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歷史教訓,其實很難

2022年10月07日10:06:25 熱門


吸取歷史教訓,其實很難 - 天天要聞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其實,吸取歷史教訓,很難很難。


01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死得很冤。


公元前210年,在出巡途中,秦始皇身患重病,並且病勢沉重,眼看是治不好了。到了這時,一直苦苦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秦始皇,不得不承認,自己終究是要死了。臨死之前,秦始皇下詔書,讓長子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意思就是皇位傳給扶蘇。


此前,因為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扶蘇被發到北方邊疆和大將蒙恬一起修長城去了。


但是,秦始皇的詔書被趙高扣下。趙高希望胡亥繼位。他說服李斯和他一起「共謀大事」。二人弄了一個假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命令扶蘇自殺。


趙高和李斯這是走了一步險棋,很險,風險係數非常高,失敗概率遠遠大於成功概率。當時扶蘇和蒙恬在北方邊境手握三十萬重兵。不用說他們公開抗命,領兵造反,就是他們暫時不服從,要求和秦始皇當面核實,秦始皇已死,以及趙高李斯弄假詔書的事情,必然暴露。趙高和李斯必會死無葬身之地。


實際上,蒙恬就是這麼向扶蘇建議的。蒙恬說,這麼大的事情,他們來輛車來個人,送個詔書,誰知是真是假。你就自殺,也太草率了吧。咱們回到咸陽去找皇帝(始皇)當面問清楚。如果皇帝確實讓我倆死,那時再死也不遲。


可惜扶蘇性格沒那麼強硬,看到他爹發來的詔書,精神就崩潰了,沒心思多想,更想不到那是假詔書,大哭一場,就自殺了。人都說虎父無犬子,看來也不一定。也有可能虎父就出犬子。當爹的太強勢太能幹,兒子已經習慣於無條件服從,不敢有絲毫質疑。


後來有人因此說,扶蘇這麼懦弱,連基本的判斷力都沒有,看來也不是合格的繼承人。秦朝天下交到他手裡,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


這說法倒也不無道理。


反正大家都覺得扶蘇死得很冤,很不值得。甚至可以說,死得窩窩囊囊、輕如鴻毛。


02


都說以史為鑒,後來,就有人吸取了扶蘇的這個慘痛教訓。


一百多年以後,公元前91年,西漢爆發「巫蠱之禍」。之前,有人向漢武帝告狀,說有人做巫蠱之術,詛咒武帝快死。漢武帝當時已到老年,本來就怕死,一聽這事,大驚且大怒,命令一個叫江充的人去全權調查,另一方面離開長安,到三百里地以外的甘泉宮休養。皇后、太子派人去向武帝請安,武帝一概不理睬。老頭兒正在生氣中。


江充這時候看出來了,武帝已有廢太子之意。雖然還不是百分百確定,但他決定賭一把,給命運押個寶,把太子幹掉。立下這個大功,自己就可扶搖直上,今後成為朝廷重臣。對江充這種小人來說,類似機會是他們能爬上去的唯一機會。他這時的心理,和當年偽造詔書的趙高一樣,就是刀口上搏命,險中求勝。


於是,得到武帝授權的江充大發淫威,衝進皇宮,到處挖地,尋找巫蠱的罪證。據說找出一堆小木人,太子宮裡尤其多。這一下,太子渾身是嘴是說不清了。


怎麼辦?太子劉據陷入困境。


這時候,就有人對太子說:現在情況可不妙啊。江充這麼干,太子您根本解釋不清。不久前丞相(太子的姨夫)全家和兩位公主都因為巫蠱事被殺。皇上那邊又聯繫不上,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說不定皇上已經死了。看來您這命,也懸了。您還記得扶蘇的事情嗎?


太子劉據一聽,對啊,我可不能像扶蘇那樣窩窩囊囊就死了。我得去見皇上我爸爸,當面把事情說清楚。不能讓江充這種小人有機會耍陰謀。


於是,太子就要去甘泉宮見皇上。可江充哪裡讓他去,百般阻攔,逼迫甚急,大有往死里擠兌太子的意思。


太子一看,只能武力解決了,就帶領屬下起兵造反,先一刀把江充給殺了,然後帶兵在長安城里造反。


有官員逃出長安城,向武帝報告。武帝大吃一驚。他此前確有廢掉太子另換他人的想法,派江充去「咬人」,就是為了搜集證據,名正言順地換太子。沒想到太子居然敢於造反。這小子,膽子很大嘛。


武帝親自從甘泉宮趕回長安,調動軍隊,和太子的人馬開戰。長安城裡,雙方大打出手,血流成河。太子臨時拼湊的人馬,打不過武帝調來的正規軍。太子戰敗,帶著兩個兒子倉皇出逃。


03


太子本來已經逃出長安城,向東奔去,藏在一個偏僻地方。如果太子繼續跑,跑得遠遠的,說不定能活下來。但太子心想,自己並不是真想造反,全是因為江充這種小人作祟。如果有機會和武帝當面溝通,父親了解真相後,會原諒他——看來他一直記著扶蘇冤死的教訓。所以,太子就沒繼續往遠處跑。


太子和兩個兒子躲藏其中的人家,是個窮人,很快就養活不起太子一家人了。太子說,不用急,我附近有個朋友。你們去找他,他那邊要啥有啥。可惜,太子的這個朋友,早就被官府盯上了。於是,太子的行蹤就發現。官府派人很快趕到那個偏僻地方,把收留太子的那家人包圍了。


這邊,太子還在屋裡等朋友來吶,聽外邊吵吵嚷嚷的,開門一看,當兵的已經衝上來了。太子一看,得,徹底完了,回頭進屋,就上吊自殺了。


到底太子是自殺還他殺,還有爭議。後來有人分析說,當時去抓太子的人很清楚,如果太子不死,有可能被武帝原諒,畢竟人家是親父子。可那樣一來,他們這些和太子在長安城廝殺的人,可就慘了,日後太子登基,非把他們全家滅了不可。所以,抓太子的那些士兵,很可能得到命令或暗示——要死的,不要活的。


事實上,後來武帝了解真相以後,確實對太子之死頗有悔意,不但誅了江充三族,還專門建了個「思子宮」,表達對死去兒子的思念。


不管怎樣,反正太子劉據是在巫蠱之禍中死了。


04


有一句話,時常被人提起: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意思就是感嘆人們不善於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同樣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


其實,吸取歷史教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扶蘇不敢質疑,更不敢反抗,稀里糊塗死了。大家都覺得他死得冤枉。劉據吸取教訓,憤而反抗,最終也是身死名裂,而且是全家幾乎死光。


如果劉據當時不是起兵造反,而是委曲求全,和江充周旋,很可能不會死。畢竟,武帝當時只是想廢太子而已,並沒想痛下殺手,要太子全家的命。就是廢太子,武帝當時其實也沒打定主意。如果太子不造反,大概率是武帝大發一頓脾氣,殺掉一大幫人,但是會原諒太子——那可是親兒子啊。劉據繼續當他的接班人。


到底哪個歷史教訓才是正確的呢?


中國的歷史記錄太豐富,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有。想要吸取歷史教訓,避免犯前人犯過的錯誤,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說到底,每個具體歷史情境中的條件都不相同。在甲時甲地發生的事情,看上去或許和乙時乙地的事情很類似,甚至完全一樣,但其實肯定不一樣。甲時甲地的辦法,很可能並不適用於乙時乙地。所謂吸收歷史教訓,很可能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


05


如果不能吸收歷史教訓,那我們研究歷史還有什麼用呢?如果歷史完全沒有規律可循,永遠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我們又何必了解歷史呢?


歷史上所有的藩王造反奪皇位,都失敗了。可是,偏偏就有朱棣靖難之役」這唯一的成功案例。如果分析歷史數據,朱棣應該徹底死心,不敢起兵,因為此前藩王造反的失敗率是百分之百。雖然朱棣成功了,可他兒子朱高煦後來照方抓藥,也來個叔叔造反打皇帝侄子,卻敗得稀里嘩啦。


都說皇帝勵精圖治,勤政不懈怠,就能把國家治理好,可崇禎皇帝日夜操勞,沒有絲毫懈怠,最終也落了個身死國滅。有人說崇禎疑心太重,錯殺了很多大臣,所以才沒能挽救明朝,可歷史上皇帝「大心臟」,充分信任大臣,結果權臣坐大,皇位被人篡奪的例子,數不勝數。


無論涉及什麼問題,歷史中都能找到正反兩方甚至多方的例子。你要吸取歷史教訓,吸取哪一方的呢?


這個問題,我想來想去,想了很久。或許可以這樣說:無論你多麼熟悉歷史,也不能簡單地從歷史中找到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對現實問題來說,針鋒相對的解決辦法,其實都能從歷史中找到先例。畢竟,歷史記錄太豐富了。


雖然如此,研究歷史還是很有用。用處在於,了解歷史,相當於在腦子裡積累了一大堆案例。這樣,無論你遇到什麼難題,你都能「心中有數、心裡有底」。歷史中一定有人曾經遇到過類似難題。


這樣,你就不會過分誇大遇到的困難。說到底,太陽底下無新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用不著自己嚇唬自己。前人能解決這些難題,我們也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無非代價、成本大小而已。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我們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類似的浪花,之前有無數,以後也會有無數。


人類常犯的一大錯誤,就是高估自己和自己所處時代的特殊性,認為自己遇到的問題前所未有、亘古未見。了解歷史,或許能打消這種狂妄和虛幻。


歷史不能給你現成的解決方案,但了解歷史能讓你擁有更多的智慧、更平和的心情和更謙遜的態度。


這可能是了解、研究歷史的最大作用吧。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李子暘」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