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赫爾松小男孩
「加入俄羅斯聯邦,是赫爾松人民唯一的出路和希望,我們絕不願意再被烏克蘭控制」,面對俄羅斯衛星社記者的鏡頭,赫爾松州臨時政府的發言人毫不諱言地表示赫爾松州「入俄」的強烈念頭,以及對烏克蘭現政府的厭惡。
烏克蘭及摩爾多瓦地圖
正當俄烏戰爭已經淡出國際社會的視野之時,烏克蘭南部的赫爾松州又搞出了一個大新聞。自2014年俄烏衝突到今年俄烏開戰以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赫爾松州四地已完全被俄羅斯佔領。目前,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處於非正式獨立狀態之下,而赫爾松州則明確表示要效仿2014年入俄的克里米亞,直接加入俄羅斯聯邦。
頓涅茨克人慶祝俄軍到來
2014年,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親歐派推翻,流亡俄羅斯。親歐派的波羅申科上台,準備取消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自治地位,並且派兵攻打頓巴斯,動了俄羅斯的蛋糕,於是,俄羅斯一面扶持東烏民兵對抗烏克蘭政府軍,一面派兵入駐克里米亞,並策划了克里米亞全民公投,最終克里米亞以97%的支持率加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前檢察長娜塔莉亞,克里米亞入俄的主持人,現為俄羅斯杜馬議員,少將軍銜
如今,和克里米亞接壤的赫爾松,同樣選擇公投入俄。一旦成功,烏克蘭將失去最大的農業出口基地。號稱「烏克蘭麵包籃子」的赫爾松,雖然沒有克里米亞和頓巴斯那麼富裕,但如果失去了赫爾松,烏克蘭將處於一個很危險的境地,那就是,烏克蘭所有的州級行政單位都可以選擇「公投入俄」,如此一來,俄羅斯就可以合法「肢解」烏克蘭。
2014年,俄軍進駐克里米亞後,和當地居民秋毫無犯,一起在雜貨鋪購物
赫爾松州,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4萬,俄羅斯族人口約佔15%,主要經濟支柱是商品農業,該州是烏克蘭最大的農產品進出口基地。由於靠近克里米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周,就被俄軍佔領全境,目前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中。
赫爾松州歡迎俄軍到來
丟了克里米亞,丟了頓涅茨克,又丟了馬里烏波爾,如今赫爾松也丟了,亞速海徹底成了俄羅斯的內海。如果赫爾松能夠實打實地併入俄羅斯聯邦,從此克里米亞將高枕無憂,而俄羅斯也將統治整個黑海,這波啊,烏克蘭是要連底褲都輸沒了。
紅色部分為俄羅斯控制區
俄羅斯的底線非常明確,克里米亞、頓涅茨克以及盧甘斯克。其實這場戰爭是基輔先挑起的,在俄羅斯警告之後,烏軍非但不停火,還對東烏地區無差別轟炸,打小孩算什麼,要打和大人打,就你烏克蘭那點家底,我打你不跟玩似的?於是俄軍直接下場。
烏克蘭女兵在戰場自拍
一開始,赫爾松州也是想和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一樣,通過全民公投建立一個親俄的共和國,但俄羅斯經過考慮,覺得赫爾松的局勢關係著克里米亞,於是決定仿照「克里米亞模式」,授與赫爾松臨時政府「加入俄羅斯」的權利,此舉勢必會再次讓國際社會緊張。
俄軍裝甲部隊和頓涅茨克民兵一起進入赫爾松
赫爾松州似乎是克里米亞的陪嫁品,有了它,克里米亞陸上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而俄羅斯黑海艦隊從此可以在黑海暢行無阻,甚至有了進入地中海的門戶。
自從2014年吃掉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一直患得患失。為了保障克里米亞的物資供應和俄軍的調動,俄羅斯使出了最大的努力,用了僅僅三年半就在克里米亞和俄羅斯之間的刻赤海峽上修建了一條全長19公里的「克里米亞大橋」,花費高達整整32億美元,被稱為「世紀之橋」,那真叫一個「天塹變坦途」。
克里米亞大橋
如今,拿下了赫爾松,俄羅斯終於可以把心放回肚子了,克里米亞從此丟不了了。俄羅斯從此退可守、進可攻,有了赫爾松,烏克蘭的南方對俄羅斯而言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普京親自駕駛卡車通過克里米亞大橋
然而,赫爾松的情況不同於俄羅斯族佔主體的克里米亞以及頓巴斯,赫爾松的俄羅斯族人口只有15%,其他80%都是烏克蘭族,雖然烏克蘭政府軍無力收復該地,但是這些烏克蘭人一旦不能同化,也將成為俄羅斯頭疼不已的問題。
赫爾松小麥田
佔領赫爾松後,俄羅斯開始在當地推行俄羅斯化政策,但引起了赫爾松州烏克蘭族的極大不滿,他們紛紛將俄羅斯國旗扔在地上,還公然焚燒普京的畫像。但俄羅斯也不是好惹的,很快在赫爾松州宣布用盧布替代烏克蘭貨幣,而部分頑固的烏克蘭族居民,寧願兌換匯率比盧布高得多的美元和歐元,也不願意兌換盧布,這讓赫爾松臨時政府一時很頭疼。
赫爾松烏克蘭族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開弓沒有回頭箭,俄羅斯決定對烏克蘭動武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如此看來,除非烏克蘭反攻成功,或徹底宣布從此不反俄,赫爾松加入俄羅斯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畢竟當地80%的烏克蘭族人口也不是鬧著玩的,昨天還是烏克蘭人,說烏克蘭語、用烏克蘭貨幣、看烏克蘭電視節目,今天就稀里糊塗成了「俄羅斯人」,不管怎麼說,從文化、心理還是民族認同上,都難以接受。
一個頓涅茨克的俄羅斯族父親告別女兒,上前線和烏克蘭政府軍作戰
俄羅斯要想徹底「馴服」這隻野獸,想必是要傷筋動骨了,屆時必須在赫爾松投入大量的經濟支援和開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從經濟上將赫爾松納入俄羅斯的版圖,但怎麼算,也許都不划算。克里米亞入俄8年以來,俄羅斯的財政負擔增加了約12%,如今烏克蘭東南部多個地區也被俄羅斯收入囊中,這場仗對俄羅斯而言,也並不便宜。
為了維持經濟社會秩序的穩定,俄羅斯幾乎是在單方面向克里米亞以及頓巴斯輸血,2014年克里米亞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不到1400美元,在全俄墊底;而如今,克里米亞的人均年收入超過了6000美元,雖然還是只有俄羅斯平均水平的80%,但已經比烏克蘭好得多了,相信赫爾松也會看到這一點。
一個赫爾松農婦
當然了,無論怎麼樣,能比俄羅斯更頭疼的,還有一個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