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王牌部隊》已然漸入佳境,顧一野的感情線漸趨明朗,觀者有熱望,有唏噓,有感嘆,那喵豬也來討論討論,誰才是顧一野的「天選之人」?
何謂「天選之人」?字面意思就是上天替你選擇的人。所以這意味著此人一定與他三觀一致,靈魂契合,所謂「靈魂伴侶」者是也。
那麼顧一野的「三觀」是什麼?參軍、強軍、報國!這就是他刻入骨子裡,融進血液中的靈魂指南。軍人是他此生唯一符號,軍魂是他畢生至高追尋。
那誰能契合這身戎裝呢?
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胡楊嗎?
這無須喵豬出手,當事雙方就「穩准狠」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胡楊,軍裝和我,有且只有一個選項!顧一野,不用選,我只當你是我妹妹。
胡楊也許深愛顧一野,但一出手就踩中顧一野的「逆鱗」,所以,率先出局。
那麼,江南征呢?顧一野將自己最純真最熾烈最美好的初戀,都給了她,而且,同為軍旅之一員,她最應該也最恰當,成為顧一野的那個「她」。
可是,她真的「懂」他嗎?
當懵懂少年,以詩示好,險些被她認為是「流氓」而大加鞭撻——她不懂他的浪漫;當他試圖買裙挽回心意,她堅決拒絕,並自付裙款——他不懂他的深情;以命換命,他從戰場浴血歸來,她跑來安慰,說的是「可是你回來了呀!」——她不懂他的愧痛;車站一別,他望向她的目光滿懷期許,他多麼希望她能同他一道前往,可是她飄然轉身——她不懂他的救贖……
江南征於顧一野,只不過是青春飛揚的日子裡,最美的邂逅;是十九歲少年內心悸動的初啟蒙。彷彿是天上的流雲,和山巔的曦嵐,美則美矣,但你要拿過來,能做什麼用?
所以,江南征亦非良配。
那剩下的就只有一個阿秀——班長的遺孀。
這也最是讓很多人唏噓感嘆的地方,因為大家都認為阿秀配不上顧一野,都哪些地方相去甚遠呢?
顧一野,年輕,十九歲;帥氣,被班長稱為「最帥」的兵;高幹子弟,其父至少大將;而阿秀呢?至少比顧一野要大,模樣倒也溫婉秀氣,但村姑身份,文化水平底,最重要的還是二婚,帶個孩子。
還有一點,觀者認為顧一野的迎娶阿秀,是因為自我救贖,是犧牲掉自己的愛情,而選擇責任與道義。
這樣一說,無論自身條件,還是內在情感,阿秀絕對是最應該淘汰的那個。
但這就是事實的全部嗎?顯然不是。
阿秀愛國。她對張飛的臨行囑託是「好好報效國家!」那身略顯破舊的衣衫下,實際躍動的是一顆熾烈的愛國心。
阿秀愛軍。張飛家窮,人普通,為什麼偏偏能夠戰勝那麼多的追求者,而娶到「鄉村一朵花」的阿秀,而且,嚴格來說,還是阿秀「倒追」呢?張飛自述里就明確地解開這個謎團,就是因為他的這身軍裝。
「覺得軍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這就是阿秀最質樸的擁軍愛軍情懷。
阿秀有責任感。張飛一死,二人其實並沒有「扯證」,此時的阿秀,從法律意義上,與張家再無瓜葛,她完全可以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但她卻選擇留下,獨自一人面對本不應該由她擔起的重擔。
甚至連村長都看不下去,而寫信給部隊,可以想見當時阿秀面臨的處境有多麼絕望。但即使如此,阿秀也選擇面對,從未片刻逃離。
阿秀有奉獻精神。丈夫上戰場,生死未卜,阿秀沒有說一句「你要活著回來,我等你」之類的煽情話,而只是在疾馳的摩托上向著丈夫的方向喊道:「不要惦記家裡,我會照顧媽,好好餵豬!」
這就意味著,丈夫只需要好好打仗,阿秀做好了將自己全部奉獻出去的準備,而讓張飛沒有後顧之憂。
阿秀勇敢堅強有主見。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能夠自主選擇郎君,並且「倒追」,在沒有「扯證」的情況下,未婚先孕……這些橋段,放到現在都絕對夠料。但阿秀就是有條不紊的一樣樣做了,而且,絕對不後悔當初選擇,再一樣樣勇敢堅強的面對,而絕不要絲毫的憐憫或者資助,這不得不給點一個大大的贊啊。
阿秀清醒通透。像她告訴顧一野,以後不要再來了,他能幫得了一次,不可能幫得了永遠。就像她幾次拒絕顧一野的示愛,以致於延宕那麼久的歲月,這其中無不是阿秀對自我的清醒認知在起作用。
阿秀細膩溫柔,知恩圖報。初見顧一野咳嗽,轉臉就帶了薑片;高粱給了幾個手榴彈環兒。馬上托顧一野帶罐辣椒醬給高粱。
阿秀的眼裡心裡永遠裝著別人,永遠記得別人的好,這樣的溫柔細膩,質樸善良,又有幾人能當?
阿秀與顧一野生活小節無縫銜接。這看似不值一提,但兩個人的日子,哪裡離得了柴米油鹽的契合?就像劇中那鮮艷的紅裙,顧一野喜歡的是純紅,而阿秀相中的也恰恰是純紅。像顧一野宣布婚訊,說的是「阿秀不喜歡熱鬧」,而他自己也恰恰想簡單小聚,時時處處的默契,這樣的日子必定是滋潤而祥和的。
綜上所述,阿秀具有「賢內助」的所有要素。
這遠比「村姑,還是二婚」的噱頭,更具說服力。
至於說顧一野是為了責任選擇阿秀,而非愛情。這喵豬不能苟同。
不錯,最初的顧一野確實是出於救贖之心,道義之責,而準備做那個「代價」,但焉知顧一野的心裡就沒有阿秀的存在?
初見,那明顯的眼前一亮,如果旁邊沒有張飛,這算不算另外一段劇情的開場呢?
再見,紅裙飄飄的美麗女子,卻能說出報國的豪言壯語,這怎麼就不能引起同樣心懷報國之志的顧一野的注意?
張飛犧牲,顧一野護送阿秀回家,在電影院被人衝散,面對倒地的阿秀,顧一野喊的是「阿秀」,而不是「嫂子」。人在情急之下的反應最真實,這難道不能說明在顧一野的心裡,有了那個想要保護一個人的願望?
送張母入院,顧一野真真正正的見到了阿秀困窘無望的生活,但此時的阿秀平淡的告訴他,不要再來了,像極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是背過身,卻在無人的角落悲愴著呼喊丈夫的名字,好抵禦現實的冰冷,原來阿秀就是一個弱女子,她渴望有個人替她撐起這個家。
這樣的剛強,又這樣的柔弱,這怎能不激起顧一野那種天然的男子漢的責任意識?愛的開端就是「憐」啊。
待到顧一野挑明心跡,卻被阿秀無情拒絕。按理,此時的顧一野應該是長出一口氣:是你不答應,我再另尋他圖回報。但他和高粱的對話卻完全不是這樣的輕鬆,而是「我現在一想到阿秀,整個人就慌」。若不怕失去,怎會如此不淡定?若不入心,又如何會慌?
及至宣布婚訊,那一臉的釋然,我想既有他對班長回報的安然,還有自己與阿秀終於攜手的坦然。而且,他說的話,永遠都是「阿秀怎樣」,正好「我也想怎樣」。這樣下意識地合拍,你說這不是愛情是什麼?
顧一野是愛著阿秀的,他們是因「責任與愛」而結合。只不過,他們的相遇也許太過慘烈,註定讓他們的感情路坎坷不平。但愛情,不就是這樣嗎?不講章法,不求方圓。
那有人還是要提起江南征。喵豬不妨還是就事論事。
比如,顧一野給江南征朗誦惠特曼,如果他也給阿秀朗誦呢?阿秀一定不會嘲笑,哪怕她聽不懂,但一定會發自內心的誇獎:你讀得真好聽!
如果有戰友犧牲了,阿秀絕不會自私的認為只要自己丈夫活著就好。她會跟隨丈夫竭盡全力幫助戰友家裡過生活。
她會獻出自己的一切,打點好丈夫的飲食起居,而且以此為自己最神聖的使命。江南征會嗎?她會任勞任怨,打掃庭廚,持手做羹湯嗎?
江南征不會。
就像鄭源的婚姻悲劇早就暗示過一樣:年少以為自己娶了愛情,婚後卻發現身邊的是位「公主」,自己夾在家與國之間,兩難,最後,離婚收場。
而顧一野有著和當年的鄭源師長同樣的抱負,甚至更高更強,所以他註定不會有太多的兒女情長,一位懂他,理解他,全力支持他,悉心呵護他的人,才是他的天選之人。
如果仍舊不認同,那就不妨先清楚《王牌部隊》的基調:
這是一部全方位立體化展示我軍由弱而強的強軍戰歌,深層次多角度刻畫中國軍人奉獻責任與擔當的時代頌章。因而,這裡面的感情糾葛,不是傻白甜,不是瑪麗蘇,更不是霸道總裁心機范,而是那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的家國情懷的一個有機部分。
所以,三人中誰最有家國情懷,誰的格局最大,境界最寬,最有情有義?兼具報國心,強軍志,肯擔責,肯奉獻,堅強勇敢又柔情似水,用溫柔的強大足以包裹他的人,只有這個村姑——阿秀。
他們兩人,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