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蕉 編輯:Fanny 排版:輕輕 責編:kiki&Jeing 審核:李雲
炎炎夏日裡,沙灘、空調、冰西瓜……一切是那麼美好愜意。
直到今年第一聲嗡嗡響、身上第一個蚊子包出現時,小亮我對於夏天的憧憬幾乎瞬間炸裂,與蚊子之間的愛恨情仇立刻燃起!
每次被蚊子咬,都像在開盲盒,人類的悲歡蚊子包並不相通。
在學會不招蚊子喜歡之前,先請大家欣賞全國網友展示的——蚊子藝術佳作!
1.《愛意》
圖源網路
2.《足跡》
圖源網路
3.《拔罐師》
圖源網路
4.《不對稱的世界》
圖源網路
5.《給我一個吻,可以不可以》
圖源網路
6.《100分》
圖源網路
笑歸笑,鬧歸鬧,除了癢和煩,被蚊蟲叮咬有時候還會暗藏風險,可能引起各種身體疾病問題,例如蟲咬性皮炎、登革熱、瘧疾、寨卡病毒等...
小小蚊子竟然危機四伏,所以什麼時候可以把蚊子打包到付送上火星!!蟑螂也一起!!
如何應對煩人的蚊蟲叮咬
● 規範治療,正確止癢
被蚊子咬過後,別再做抓撓、掐十字米字、塗口水等「常規操作」,它們只能讓你暫時爽一會兒、心理感覺好一點,並沒有實際止癢消腫作用。
抓撓除了使得蚊子包越來越大+越來越癢之外,要是一不小心撓破了,還可能留下炎症後色素沉著,甚至引發感染。
正確的處理措施是:
瘙癢處局部塗抹止癢劑(如外用爐甘石洗劑或者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來止癢。
如果瘙癢明顯可以考慮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建議問診醫生後再規範使用藥物哦!
● 與蕁麻疹等疾病進行區別
被蚊子叮咬的反應可大可小,不少人就容易分不清,自己身上的究竟是蚊子包、炎症,還是蕁麻疹或者其他疾病。
被蚊蟲叮咬後,可能引發蟲咬性皮炎,別名丘疹性蕁麻疹,表現為風團樣丘疹,呈紡錘形,中央可有水皰,有劇烈瘙癢。
但是!丘疹性蕁麻疹並不是蕁麻疹,就像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魚香肉絲里沒有魚一樣,只是名字和長相有點相似而已。
而蕁麻疹由於給人感覺也是紅紅腫腫痒痒的,也可能被普通人誤認為是蚊子咬出來的。這時如有需要最好就診治療,切勿自己隨意判斷,胡亂用藥。
(圖為蕁麻疹)
● 選對驅蚊產品
應對蚊蟲叮咬,只知道如何治療和解決可不夠,還得從源頭「扼住蚊子的咽喉」,選擇有效的驅蚊產品進行預防。
物理驅蚊:
比如安裝紗窗門、蚊帳,用電蚊拍驅蚊。夜晚外出時,穿上長袖長褲,避免大面積皮膚暴露。
化學驅蚊:
驅蚊手環和號稱天然驅蚊劑(比如成分是香茅草和艾草等植物精油)的產品就別用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無法保證。
而蚊香、驅蚊花露水等也具有微毒性,不推薦孕婦和嬰幼兒使用。
更加安全有效的化學驅蚊方法是,使用含有避蚊胺、避蚊酯或派卡瑞丁等驅蚊成分的驅蚊劑。
● 避蚊胺(DEET):驅蚊效果很好,被認為是驅蟲劑的「黃金標準」。其濃度越高,驅蚊時間越長。2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使用含10%的避蚊胺驅蚊水。
● 避蚊酯(BAAPE / IR3535 / 伊默寧):驅蚊效果短暫,但效果不錯。
● 派卡瑞丁(Picaridin):驅蚊效果短暫,但可以直接用於皮膚。兩個月以上嬰兒就可以使用。
● 檸檬桉葉油(OLE):植物驅蚊劑,也是最廣泛使用的中國驅蚊劑。可維持最多2小時的驅蚊效果,適合3歲以上兒童使用。● 氯菊酯(Permethrin):用於衣物和日常用品的驅蚊劑,不建議直接用於皮膚來驅蚊。
防蚊究極大法
假如以上措施都無法制止蚊子,那下面給大家提供兩種終極防蚊方法,僅供參考(滑稽.jpg)。
● 一絲不漏防蚊法
雖說孕婦、肥胖人群、運動後出汗的人以及不愛清潔的人等,是蚊子最愛的盤中餐。
但...只要我換上采蜂人限定皮膚,一寸皮膚都不露,那蚊子根本沒有下嘴之處,通過達成100%的物理防禦效果,餓死蚊子。
● 換個星球國家居住
去冰島吧,冰島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蚊子的國家。
(圖源微博@冰島駐華大使館)
害,不過就是廢錢。
人生在世,誰還沒被蚊子君親吻過一二三四口呢,但這種「疼愛」小亮我是無福消受了,畢竟每次看到蚊子,我腦海里只有這三個字:
給!爺!爬!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1年06月24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封面設計: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