退休了不能去演戲,我就要開創一個!」
可惜,周恩來直到去世都沒退休,自然也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撰寫《房》,去重新登上舞台或是熒幕演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