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2022年10月08日19:19:20 熱門 1731

馬英九是台灣地區前領導人,他雖然出生在香港,但其實他的祖籍在湖南省,他的家族當初在湖南也算得上是「名門望族」。

儘管馬英九尚未回大陸「探親」,但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卻一直與大陸的親人有聯繫,也曾回到大陸與親人團聚。

馬鶴凌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雖然遷居台灣數十年,但始終心繫大陸,惦記著大陸的親人,一生都在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湖南當地的名門望族

湖南長沙湘潭縣馬家堰寺門前著實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小地方,不過對於台灣地區的前領導人馬英九而言,這裡卻十分特殊,因為這是他的故鄉。

馬英九在台灣時常說,自己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曾有人認為他這是在往自己臉上貼金,不過,在寺門前,負責管理馬氏族譜的馬大洋老人證實了這一點。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馬大洋以《湖田馬氏六修族譜》為憑,稱馬援作為東漢名將,後人遍布全國各地,其中一支後人正是位於湖南湘潭的湖田馬氏,所以馬英九並非是借名人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確實如此。

而且,再追溯下去的話,其實馬氏家族的祖先並不姓馬,而是姓趙,而且也同樣是一個名人,那就是戰國趙國的名將趙奢

趙奢因功勛卓著被賜號位「馬服君」,此後,趙奢的後人開始改姓馬,併流傳至今。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而在寺門前當地,馬英九的祖父也算是當地一個名人,他家也屬於當地的名門望族。馬英九的祖父名叫馬立安,生於清朝同治年間,當時,馬家的家業在當地已經算是非常壯大,馬立安本人也是一個非常會做生意的人。

有當地老人回憶,在馬立安當家後,馬家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馬家開設了鑄鐵鍋廠、屠宰場、米廠等企業。

除了有300多畝田地之外,還有許多臨江的店面,交通便利、生意紅火。當時,馬家光是長工就有40多名,還有雇有多名賬房先生、管家,在當地人眼裡可謂是風光無限。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馬立安家大業大,但他不僅不仗勢欺人,還經常做善事,他常說「萬事皆空善不空」,這後來也成為了馬家的祖訓,據說這話還被掛在馬英九的辦公室里,提醒自己「牢記祖訓」。

具體而言,馬立安在世時,曾為當地捐錢修建碼頭、渡口、育嬰堂等設施,在當地風評很好。當地人為了紀念馬立安的善舉,還專門為馬立安建了功德碑。

此外,由於當時時局動蕩,為了對抗當地的盜匪,馬立安還曾主持團練、自掏腰包犒勞附近的軍隊,為當地人所推崇,他還被稱之為「湘中第一團總」。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至今,在湘潭還能看到馬家的祖墳,雖然經過戰火和歲月的變遷,但馬家祖墳已經完好如初,馬立安也長眠於此。

據稱,這不僅是因為馬家人丁興旺,經常前來祭拜打掃,還因為當地人始終在精心看護馬家的祖墳,這可能也是鄉親們對於馬立安善舉的回報。

雖然馬立安早已長眠於地下,但當地人至今仍在使用他出資捐建的碼頭、享受著他的善舉,也認為理所應當對他的善舉做出回報。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在當地人心裡,除了常念馬立安的好之外,還對於馬立安的兒子馬鶴凌「念念不忘」。

其實,在當地鄉親的心裡,馬鶴凌似乎是一個更加具體的「人」,因為認識馬立安的人基本早已作古,現在村裡的老人也只是經常從長輩的口中聽說馬立安的善舉,並將其一直流傳了下來。

而馬鶴凌則與村裡的許多老人的相識,或者是關係緊密的親戚,他們對於馬鶴凌的印象是慷慨豪爽、古道熱腸。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的同鄉、楊開慧的校友

馬鶴凌就是馬英九的父親,他是馬立安第二位妻子向敦所生,他出生在馬家位於寺門前的祖居之中。

據當地人考證稱,這座祖居距離毛主席在韶山的衝上屋場相隔僅有40多公里,也就是說,馬鶴凌與毛主席其實也是同鄉。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這也難怪,馬英九雖然出生在香港、成長於台灣,但他的長沙話卻說得非常好,畢竟「四捨五入」一下,馬英九與毛主席也有著「同鄉」這麼一層關係。

在父親馬立安去世後,向敦帶著馬鶴凌等人舉家遷往橫山縣新湖村居住。由於家裡的頂樑柱馬立安去世,馬鶴凌一家的生活一度比較艱難,幸好在其堂弟馬敬先生的資助下,他們一家才得以搬遷到衡山縣城居住,並度過了這一段艱苦的時光。

中學時期,馬鶴凌是在岳雲中學度過的,他在學校里成績優異,體育成績也十分優秀,不僅曾擔任學校籃球隊、排球隊隊長,還曾經奪得省運會萬米長跑的冠軍,此後還多次在省市運動會上奪得冠軍。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可以說,馬英九後來熱愛跑步,經常跑步鍛煉的習慣,也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

岳雲中學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先生創辦的,最初名為湖南南路公學堂,1914年時改名為湖南私立岳雲中學,該學校自成立之後就以「全面發展」為宗旨辦學,力求培養全面型人才。

而岳雲中學的師生確實不負何炳麟先生所望,辦學成績斐然,岳雲中學也享有「北有南開,南有岳雲」的美譽,從這裡走出的除了馬鶴凌之外,還有革命先驅楊開慧、李啟漢,兩院院士李熏、孟少農等人。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馬鶴凌不僅與毛主席是同鄉,還和楊開慧是校友,到了這裡,大家可能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馬鶴凌一生心繫大陸、致力於祖國統一,這與他從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原本,馬鶴凌對於工科十分感興趣,大學也準備念工科類的專業。

不過,當他偶然讀到了孫中山的革命理論之後,就對政治產生了濃厚興趣,因而決定放棄工科,投身於革命活動。

1941年,馬鶴凌考入了重慶南溫泉中央政治大學第11期,畢業後就從軍,還曾擔任過蔣介石的侍衛官、蔣經國「救國團」的中校等職務。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後,馬鶴凌也曾衣錦還鄉,他這一次還鄉,還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回鄉後的一天夜晚,就將家裡的佃農召集到一起,並拿出了佃農們歷年以來所欠他家的糧租契約,直接一把火燒了。

這就相當於將這些佃農的欠款都免了,此舉當然贏得了大家的一直感謝,不少人激動地熱淚盈眶,還緊緊擁抱著馬鶴凌高喊「萬歲」,這似乎可以看出馬鶴凌的「俠肝義膽」。

1949年,馬鶴凌前往香港,馬英九正是誕生在那裡。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馬鶴凌遵循祖訓「萬事皆空善不空」,一舉免除佃農們債務的善舉,也得到了佃農們的回報。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在湖南和平解放後,馬家因為地主、富農成分在「土改」中受到批鬥,馬鶴凌的老母親也被拘押了起來。

可馬家的佃農們感恩其免除自己的債務的恩情,就趁著夜黑風高,偷偷將馬鶴凌的母親放走了,讓老人家平安逃離、轉道香港,希望與馬鶴凌團聚。

當時,馬鶴凌原本已經隨著國民黨遷往台灣,可他聽說母親已經抵達香港後,又帶著家人回到香港與母親團聚,在此期間,馬英九出生於香港廣華醫院。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直到1951年秋,馬鶴凌一家才再次前往台灣,此後,馬鶴凌曾擔任過國民黨陽明山黨部書記、台北市黨部副主任委員、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雖然看起來馬鶴凌屬於國民黨內的高級幹部,但由於他性格耿直,所以始終都是「副職」,似乎沒有擔任過什麼正職。

不過,這並不影響馬鶴凌一生思念家鄉、記掛親人,並致力於祖國統一的大業。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始終心繫大陸,致力於祖國統一

在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兩岸在一段時間內都處於對峙狀態,馬鶴凌也無法與家鄉的親人取得聯繫,但他始終記掛著親人,還想要回鄉祭祖、以表孝心。

直到1974年,整體環境相對寬鬆之後,馬鶴凌立即囑咐自己的女兒馬以南從美國寫信給自己在家鄉的外甥劉肇禮,詢問其家鄉和親人的情況。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劉肇禮的母親馬雲英是馬鶴凌的親妹妹,兄妹之間的感情一直非常好,直到馬鶴凌前往香港之後,兩人之間才斷了聯繫。因此,當劉肇禮收到了來自馬以南的信之後,他的心情非常激動,兩家人也終於恢復了聯繫。

劉肇禮立即回信將家鄉的變化、自己和母親的情況都詳細告訴了馬鶴凌,還給他寄去了不少當地的照片和他們的生活照。

劉肇禮後來回憶稱,兩家人恢復聯繫之後,馬鶴凌十分激動,還多次在信中提及特別挂念妹妹和外甥。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馬鶴凌還在信中提到,此前兩岸書信不通,也無法與親人取得聯繫,當他和母親想念馬雲英母子倆時,也只能抱頭痛哭,別的也做不了什麼。

1989年,台灣開放了大陸教職員工去往台灣探親的項目,馬鶴凌立即多方努力,替馬雲英和劉肇禮辦理前往台灣的手續。

1990年,馬雲英母子倆在台灣桃園機場落地,馬鶴凌早已在機場等候多時,兄妹兩人闊別數十年再次相見,都是痛哭流涕。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在台灣時,馬鶴凌得知馬雲英的左眼已經幾乎失明,還立即安排她去台灣醫院診療,治好了馬雲英的眼疾之後,才戀戀不捨地讓妹妹返回大陸,當兩家人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經常通過書信、電話相互交流。

1995年,闊別大陸40多年的馬鶴凌帶著夫人、女兒、女婿第一次返回大陸,在結束了在南京、重慶的行程之後,馬鶴凌終於回到了家鄉湖南長沙。

在長沙湘江賓館,馬鶴凌與久別的親友們見面,事後,馬鶴凌的侄女回憶道,雖然馬鶴凌久居台灣,但鄉音未改,湘潭話仍然講得非常好。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而且,雖然兩人是叔侄關係,但由於兩人年紀只相差5歲,從小關係就十分親密,當天他們還用家鄉話聊到深夜,回憶了許多小時候的趣事。

馬鶴凌還回到母校岳雲中學參觀,並向母校捐贈了1萬美金,以岳雲中學原體育主任楊一南先生的名字,設立了「一南體育獎學基金」,以表達對於母校的感恩之情。

後來,馬鶴凌還聯繫了一些同樣在台灣的岳雲中學校友,集資數百萬台幣捐贈給母校,設立「何炳麟獎學基金」,獎勵青年學子。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1998年,我國遭遇了特大洪災,馬鶴凌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在台灣發動捐款,向湖南捐贈了100萬元新台幣,為家鄉的抗震救災事宜做出了貢獻。

2000年,馬雲英在湖南家鄉去世,臨終之前還特意交代兒子不要將這個消息告訴馬鶴凌,可因為當時兩岸通訊已經比較方便,馬鶴凌常常打電話回家詢問妹妹的情況,這個消息終於還是瞞不住了。

得知妹妹已經去世後,馬鶴凌在電話那頭放聲痛哭。感情深厚的兄妹兩人,卻連最後一面都沒見上,這怎能不讓人感到悲痛?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除了惦記著大陸的親人之外,馬鶴凌還一直致力於兩岸統一的大業。

馬鶴凌在1992年退休後,還籌組了「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致力於促進兩岸團結合作、化解兩岸的敵意。

馬鶴凌認為,只有兩岸統一,祖國才能更加富強,他相信「和平統一興中華」,因此,就算年事已高仍堅持在各地演講,宣揚兩岸和平統一的思想,希望能夠加快祖國統一的進程。

2004年,馬鶴凌為了反對陳水扁的「公投」和「台獨」主張,還向在台灣的馬姓族人發起呼籲,請他們聯合起來,用自己手中的選票,選出一個真正有利於台灣和平、兩岸統一的領導人,此舉得到了馬氏族人的積極響應。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雖然最終陳水扁仍然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獲勝,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否認馬鶴凌為祖國統一、台海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2005年,馬鶴凌還組團前往馬氏祖源地河北邯鄲尋根祭祖,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馬鶴凌的侄女在提及此事時,還感到十分後悔,她說,當時馬鶴凌邀請她一起前往河北尋根,可當時她沒有答應。

雖然她知道馬鶴凌是想讓她「風光風光」,可一來當時她年紀也大了,二來她也沒想著要拋頭露面,就沒有答應,只覺得反正兩岸之間互動頻繁,往來也更加便利了,親人之間還有機會見面敘舊,誰能想到,馬鶴凌在2005年下半年就離世了,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見面,這成為了她永遠的遺憾。

他是馬英九的父親,與毛主席是同鄉,和楊開慧是校友 - 天天要聞

2005年11月,馬鶴凌在台灣病逝,他留下遺囑希望馬英九能夠繼承他的志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 的力量,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

遺憾的是,馬英九不僅沒有能夠完成父親的遺願,他想要前往大陸尋親祭祖的事情也被迫一拖再拖,至今沒有能夠成行。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