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夏津縣按照「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三級體系,全縣1個縣級文明實踐中心、14個鄉鎮文明實踐所、460個村級文明實踐站陣地和組織架構基本建成。他們建立志願服務隊伍600餘支,吸納志願者1萬餘名,開展疫情防控、暖陽春苗、文藝下鄉演出等13大類型的文明實踐活動2萬餘場次。
特別是在工作推進上,該縣大膽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徑,聚焦「講、評、幫、樂、慶」各個方面,打造「講政策入心、評典型凝心、幫難事暖心、樂美事開心、慶節日精心」的五「心」品牌,使得實踐陣地逐步擴大,文明實踐隊伍茁壯成長,各類活動豐富多彩。
夏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建民這樣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成為夏津縣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的『助推器』,提升著城市的綜合承載力、文化吸引力、文明向心力。」
講政策入心,讓黨的理論飛入「百姓家」
「黨的政策像春風,鄉村振興惠民生。打好脫貧攻堅戰,上下擰成一股繩……」在今年的百姓宣講中,夏津文化館王家強和莫新林創作了山東快板《鄉村振興樂農家》,簡潔明快的節奏、引人入勝的內容,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在全省百姓宣講比賽中,《鄉村振興樂農家》榮獲了一等獎。王家強、莫新林也參加了全省的百姓宣講巡講。
今年以來,夏津縣分類別組建了三支宣講隊伍,由黨員和理論工作者組成理論宣講團,重點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由職能部門業務骨幹組成政策宣講團,重點宣講醫保、救助、補貼等各類惠民政策;由各類道德模範組成百姓宣講團,重點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員結合夏津實際,創作的宣講內容深入淺出,深受群眾歡迎。今年以來,共組織三類宣講120餘場次,受眾人數達1.2萬人次。

同時,該縣還積極利用新傳播方式,探索「三分鐘網路快講」,開通網路宣講模式。「聽了殘聯張蘭平的宣講,我知道了如何領取補貼,方便多了。」夏津縣北城街道殘疾人家屬郝遠說。
評典型凝心,使崇德向善成為「新時尚」
這是把誠信放在第一位的「中國好人」付國然,這是路遇被撞老人送醫、墊藥費還婉拒家屬感謝的好教師季桂萍,這是細心照顧公婆似親生父母的「山東好人之星」張莉莉……走進位於夏津縣人民公園的「好人主題公園」,91名被評選出的夏津好人全部集中「亮相」。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該縣推出了獨具特色的「夏津好人」品牌,通過「月推薦、季展示、年評選」機制,村、鎮、縣三級聯動,層層推薦評選,新聞媒體集中宣傳推廣,志願服務、困難幫扶等多措並舉,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每季度展示「夏津好人」30名,年終評選樂善好人、好義好人、誠信好人、敬業好人、孝親好人五種類型的「夏津好人」30名。

同時,該縣還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鄉賢」等評選活動,發揮典型引領和示範作用,讓摸得著、看得見的身邊的模範人物,綻放出人性最美的光輝,引領強大道德力量,一批又一批道德模範的不斷湧現,讓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
幫難事暖心,為困難群眾及時「解煩憂」
群眾需求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群眾有困事難事,夏津的「紅馬甲」們就會出現在哪裡:老人身體不舒服了,醫護志願者就去家裡為其查體診斷,悉心照料;有人家裡生活遇到困難了,志願者們就為其捐款捐物,幫助渡過難關。
聽說農村的孩子有學藝術的願望,可是由於條件不允許,很多孩子只能藏起了「藝術夢」。夏津縣大愛同行公益聯合會的志願者們自發組織了支教團隊,他們在香趙莊中學、宋樓中學等7個學校開展了公益教育,課程包括音樂、美術、武術、剪紙等13個藝術課項目。

他們還承擔著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點項目「暖陽春苗」工程的志願服務活動。據悉,德州市唯一的「暖陽春苗」文化志願服務站連續兩年落戶夏津縣。該縣依託文化館五級公共文化網路陣地,面向農村學校開展文學、藝術等課外輔導教學,創建全省「暖陽春苗」文化志願服務示範縣。


今年以來,夏津縣打造「全民志願˙公益夏津」的志願品牌,注重提升志願服務的內在質量和水平,建立了多層次志願者隊伍,打造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志願服務體系,織密志願服務網格。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該縣把文明實踐與社會治理充分融合,結合網格化治理開展精準志願服務活動,組織近萬名志願者堅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線,夏津疫情防控取得了「零疑似、零感染」的成績。
樂美事開心,用好戲連台唱響「主旋律」
「輕敲大鼓定準音,扶貧政策暖人心……」一面鼓,兩塊板,數位縣非遺傳承人組成的「春雨文藝輕騎兵」小分隊,用傳統戲曲傳唱著新時代移風易俗、脫貧攻堅和黨的惠民新政。鄉音濃郁、鏗鏘婉轉的琴聲、大鼓讓賦閑的村民聽得入迷。
夏津創新開展「春雨文藝輕騎兵」走基層活動,採取小分隊的方式,在全縣組建16支「春雨文藝輕騎兵」演出小分隊,統一名稱,統一配發隊旗,全縣506個自然村每村一年演出一場戲。
除了「送文化」,該縣還把「種文化」開展的如火如荼。該縣立足農村和農民的生產生活特點,從良好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普及入手,利用道德講堂、文化廣場、宣傳走廊等陣地載體,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認識、形成共識,實現以文化育民、樂民、惠民。目前,該縣重點培育各類文藝隊伍上百支,累計組織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900餘次。

「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嚮往,激發起群眾『自覺參與』的內在動力,讓百姓真正『樂起來』,鄉村振興就有了綿綿的源頭活水和長久的精神支撐。」夏津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善玉說。
慶節日精心,令百姓生活充滿「儀式感」
今年7月,夏津縣東李官屯鎮西街村的新人梁德才與孫美惠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賀禮——一張紅彤彤的禮單。禮單的封面上印著美好的祝福語,內頁上則是西街村的村規民約。通過婚禮現場贈送紅色禮單,宣讀村規民約,引導新人全面支持和參與,用良好家風帶動文明村風。
除了個人的「節慶」之外,夏津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作用,在春節、七夕、中秋等傳統節日與志願服務相結合,開展不同主題服務活動。在「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中,他們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志願服務力量,讓志願精神「潤物細無聲」之姿融入群眾生活,培育文明禮儀,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特別是利用重陽節期間,該縣開展「敬老周」孝道傳承實踐、「百場孝善演出」「百場愛心助老志願服務」「百場孝善故事宣講」等「十大活動」,倡導孝老愛親、知恩感恩、奉先思孝、敬老助老,養成「崇孝」美德、「善孝」品德。該縣也湧現出了銀城街道冉庄村、新盛店鎮拐爾庄村等一大批孝善村莊。
夏津縣委書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才玉璞說:「我們堅持把群眾的需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方向,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起建設多彩、文明、富康新夏津的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強大力量。」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海峰 通訊員 董玉龍 鄧美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