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野生的植物地下塊莖都比較大,像馬鈴薯、山藥、菊芋、牛大力、天麻、甘露子、芋頭等植物就都有塊莖了,這些塊莖和生薑的塊莖一樣肥大,它們可以在潮濕的土壤里吸收足夠的養分和水分,保存在塊莖裡面,等到土壤乾旱後,它們的塊莖能夠存活很久,這就是一些野生植物的頑強之處。
我們平時還可以在山坡下、山谷下、農村的田地里看到一些頑強的藥草,比如有積雪草、岩黃連、還魂草、金線蓮、七葉蓮等,這些植物不僅僅頑強,還有著較高的價值,它們的根莖也發達,製成藥材後變得相當珍貴,而這些植物如今也是很少看到了。
還有1種野生的植物塊莖也挺大,這種植物就被稱為「雞頭參」,當它生長在竹林里、小溪邊、河岸上、路旁的時候,會經常被我們給忽視了,看起來就像是沒有價值的雜草,殊不知雞頭參的價值非常高,合理利用它,會有許多用處,如今也是越來越珍貴,想去山上挖這種雞頭參都不好找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雞頭參吧。
塊莖大如生薑,俗稱「雞頭參」,殊不知價值高,如今想挖不好找!
老虎姜
雞頭參又被稱為白葯子、盤龍七、老虎姜等,由於它經常在乾旱的山谷下生長,所以就有花友叫它「山姜」,這就是雞頭參的別稱了。雞頭參在野外的生長周期一般在3年,如今也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由於根莖有價值,也有人在收購。
所以在山上的雞頭參在春秋兩季經常會被採挖走,所採挖的雞頭參葉片和莖幹會被去除,地下部分的鬚根也會被剪去,然後經過簡單的處理後,就可以晾乾了。
雞頭參的價值
雖然雞頭參和生薑很像,但是它的價值甚至比生薑高,在《常用中草藥手冊》里記載到雞頭參:「補腎益肺,益氣滋陰」,《陝西中草藥》里也可以查到這種植物,裡面說到:「味甘微辛,性溫,有小毒」。
可見,野生的雞頭參和黃芪、白朮、地黃、甜地丁等藥材相同,處理後能夠製成中藥材,不過要是沒有經過專業的處理,植株是有微毒的,所以花友們若是不知道怎麼製成中藥材,還是不要隨意去操作,以免發生危險。
採收與加工:
人工種植的雞頭參可以在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採收,秋季採收的雞頭參質量更好,一些栽培了3-4年的雞頭參都很不錯,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去泥土,然後取出來晾乾或者烘乾,就可以保存下來了,一般這種乾燥的雞頭參都有收購商在收購。
種植和養護:
雞頭參的繁殖方式有兩種,分別是根莖繁殖和種子繁殖,但若要大規模種植,一般採用根莖繁殖,這種繁殖速度會比較快,選擇在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後來種植比較合適,只需要選取一些健壯、無病的植株,然後將它們的地下根莖給挖出來,作為繁殖的材料,直接種植就可以了。
關於塊莖大如生薑的一種雞頭參,其實就是老虎姜,就介紹到這裡了,花友們是否見過它呢?有花友還會叫它黃精,可見它的別稱還是有很多的。若是將它種植在陽台、庭院里,會和虎皮蘭、龜背竹、君子蘭、吊蘭等花卉盆栽一樣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