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撒人家
嘗鮮餐廳 | 珥季路
傲客自費試吃第 379 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 182 家
雲南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米線。
如果把米線交到阿昌族人的手裡,
那
他
們
…
就會立刻給你表演一場徒手吃米線。
「我們德宏的戶撒最出名的就是過手米線啦,就是用手當米線容器來吃。」
正在忙活的老闆自豪地笑了笑。
【過手米線】是阿昌族人獨一份的吃法,已經傳承了600多年。由於過手米線的選料要好,加之製作的工序繁瑣複雜,在以前物資匱乏時,阿昌族人只有在大型節日和貴賓來臨時才做過手米線。
阿昌族的過手米線不僅傳承和製作上頗有講究,吃起來也是相當有儀式感。
這一碗可謂是過手米線的靈魂所在,烤肉沫裹上充當調料角色的稀豆粉,再加上燒皮、花生碎、小米辣、香菜等調料,用筷子將它們嚯嚯均勻。
「再倒一點這個酸水進去提提味,一點點加,嫌不夠酸再加。」
酸水顏色很像米酒,湊近聞是清新柔和的酸味,要不是同行的兩位編輯吃酸不行,我能給它一整罐倒進去。
最後在手心上放上一團紅米線,舀上一些剛才拌好的肉沫,就可以入口了。
紅米線不僅香嫩,還不結團不黏手,稠又糯的稀豆粉更凸顯了烤肉沫的軟嫩。燒皮吃起來很脆韌,有點像大理生皮的口感。
有酸有辣,肉香米香一口便能在嘴裡感受到。
還有兩道配菜煮干蘿蔔和折耳根,雖然店員小姐姐說是單獨吃,但放在米線上一起吃也很可。
我覺得,過手米線的「創造性」更能讓吃的過程變得有趣,畢竟,放上不同的配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口米線是什麼味道。
「放塊烤五花肉裹米線里應該也不錯的吧。」
肥瘦五五開的五花肉,火候烤得剛剛好,外皮焦脆,內里彈牙。
在它最香最嫩的時候,蘸上濃稠的腌菜膏,感受齒間肉汁與酸汁的碰撞。喜愛腌菜膏莫過於它最能掩蓋掉肥肉帶來的膩味,獨留豐腴的油潤香了。
給德宏人一片芭蕉葉,他們能包燒了整個世界。
幼嫩的芭蕉花穗加上各種佐料拌勻,用片寬大的芭蕉葉裹緊後開始燜烤。
剛上桌的芭蕉花還熱乎乎的,揭開芭蕉葉,濃郁的清香爭先恐後地往外跑,勾得我相機都來不及擺,迫不及待就嘗上一筷子。
芭蕉花原本的苦澀早已完全隱去,只剩清甜在我嘴裡打轉了。
再就著嚼一塊酸爽的檸檬雞,天氣再熱也沒關係。
涼透的烏雞肉,已經被檸檬和大芫荽的清香腌得相當入味了,再加上辣椒帶來的刺激,酸辣的刺激頓時直衝頭頂。
檸檬雞是水煮不過油的,正在減肥的我實在太喜歡它了,這麼好吃又懂事的雞,已經盤算來第二盤了。
折耳根、大芫荽、辣椒等和切碎的牛肉沫一同急火爆炒,牛肉香和佐料香誰也不讓誰,但又融合得特別妙,干辣椒嗆出微微的辣意,並不奪味。
這種碎碎的又特容易刺激味蕾的菜特別適合拌飯,嗯,忍不住要了一碗白米飯。
吃慣了小清新的檸檬撒,不如來試個暗黑系的苦撒。
「能吃生的嗎?」
自動忽略隔壁千斤頂滿臉的不可置信,「能。」
生苦撒是最傳統的撒撇,「生」和「苦」則是它最暗黑的兩個特點。
主料是用牛的膽汁和胃液調製成的苦水,放入敲打過的生瘦肉,再把韭菜、芫荽等作料切碎攪拌均勻即可。
▲生肉
將配菜米線、牛肝放進蘸水一般的主料里浸透,撈起放進口中,帶點酸辣的苦立刻在口腔中爆炸。
「唔…太苦了,超級苦。」
帶著涼意的苦味在嘴裡兜兜轉轉消散後,又嘗出一點點回甘來。
*這道菜深受德宏人的喜愛,還能清熱解毒,若是不嫌苦,很推薦嘗試。若是介意生肉,他們家也能換成熟肉的。
酸筍雜菜湯是超級大的一碗,酸得格外清爽,煮的菜也很新鮮,最後一桌子菜都已經吃完了,還是忍不住舀了一碗又一碗。
米飯里菠蘿很入味,酸爽也不甜膩,但是米飯蒸得有點硬,口感有點打折扣。
店面不算太大,布置的很有民族特色。
這家店左邊是曾探過的嗨鮮食堂、右邊是功夫粥,不遠處還有一家蝦王湘菜,嗐,這小塊地方可謂是美食聖地呢。
已經中午一點多了,依舊有很多外賣小哥忙進忙出,我低頭查了查家裡的距離,11公里,真是差點哭出聲。
不過,德宏菜真是我的心頭愛,一定要在天氣涼下來之前再來吃上5678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