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在2019年天津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教育問題被頻頻提及,成為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1月15日,天津人大代表、河西區恩德里小學校長韓洪濤和市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教務處長李川勇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聊到高等教育、高校建設,一起探討如何算好教育的「加減法」難題。
學前教育階段,「入園難」一直是困擾家長們的難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將新增4萬個幼兒園學位,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這些舉措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對『入園難』問題確實有擔當、有作為、有成效。」面對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關注,韓洪濤代表認為,家長們的要求已經從「入園」升級為「入優質園」。「我建議,一方面要加大對新建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師培訓,另一方面,採取『1 N』舉措,即一個公辦園帶多個民辦園,實行跨園教學,共同發展。」
訪談過程中,談到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家長卻趨之若鶩的幼小銜接班情況,李川勇委員認為快樂成長始終是第一位的,搶跑式教育是一種強迫學習,對孩子的心智發展十分不利。韓洪濤代表提出,幼小銜接更應該注重的是孩子的心理銜接,通過就餐、遊戲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他還提醒廣大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是拔苗助長,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家長們也應當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徵集到的網友留言中,關於「減少通過手機APP完成作業」的建議引起了韓洪濤代表和李川勇委員的關注。「對於信息化教育,相關部門是鼓勵的,但針對中小學生則需要進行引導和規範。」李川勇委員認為,一些作業所需要的電子設備不是每個家庭都具備,這對部分家長來說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韓洪濤代表也表示,對於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來說,作業要適時、適度、適量,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課外拓展活動。
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天津作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新高考、新課改已經推進一年多時間。有多年高校教育經驗的李川勇委員認為,高考改革的目的是推動素質教育,整個教育體系都在大力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教育,「除了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成績,課外的綜合能力提升也非常重要,只有自主學習能力強、責任感強的學生才更容易適應大學生活,對未來人生選擇擁有明確方向。」
網友提出的「引進優質高校落戶天津」的建議得到了李川勇委員的大力點贊!「網友的建議都非常有高度。濱海新區目前有兩個大學城,引進了很多優質的高校資源。」談到即將落戶天津的中國核工業大學,李川勇委員提到,這所高起點院校將圍繞核產業,建成集人才技能培訓、核心技術研發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產學研究創新示範基地。(記者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