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2022年10月08日03:59:10 熱門 1901


網上看過一個榜單,列出最膾炙人口,卻又最難讀懂的七本世界級名著。


除了中國的四大經典名著,便是國外的《百年孤獨》、《尤利西斯》和《追憶似水年華》。


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號稱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它猶如人類文化長河中,最璀璨、最高遠的一顆明珠,讓人肅然起敬又望而卻步。


然而,當你耐下心來讀一讀此書,你的平凡人生,也許就多了一種淬鍊,多了一份詩意,成為你似水年華中,最難忘的瞬間。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

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敘述者普魯斯特,一直在追求和尋找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直到最後,他不再浪費時間、四處追尋。


他發現,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有一次,他吃到一種在茶水裡浸泡過的瑪德萊娜小餅,具體來說,就在勺子碰到上顎的那一刻,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一種美不可言的快感傳遍我全身,使我感到超然升華,但又不解其緣由。


這種快感立即使我,對人生的滄桑無動於衷,對人生的橫禍泰然處之,對幻景般的生命毫不在乎……


這塊小點心的氣味和滋味,是那麼久遠而又熟悉,讓他想起童年時在姨媽家品嘗過的味道。


而在那裡度過的美好歲月,在腦海中像閃電般一幕幕回放。


正如他感嘆:


「人在物喪,昔日的一切蕩然無存,唯有氣味和滋味還長久留存。


儘管更微弱,卻更堅韌,更忠誠,有如靈魂。


在萬物的廢墟上,讓人們去回想,去等待,去盼望。」


而那天主人公受邀去蓋芒特公館,踏進大院之後,因為胡亂想著心事,沒在意身邊開過的汽車,快速躲閃的時候,不小心踩到凹凸不平的鋪路石上。


在此之前,他還在為其他事心懷憂慮。


可是,當踉蹌後退踩到凹凸不平的石塊,那一刻他破顏而笑,心中頓時轉悲為喜。


這種微妙的感受,更讓他回想起人生不同時期,破顏而笑的時刻:


比如那次,僕人輕手輕腳進來,原本為了不發生聲音,結果弄巧成拙,把羹匙和盤子碰擊得乒乓作響。


這種「乒乓作響」,讓他回想起,曾經乘火車行駛在旅途中,在一座小樹林前的車站,看到一名工人用榔頭敲打車輪進行檢查,那清脆的聲響,靜寂的迴音。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如此,他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美好的遐想,如同發現記憶中遺失的珍寶。


誰說逝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當你真正擁有過,記憶將帶領你讓某一刻昨日重現。


那重逢的感覺,就像一杯老酒,就像曾經的老友,那麼熟悉,永遠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在心頭褪色。


正如作者所說:


我們看到某樣東西,會感到愉悅,並不是因為這件東西本身,一定是因為它引起一段關於美好感受的回憶。


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西遊降魔篇》,女主的名字「段小姐」,正是來源於他對已逝女友羅慧娟的懷念。


多年以前,他倆一起拍攝影片,羅慧娟扮演的就是周星馳的夫人「段小姐」。


多年以後,影片里的一句歌詞,他也執意改成:「從前直到現在,愛還在 」。


而童年時的我每晚入睡,父親總在我前額印下小啄般的親吻。


他那嘟嘟的嘴唇和溫暖的氣息,至今還清晰記得。


電影《尋夢環遊記》有句台詞:「生命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歲月可以流走,回憶卻刻在心頭。


我們朦朧的初戀,悠悠的鄉愁,還有家鄉的特產,媽媽的拿手菜。


這些感覺永遠還在,這些日子也從未黯淡。


只要真正地活過、付出過、感受過,被記住的日子,就成了生命的永恆。


有回憶的人生,就是圓滿。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所謂愛情,只是一種個人期待


書中的斯萬先生,英俊、聰明,生活在上流社會,具有良好的藝術品位。


在劇院里,他初次邂逅交際花奧黛特(事實上是一名高級妓女)。


起初他沒有什麼感覺,甚至有點反感。


然而,當斯萬無意間發現奧黛特的相貌,與他喜愛的一位畫家作品中的女性相像後,他內心的感受即刻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他開始從美學角度觀察、欣賞、凝視她。


奧黛特的美貌雖然不是他喜歡的那種,但「他從自己的美學修養中找到了根據。」


隨著深入相處,他發現這個女人並不聰明,且趣味拙劣,對事物持有庸俗看法。


可是為了不失去愛情,他心甘情願愛護她。


他把她的虛榮視作風雅,膚淺視作天真,責怪視為關切。


他總是接受她的主張,走進她的社交圈,還主動去喜歡她所喜歡的東西,甚至模仿她的生活習慣。


然而,如此的付出並沒有換來對等的情感。


交際花本性難改,他一次次被激怒、被冷漠、被疏遠。


如同空中的海市蜃樓,他看到的如夢如幻之美,卻是一種想像和虛幻。


正如書中所言:「只是以對方為載體,痴愛自己心中的幻想和感覺。」


他心中視為信仰的所謂愛情,只是來源於他滿腔的個人期待。


與此類似,普魯斯特深深愛上少女阿爾貝蒂娜。


他們一起在花園、海灘、遊樂場,留下難忘的甜蜜。


可當真正擁她為妻後,他卻痛苦地發現,對方和一位女伴有著過於親密的關係。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嫉妒、猜疑、無助,像毒蛇一樣無時無刻,纏繞著普魯斯特的心。


他想完全擁有她,卻無法限制她。


他想離開她,卻無法痛下決心。


他千方百計,想徹底糾正她。


直到最後,他用囚禁的方式,阻止她變態的心理、外溢的情感。


可是,感情又怎麼能通過極端的方式強求?


最終,她留下一張字條,消失在他面前。


當再次聽到她的名字,她已因騎馬不慎摔死。


然而,即便伊人已逝,刻骨的嫉妒之火,在普魯斯特的內心卻從未熄滅。


一直處于敏感而糾結狀態的他,甚至在某一個瞬間,還在試圖找尋自己值得被愛的證據……


斯萬的愛而不得,與普魯斯特的泥足深陷,這兩份愛情互為鏡像,卻又殊途同歸。


他們的愛,與其說是愛人,更不如說是愛己。


斯萬,愛的是那個自己珍視為藝術的美。


而普魯斯特,愛的是那個,需要給予無條件信任和忠誠的自己。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這樣的愛情。


每一個人都用力去愛,結果卻都在愛的征途上,屢屢碰壁、遍體鱗傷。


這樣的愛越是深沉,越是折磨人。


因為只要沒有找尋到,那個契合你的真正審美,沒法驗證到,那個屬於你的真正價值和歸屬感,你就無法真正理解和欣賞別人。


愛恨糾結的根源只是,你沒有真正發現和接納你自己。


正如痛定思痛後的普魯斯特,終於醒悟:


愛情是種錯覺,我們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人帶給我們的感覺。


真正的愛情,是通過對方看見自己,活出自己。


當你真正愛自己,才能自由地愛別人,愛情才屬於你。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只有純粹,才能快樂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尋找快樂而竭盡全力。


然而,真正的快樂俯首可得。


在書中大部分篇幅里,讀者都能感受到主人公,對生活悠然自得的快樂。


這種豐富的心靈感觸,不需要驚天動地,卻近在咫尺。


當看到香氣濃郁、一片粉紅的山楂樹,他陷入在排山倒海般的美好之間,一時哪裡都不想去,想一輩子守在山楂花的身邊。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當父母帶他離開這片故鄉時,還是孩童的他一個人跑來,痛哭流涕地跟山楂花告別,向山楂樹許願:


「等我長大後,絕不像別人那樣發瘋似地生活,即使在巴黎,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也不去串門子去聽那些無聊的閑話,寧願下鄉觀賞首批開花的山楂……」


從喜愛到不舍,從開心到哭泣,孩子的天真,是最大的純粹。


長大後,當路過花園,他看到丁香「亭亭玉立,嬌嫩花團如同高懸的淡紫色吊燈」;


蝴蝶花「像懶散的公主憑她的利刃劍彎曲下垂」;


還有「穿著一色紅紅短上衣」的大薔薇花


「離群」的麗春花


「懶洋洋落伍」的矢車菊……


每一種花,都被賦予了一份奇特的美感,以某種姿態訴說著一個故事。


平日里,當他用餐巾紙擦拭嘴角時「彷彿從餐巾的毛邊和褶皺中,看見孔雀開屏似的大海,碧波粼粼,綠瑩瑩,藍晶晶」。


而當他看到一幅畫作,上面有位女子,她倚靠的樹投下一圈陰影,遠處有片片白帆在金黃色的河流上浮現。


他緊盯著畫面,進入一個瞬間。


他意識到女子即將回去,船隻即將離開,樹影即將移位,夜晚即將降臨。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從而聯想到:「沒有不散的宴席,生命終將消逝,充滿流光溢彩的無數瞬間一去不復返……」


《中庸》有云:「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世間每個人都需要吃飯,可誰能品嘗出食物真正的味道呢?


有的人,饕餮一生也未必知道自己在吃些什麼。


因為,過於簡單易得的事物,總讓我們覺得平凡無趣。


似乎,快樂要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來得更為隆重才好。


比如一場電影、一個派對、一次升遷等等。


於是,為了等待和追求這樣的快樂,我們甘於瑣碎和勞累,變得粗疏和麻木。


殊不知,生活如流水般匆匆流淌,能抓住和享受的趣味,也悄無聲息,匆匆而去。



普魯斯特說:


對一種感覺的投入和專註,讓一切變得純粹而超脫。


如今的我們,活在一個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


多少人吃飯時狼吞虎咽,睡覺時輾轉不眠,沒時間和朋友聊天,沒條件健身鍛煉,沒心情對家人噓寒問暖。


每一個當下都在匆忙中度過,每一個今天都在憂慮和遺憾中離去,從沒真正活過某一天。


看過一句話:


曾經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


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


曾經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生活,只有忘我地投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一種深刻和從容。


無論何種情境,只要我們真正經歷、觀察、感悟和思考,就會得到純粹和超脫,失也是得,苦也是樂。


正如這幾年的疫情,我們在彷徨和危機中戰戰兢兢。


可艱難和困窘中,又凝聚著多少寶貴的體驗:


醫護人員的竭力救護,鄰里之間的溫暖援助,親人朋友的眷念,自己的堅忍果斷。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有痛苦和悲壯,有脆弱和無奈,更有震撼和感動,珍惜和感恩,希望和信念……


《追憶似水年華》: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普魯斯特以一副羸弱的身體,和一顆敏感的心,歷時17年之久,記錄和再現了屬於他的過去。


有人說,他全心寫作的這17年,豈不是只活在了重複的過去,一個個現在再次擦肩而過。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真正地擁有著,那如水般溜走的過去,用心感受著每一次悲傷喜樂。


他才能用最真實的筆觸,去書寫和重現。


而寫作激起的身心碰撞,產生強烈的喜悅和滿足感。


這種體驗,也鑄就了他另一種人生。


恰如書中所言:「真正的天堂,是已經失去了的天堂。」


全身心擁有的時刻,才是最大的美好。


如果對於當下的生活,我們視若無睹,置若罔聞,一心一意低著頭去追趕自認為的人生,那麼,再多、再長的年華,也是蒼白無力。


所以,體驗每一份悲喜,感受每一份冷暖,生活的快樂和價值,就在眼前。


點個【在看】,願你全情投入每一刻。


去捕捉去感知,最珍貴的生命壯闊和瑣碎;


去記錄去發現,最美妙的生活廣大和精緻。


作者 | 遠山近水,個人公眾號:遠山近水讀經典

圖片 | 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