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關前裕
通訊員 張華魁 范珉
5月30日下午,中央文明辦發布2022年度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十堰竹山縣退休文化幹部王義富光榮上榜,被評為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
王義富今年71歲,中共黨員,現在是十堰竹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王義富工作室」負責人。40多年來,從小王到老王,從文化站站長到退而不休,王義富始終熱衷於弘揚傳統文化,發揮自己的歌唱特長,以「說、唱、演、講」等形式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用歌聲宣講黨的理論政策,被百姓稱為「深山百靈」。
深受群眾喜愛的「深山百靈鳥」
太陽一落山,竹山縣寶豐鎮中心廣場的燈就亮了。開場的鑼鼓一陣響,敲得人耳熱心跳。村姑村嫂們手提著五顏六色的旱船,吆喝著登場了,打頭做俏皮艄公扮相的,正是「歌王」王義富。瘦弱的「歌王」靈活地扭著腰,似乎在水上行船;「歌王」的嗓子一亮,廣場上很快就裡三層外三層的擠滿了人。
現場音響:
我二把道德星來宣傳,
人的那個品德是關鍵,
為人不做虧心事,
吃得香,睡得安,
老不欺來少不騙,
文明禮貌受稱讚,
尊老愛幼做模範。
……
綵船歌韻律錯落有致不拘束,「歌王」王義富的嗓子粗獷豪放,歌中所唱的,是竹山縣「十星級文明戶」創建的事。唱綵船歌四十多年了,「歌王」王義富會唱的歌詞有三千多首,都是根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打油詩」「順口溜」改編的。

竹山縣的綵船歌歷史悠久,大人、小孩都能唱上幾段。逢年過節,人們只用一套土鑼鼓、一個院子人一圍攏、幾名歌手便圍著彩蓮船,搖搖晃晃地即興唱開了。
談到王義富的綵船歌,鄉親們有講不完的故事。鄰里出現糾紛,他用歌聲去化解;農村工作出現阻力,他用歌聲去推進;推廣農業新科技,他用歌聲去宣揚……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歌王」。
王義富從小跟著父親的龍船隊四處表演,耳濡目染,深受熏陶。1977年,王義富被招聘為麻家渡鎮文化站站長,從此把一生的精力獻給黨的宣傳文化事業和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嚮往。一支筆、一架相機、一副好嗓子是他的三大法寶,寫新聞稿、宣講稿和歌詞,記錄時代變遷的精彩瞬間,為群眾歌唱幸福新生活,成為他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他的歌聲飄過40多年,群眾百聽不厭,源於王義富對文化的敬仰和讓群眾快樂的深厚情懷。自當上文化站長起,他一邊編寫全新的船歌歌詞,一邊把當地船歌能手邀集起來,組建起一支船歌隊。每年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十五,他就帶著他的花鼓船歌隊,巡迴全社20個大隊,輪番演唱自編自導的船歌。每當他的鑼鼓聲一響,各村男女老幼趕忙放下手中活計蜂擁而至。只要王義富一開唱,嘈雜的場面頓時安靜下來,就連兩三歲孩童也乖巧地偎在大人懷裡不哭不鬧。王義富被老百姓譽為「開心果」,贊稱他為「深山百靈鳥」。
上世紀90年代初,竹山縣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時任麻家渡鎮宣傳委員的王義富把「十星級文明戶」的評比條件改成五句子花鼓船歌、快板、三字經等,在全鎮20個村90個村民小組輪番演唱,歌詞編的朗朗上口,老百姓一聽就懂。其中,他創作的一首反映計生星的「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坑多路不平,山上藤多樹難長,孩子多了難成人,一定要少生和優生」被中央電視台採訪並播出,很好地宣傳了計劃生育政策。此後的30多年裡,王義富不斷圍繞十星創建、美麗鄉村建設、地方發展、政策宣傳,先後數次修訂十星花鼓船歌詞,陸續創作了1000多首十星花鼓船歌曲,輯錄其中600多首,出版了2000餘冊《星歌嘹亮》十星主題船歌專輯,感染了10萬名「追星族」,群眾親切地稱他為「十星歌王」。

2011年,退休後的王義富又當起了文化志願者,致力於文化遺產整理和文化宣講。他先後出版了《花鼓船歌》《星歌嘹亮》《傳承地域文化,唱響核心價值觀》《施洋行狀》等4部地域文化小叢書,共計5000餘冊,均免費發放到社會各界,成為群眾解讀竹山鄉土文明、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的藝術珍品。僅2017年8月以來,他先後深入各地機關、學校、村和企業,累計為10萬多名群眾義務宣講船歌文化、女媧文化、施洋紅色文化、孝道文化140餘場,累計時長達375小時。
為人民而歌為時代放歌
「民歌來自人民,其任務就是要服務人民,它一旦脫離群眾,就會枯萎。」王義富說。40多年來,他寫船歌,唱船歌,總是牢記「為百姓而歌」的初心,緊跟時代,緊貼群眾,到群眾中創作、演唱。
王義富不斷結合黨在各個歷史階段的方針政策,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打油詩」「順口溜」「三句半」、彩蓮船、舞獅子、連廂舞等形式,自編、自導、自演1000多首「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花鼓船歌,在全縣17個鄉鎮254個村輪番宣講,把黨的理論政策傳到千家萬戶,30多萬群眾深受教育。
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他編寫了《十勸人們莫賭博》《十唱生育文明帶來農村新巨變》《致富不忘眾鄉親》《養老歌》《爭做文明和諧人》《六位大娘誇巨變》等膾炙人口的鄉謠俚曲,如「產業越變越發展,人們越變越有錢,精準扶貧成果顯,城鄉處處都在變,好像18歲姑娘越變越好看……」幽默詼諧的曲調,通俗明了的內涵,老百姓很喜歡聽。
為提升老百姓的法紀觀念,教育人們遵規守法,他編寫、傳唱了《歌唱八榮 銘記八恥》《十唱監察法》《掃黑除惡保平安》《「兩學一做」主題歌謠》《廉政文化「三字歌」》《核心價值觀歌謠》等歌謠;為宣傳精準扶貧政策,他編寫了《精準扶貧就是好》《十唱精準扶貧歌謠》《精神脫貧六大行動大家唱》等一系列經典曲目,很合群眾胃口。
為了宣傳「十星創建·精神脫貧」,王義富依據評星條件的變化及時修改《十星歌》花鼓船歌詞,「十顆星星十盞燈,月月照來天天明,按照十星的標準,規範每人言和行,星星引路奔前程」。為倡導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他編寫了《竹山節禮新風六勸歌》花鼓船歌,老戲新唱,教育群眾文明操辦,杜絕鋪張浪費。
十九大剛落幕,王義富立即編寫了《十九大報告舉世驚》《喜迎十九大歌唱新巨變》花鼓船歌,「黨的核心習近平,十九大報告舉世驚,宏偉藍圖新規劃,舉國上下齊歡騰,齊聲頌黨真英明……」既弘揚了主旋律,傳播了新文化,又深入淺出地宣傳了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王義富又積極創作了《民歌傳唱核心價值觀》《十唱實施監察法》等花鼓船歌,其中「農村發生新巨變,昔日土牆換紅磚,庸派新房連成片,谷竹高速路通竹山,住在農村多方便」「不愁吃來不愁穿,外帶銀行有存款,如今趕上好時代,好日子過的比蜜甜」等耳熟能詳的句子,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家常曲,極大地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近年來,年近古稀的王義富越發感到時不我待,著手文化傳承者的培養。他積極聯合社會各界文化志願者團體,不斷壯大文化傳承者隊伍,招收了5名嫡傳弟子,把自己40多年所學傾囊傳授。此外,他還大力開展船歌文化推廣普及工作,手把手教授300多名學生掌握綵船技藝,培養船歌小藝人50餘名。
2018年,竹山縣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王義富與時俱進,成立了王義富工作室,吸引、帶動更多的基層群眾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鄉鎮振興、建黨100周年,王義富又精心創作了「頌黨百周年」、「十唱鄉村要振興」等唱詞,用花鼓船歌、漁鼓等文藝形式講活黨的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用歌聲熏陶百姓
王義富的歌聲既能夠給別人帶來歡樂,又能夠用歌兒化解矛盾糾紛。
2011年,寶豐鎮雙廟村一位姓胡的老人因沒幹完預定的農活,而被兒媳張某打得頭破血流,且不給他飯吃。老人找到王義富訴苦,王義富一面送老人到醫院救治,一面用編的《養老敬賢歌》對兒媳胡某進行教育,「自然規律人要老,人到老了要有依靠,養兒養女為防老,善待老人要敬孝道,還是古人說的好,兒孝不如媳婦孝,女孝不如女婿孝,全家大小都敬老,社會家庭和諧了」。這首歌謠很快在村子裡傳開,這位胡姓的兒媳聽後深感羞愧,及時向公公賠禮道歉,並接他回家悉心贍養。

白沙河村姓溫的父親因反對兒子賭博,父子倆大打出手。上壩村姓王的和姓喻的因建房鬧矛盾,準備到縣裡上訪。王義富及時地用《團結友善歌》教育他們,「鄰里之間講團結,相互幫助都方便,婆媳之間講團結,相互關心情相連,夫妻之間講團結,戰勝天大的困難,一個國家講團結,誰也不敢欺負咱,我今兒要把世人勸,團結伴君到永遠」,當事人聽了幡然醒悟,從此,姓王的也不去上訪了,姓溫的父子也父慈子孝了。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來襲,王義富義無反顧地成為疫情防控志願者。不能外出聚集,王義富就在家裡圍繞抗擊疫情展開創作,並錄製成音頻交給政府播放。部分群眾因無收入心理焦慮、生活困難,王義富通過電話做好心理安慰,並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資幫助周邊的居民購買生活物資,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40多年來,王義富自覺扮演著「調解員」和「教育者」的雙重角色。他見農村有不養老現象就編《養老歌》等歌謠,見有婆媳關係不和現象就編《團結友善》《婆媳歌》等歌謠,見有青少年不學好現象就編《十勸青少年》歌謠,見了不按政策生育的就編《生育文明好得很》等歌謠……40多年裡,王義富累計創作、傳唱各類勸誡性歌謠1000餘首,化解家庭不和、鄰里不團結等各類矛盾糾紛達300多起,成功阻止了4起上訪事件,挽回了13個瀕臨破裂的婚姻家庭。
王義富作為一名退休幹部,月工資才4000多元,但在幫助他人時卻從不吝嗇。他聯合其他愛心組織積極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多渠道幫助羅龍宇、王涵等10多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如今他們很多已成為精英人士。下壩村貧困戶何能華雙目失明,其兒子何文濤患有精神病,王義富多次出錢替何文濤看病買葯,並幫何文濤母親王秀珍尋得一份工作……40年來,先後受王義富無償幫助過的人多達200人,人們親切地稱他「王老」。
如今,王義富老了,但他助人為樂的精神卻在「返老還童」,創作的新歌越來越多,帶領的徒弟和文藝隊伍也越來越多,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要麼在他的工作室內創作新歌或傳授技藝,要麼出去開展義務宣講、文化傳承、公共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活動。「我要趁自己還能動,目前時間比較充裕,將自己積澱的文化財富全部奉獻給父老鄉親,更好引領他們用快樂幸福擁抱新時代。」王義富每次面對鏡頭或採訪,他總是激情澎湃。
(極目新聞通訊員張華魁 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