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6月18日,平頂山市湛河區第六屆「潘桃節」在河濱街道潘庄村如約舉行。村內大路兩側的攤位上擺滿了不同品種的桃子,買桃子的遊客絡繹不絕。
從2017年起,該區已連續舉辦了6屆「潘桃節」文化活動。與幾年前相比,潘庄村的桃農已由最初的30餘戶增加到了200餘戶,桃樹種植面積由300餘畝增加到了600餘畝。現在,潘庄村的桃子遠近聞名,品種齊全,有水蜜桃、黃蜜桃、油蟠桃、早露蟠桃、金香妃蟠桃、銀香妃蟠桃等,僅蟠桃這一類,就有十幾種。

市民在採摘鮮桃
隨著桃子產量和質量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好,如何銷售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該區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融合賦能」行動為抓手,區、街道、村三級黨組織共同引領,形成「潘桃」文化,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據了解,僅桃產業一項,每年創造經濟效益300餘萬元,真正讓村民們鼓起腰包、富起來。
該區由農業農林和水利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商務局等部門共同參與,共同籌劃、部署「潘桃節」文化活動,聯繫商場商戶、農貿市場,通過線上和線下多渠道、多方位宣傳,精心組織、安排活動場地,牽頭對接農戶,以「潘桃節」為載體,幫農民拓展銷路。活動當天,邀請省、市各大主流媒體記者現場採訪,將活動實況通過報紙、短視頻、網路媒體等方式發布到各大新聞平台,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湛河區的「潘桃」。

桃農喜獲豐收
為了提高桃子產量,收穫香甜可口的桃子,該區立足於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倡田地施肥用豬糞、雞糞和牛糞混合漚制發酵成的有機肥,並對桃園土質進行測量、分類管理,通過配方施肥為土壤補充所需微量元素。同時派駐果樹種植專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桃農實際需求,進行科學種植指導和培訓。
在該區農業部門指導下,桃農們用辣椒水、花椒水噴洒等物理方法防治蚜蟲,每年初春時節將黃豆、芝麻餅、花生混合炒制,埋在桃樹周圍,使桃子的品質和口感都有了明顯提升,「潘桃」由此成了俏銷貨。「自從有了『潘桃節』,桃子沒有拉出去賣過,不愁賣,在地里就賣完了,今年桃子能賺10萬左右,明年我準備再加種10畝。」潘庄村村民李小平說。(蔡長偉 付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