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2022年10月08日12:30:07 熱門 1300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出品 | 虎嗅年輕組

作者 | 渣渣郡

題圖來自pacificties

在寶島台灣,將民意代表和百姓選票勾連在一起的,不是宏偉政治理想或是什麼華麗詞藻鑲嵌的頂層設計,而是炒米粉。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Too Cheap Art

每逢選舉,島內下至村鄉民意代表上至地區領導人,為了吸引更多選民關注,心懷天下的候選人們總會屈尊,都會舉辦造勢大會,用免費炒米粉來吸引百姓過來聽自己的政見,獲得選票。

各級候選人請客吃飯的路子,在當地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以至於當地人認為「冇(沒有)炒米粉就不像選舉」。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2018年9月30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來到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立功的競選總部,與支持者一起吃炒米粉。馬英九的操作在台灣政治術語里,叫母雞帶小雞,翻譯過來就是大哥挺小弟。

圖片來源:中時 張穎齊/攝

拉票會上的炒米粉,並不是台灣山海樓里的米其林珍饈,甚至看起來都不算講究;簡單來說,就是拿大鐵鍋把煮熟的米粉和炒熟的菜拌在一起,然後再拿一次性餐盒一裝就齊活。

為政治團體炒了多年米粉的資深義工吳秋香說,每到選舉期每天差不多要炒100多份,要是趕上大型造勢活動得要2000份,而每鍋米線僅能炒50份;因此每次大型選舉都要炒20到40鍋,跟馬拉松拉練一樣特別累。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天新聞

從觀感上來說,這種炒米粉看著特別臟、特別土,覺得特別像前些年地板拉黏的臟攤出品。

不過台灣當地人特別愛吃這種大鍋炒米粉,就連名廚阿基師都稱讚這種「吃免錢」的炒米粉應該走上世界美食舞台,跟義大利面拼拼高下。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名廚阿基師

圖片來源:三立都會台

其實這種選舉文化並不是21世紀的新創舉,在《重修苗栗縣志:卷十‧自治志》里就記載了當地1951年首次縣長選舉期間,就有民意代表通過食物討好選民的現象:

當時苗栗縣有兩位候選人同時競選縣長,其中一位黃姓縣長專門拿點心,給鄉親挨家挨戶地送,以至於競爭者專門搞了個順口溜編排他:「黃運金,目金金,拿錢分,食點心,食忒唔記得,票愛打分劉定國。」意思就是說:黃運金請大家吃點心,吃完之後卻忘記了,大家反而把票投給劉定國。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重修苗栗縣志:卷十‧自治志》

圖片來源:台灣記憶

這種食物與選舉掛鉤的行為,到了上世紀80世紀末90年代初開始徹底被炒米粉取代。

有一種觀點認為,讓炒米粉和選舉掛鉤的由來,是新竹一位林姓民意代表的巧思。據說當年他口才極好、魅力極大,所以好多聽眾聽到肚子餓了都不忍離去,這位代表就請出新竹炒米粉來增強「粉絲黏性」買個好人緣。

從此,炒米粉因其製作輕鬆、耐放、美味,逐漸成為台灣地區選舉炒熱人氣的不二法門。到了21世紀,炒米粉政治已經從鄉村走向城市,就連台灣地區領導人的競選也不能免俗。

2011年馬英九對陣蔡英文選舉場里,雖然馬英九祭出三明治、爆米花,蔡英文送出手工煮玉米,但吸引選民少不了的靈魂食物,依然是帶著地攤兒氣的炒米粉。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天新聞

今年年初結束的選戰,在蔡英文和韓國瑜論戰的背後,也是充斥著炒米粉的氛圍香。

無論是什麼級別的競選,炒米粉這道硬菜大多最後才上,因為團隊生怕選民吃完就跑,留下空場給候選人講。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像商場打折促銷一樣的鬧劇,但事實上,炒米粉是台灣競選人必須重視的細節。畢竟在台灣民眾眼裡:炒米粉味道如何,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是否投候選人一票。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島內媒體觀察政治團體情況時,也會將炒米粉場的變化,作為評價政治團體現狀的重要參數。

比如在前年,國民黨資產被凍結,沒錢辦選舉,因此地方選舉的免費食物從炒米粉、貢丸湯變成了開水饅頭,因此島內都用這事調侃他們,挺慘。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

但對於政治團體來說,請選民吃炒米粉意義非凡。

一方面可以趁著選民吃炒米粉「吃人嘴短」的時候,再次宣揚政見,引導民眾高呼凍蒜(當選),炒熱氛圍。

另一方面,據選戰老將透露,吃炒米粉的環境也是測算民調的晴雨表,他們每次都會細心觀察群眾熱度,然後彙報競選總部,分析下一步論戰的側重點、調整方向。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東網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奇怪:為啥台灣地區競選者只請選民吃炒米粉這種廉價食物呢?要擺個英倫下午茶豈不是更能拉攏人氣嗎?

首先,是因為炒米粉有個好的寓意,意味炒熱氣氛,紅紅火火,是候選者希望看見的結果。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當年蔡英文翻炒米粉,被島內媒體視為重要信號。

其次,是因為法律約束。

之前台灣地區民主轉型期賄選成風,為了約束這個現象,當地制定了《賄選犯行例舉》,裡面將賄選標準定為30元新台幣(合7.2元人民幣),但炒米粉等食物不含其中。因此,競選者們只能老老實實地免費請人吃炒米粉。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即便規定如此嚴苛,但總有人試圖繞過它,試圖多獲得一點民意支持。

選舉一到,就有人過去蹭吃炒米粉,並在結束時候,會用「全家都會投給你」為由,順手多帶幾份炒米粉回家。因此,無論在哪裡舉辦選舉,政治團體炒米粉的量永遠準備到場人數兩倍的量,方便賣人情。

但隨著這種現象的愈發增多,島內政治正確已經開始精確到「打包炒米粉回家算不算賄選」的地步了。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現在,島內有兩撥政治團體,正也圍繞著炒米粉的問題互相攻殺。

在韓國瑜被罷免事件中,其中有一條「控訴」就是賄選,說韓國瑜請客吃飯超過30塊。但攻擊他的人屁股也不幹凈,比如允許選民打包。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網

雙方的孰是孰非是另外一件事,但即便對攻是一筆爛賬,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炒米粉與台灣地區的選舉生態已經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事實上,對於很多台灣民眾來說,每逢選舉就像過節。

桃園大溪鎮鄉王媽媽每逢選期,都會打聽各個團體的活動時間,並用手帳記錄下來,好精確地來回串場,聽個講座發個呆,還能帶一堆炒米粉回來,第二天早上都不用開伙做飯。而生活在台北的一些上班族在選期的時候,也會拿選舉炒米粉代替工作餐,省下錢來買手辦。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慶祝韓國瑜當選,韓粉各種好吃的大放送,結果被對手攻擊是賄選

圖片來源:中天新聞

民眾很開心,但競選團體們很失望。因為在很多時候,費心費力做的炒米粉並不能換來民眾的選票。

對於一些台灣民眾來說,吃是一回事,投票是另一回事。因此選舉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吃著別人的飯,也不給人投票。對此,一些立場堅定的厚道民眾頗為不滿,覺得這種蹭吃蹭喝的人沒有底線,就該被雷劈死。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在台灣呆過半年的水原瓜子說,這份民進黨豪華便當在師大夜市最少賣40,絕對超過賄選標準了。

圖片來源:社交平台

面對這種局面,競選團體們也發出了一個疑問,就是送炒米粉這事不確定性太大了,咱們要不要開源節流給炒米粉砍掉。

比如一個倡導清廉政治的無黨派民意領袖叫戴兆華,就曾經在社交平台上高呼要打一場沒有炒米粉的選戰。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社交平台

但感嘆號所抒發出的一腔熱血背後,卻得到的是落選結局,得票率倒數第二。

因此,有不少好事之人調侃他:在台灣,炒米粉不一定有選票,但不炒米粉一定沒有選票。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

事實上,在台灣地區,選舉層級越低,炒米粉的效能也就越高。

在早些年,民進黨與國民黨選戰的時候,國民黨在鄉下的支持率總比民進黨要高很多;究其原因,很多新聞評論員都認為是國民黨財力雄厚比民進黨更能炒米粉的緣故。

儘管把炒米粉和競選靈魂勾連在一起顯得有些荒誕,但沒有一個台灣人會否認,再宏大的政治野望也是抽象的,而再廉價的米粉也是實在的。

島內局勢浮浮沉沉,民意領袖起起落落,沒人能猜透廟堂之人的心態,更沒人會知道他們在消沉的時候,會不會後悔起當初請選民吃的那碗炒米粉。

在台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pacificties

參考資料:

01.《大小選舉靠「這味」炒米粉! 親民+凝聚選民心》,中天新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19KbJXpiY

02.《炒米粉場與肥皂箱 地方選舉不可少》,彭清仁,中廣新聞網,https://news.cnyes.com/news/id/1189387

03.《「炒米粉」的人情政治學》,邱星崴,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951

04.《新竹米粉選舉場》,林冠年,故事,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hsinchu-election-rice-noodles/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