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南方基金訂閱音頻南南說理財,專業解讀,只為讓你閉著眼睛也能掌握第一手材料。
最近大家有查自己的基金賬戶嗎?
隨著近期A股市場的反彈,不少基金的凈值已經回到了春節前的高點甚至再創了新高。
南南統計了一下,wind中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的2831隻基金中,1113隻已經回到了今年市場最高點2月18日那天,佔比近40%(AC類分開計算)。其中有208隻基金相比最高點還上漲了超10%。(wind,20210628)
從整個今年以來的情況來看,取得正收益的偏股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有2412隻,佔比85%。從賽道來看,布局醫藥、食品飲料、順周期等賽道的基金表現不俗。
那些收益、那些快樂彷彿又回來了!即使是春節前高點才入場的基民也看到基金陸續回本了。從春節後到現在有小半年的時間,好不容易熬了過來。
新的問題出現了:要不要贖回?
恐懼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
南南觀察了一下網路上的相關討論,發現主要有兩撥觀點:
第一撥,都3600點了,還真以為能漲到4000點啊,趕緊贖回吧,防止收益又回吐了。
第二撥,終於熬到回本了,趕快贖回吧!別學人買基金了,沒那個發財的命。
大家的言行也比較一致。國盛證券曾做過一個研究,在市場上漲期間,偏股基金被贖回的更多。例如,2019年1月~4月,2020年5月~7月,都是在市場經歷前一輪下跌後觸底反彈,在上漲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大規模的贖回,而本輪正好也處在春節大跌後反彈震蕩的時點。
南南發現這些著急贖回的人有個共同的特點:恐懼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
01
正視不確定性和虧損,是資本市場的常態。
一位公募FOF研究員對成立6年、年化收益超20%且規模超100億的績優基金做了一組測算:這些績優基金在遭遇最大回撤後,回到前期高點平均耗時1415天(近4年),占基金成立總天數的37%,而最大上漲區間占成立總天數的比例為22%,這個區間漲幅對基金凈值的貢獻達62%。
即使是非常優秀的基金,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爬坑中度過的,而超過一半的收益都是在五分之一的時間裡取得的。
爬坑、出坑、往上爬,又跌下來,再爬……過程中凈值不斷創出新高,才是一隻績優權益基金的常態。作為持有人,你也會經歷上漲、虧回去、再漲回來、再上漲,再虧,再漲的歷程,最終獲得相對滿意的回報。
不確定性不等於虧損,虧損有時也只是暫時的,正視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虧損,這是持有權益基金的必經之路,這是南南想說的第一點。
02
第二點:基金凈值的高低,不是我們買賣的依據。
常常有南粉問我,基金已經漲的這麼高了,還能持有嗎?
背後是對基金未來上漲空間有限的擔憂。有這種想法大概率是把股票和基金弄混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價格越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越高。因為股票的收益能力是相對固定的,也就是說股票存在內在價值。當股票的價格下跌偏離其內在價值越多,其上升空間越多,越值得投資,相反要是股價過高則有風險。
但基金不一樣,只要基金經理投資實力強,業績好,凈值就一直有上漲的潛力,沒有內在價值的限制。並且反過來說基金凈值高,意味著歷史業績和基金經理的優異。
所以綜合來說,基金凈值上漲變高了,不是我們賣出贖回的依據。投資是面向未來的,長期的。
03
第三點我們投資基金的初衷是賺錢,從來不是回本。
這點大家都知道,但在投著投著就變了:「買的基金小幅盈利了,趕緊賣吧!不要太貪婪,買的基金虧得很慘,立即被套牢躺平,等等等等到回本馬上贖回。」典型的留住虧損、截斷盈利。
問題出在哪?我們都知道投資要著眼長期,但是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地做到。如果做到長期投資,會怎麼樣呢?
前期南南統計了近3年、近5年、近8年、近10年,偏股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指數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都超過10%,近3年年化超過20%,其他時間段年化都在10%-18%之間。
數據來源:Wind,20110604-20210604
但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荊棘遍地,跌宕起伏的,出發前要做好承受波動的心理準備。
在房住不炒,傳統銀行理財剛兌被打破,權益資產迎來大發展的背景下,和優秀的基金經理同行,著眼長期投資,理性看待波折,通過投資優質企業,分享大國成長的紅利,是我們普通人實現財富增值的最佳途徑之一。
當然在經歷了本輪反彈後,如果您的收益達到預期收益率,或者有了更好的投資標的,再或者現在審視當初買基金的決策是不理性的錯的。南南也支持贖回,及時糾偏,調整到更適合更優秀的基金上。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請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