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2022年10月03日20:24:19 熱門 1500
他們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地堅守,他們用扶危濟困踐行樸實的人生,用信守承諾守護善良的天性,他們誠信為本、誠實為人、誠心做事,他們成為新時代的價值坐標,為聚力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

支撐。

為充分展示全市思想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參與道德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經逐級推薦、層層審核、徵求意見、綜合評定、社會公示等評選程序,市文明委確定段國祿等20名同志為第五屆西寧市道德模範,王占菊等26名同志為第五屆西寧市道德模範提名獎,並在全市進行通報表揚。

第五屆西寧市道德模範風采

誠實守信模範

段國祿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段國祿,男,漢族,1973年10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金融系統大寺溝綠化區護林員。

三十年前的段國祿只是個毛頭小子,因父親與當時下鄉調研的尕布龍省長結識,聽說尕省長要去北山搞生態綠化,就安排自己的兒子跟隨尕省長上山。那一年,段國祿才18歲。出力氣對於這位年輕的農村小伙來說並不是難事,比苦力更難的是艱苦的工作環境和枯燥的工作流程,海拔接近2800米的荒山,山勢起伏、溝嶺相隔、地形破碎、岩石裸露、土壤貧瘠,吹起風來,黃土遮天。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段國祿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著,是感恩、承諾、信念,是尕布龍精神一直鼓舞著段國祿奉獻、堅守到今天。曾獲青海省人民政府「南北山綠化工程先進個人」。

鮑守娟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鮑守娟,女,漢族,1986年2月生,大通縣騰達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大通縣長寧鎮鮑東村管理員。

自2010年起,鮑守娟和同村幾個村民合作成立了「大通縣騰達養殖專業合作社」。十二年來,她一直本著「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則,帶著村民的希望,勤奮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為了能將養殖事業發展的更好,不斷的積累經驗,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在經營中,她以誠信為本,嚴把質量關,常常在第一線實踐學習、接生小豬、飼養打針、經營管理,不斷積累經驗,用滿腔的熱血,在養殖事業上發光發熱。鮑守娟常說:「誠信是我的核心競爭力,我堅信,真誠待客,才能贏得更廣泛的客戶和更多的機會。」曾榮獲「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鄉村好青年」、「農牧區青年致富帶頭人」、縣級「道德模範」、「農村科技致富養殖能手」等榮譽稱號。

陳玉秀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陳玉秀,女,漢族,1975年1月生,湟中馬蓮花民間工藝文化傳承有限公司負責人。

陳玉秀先後創辦青海青居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湟中馬蓮藝民間工藝文化傳承有限公司。積極搭建「公司+農戶」刺繡技能培訓和產品訂單製作模式,探索出一條靈活解決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門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為傳承青綉技藝、解決當地農村留守婦女及殘疾人就業、加快精準扶貧和發展地方經濟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她承辦省婦聯「送技術下鄉」項目,累計培訓貧困婦女500餘名,有近300名貧困婦女實現在家創業或就業。2018年以來她還積極舉辦「非遺進校園」等活動,讓非遺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多年來深入青海山間鄉村,廣泛採集民間刺繡圖樣,收集保護有價值的民間刺繡作品,收集、收藏青海地區民間老綉片5萬餘件。曾榮獲青海省 「民族團結進步」刺繡大賽巾幗創業獎、青海省 「民族團結進步」青綉大賽一等獎等。

助人為樂模範

韓啟福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韓啟福, 男, 撒拉族, 1972年2月生, 中共黨員, 城北公安分局某大隊教導員。1997年韓啟福在小橋大街派出所工作期間,認識了孤苦伶仃、身體虛弱的劉某雲老人,從此一直默默幫扶這位漢族空巢老人,冬天送煤送葯、噓寒問暖,夏天送米面油、瓜果蔬菜,只要有空他都會去老人家裡看看,這一堅持就是24年,韓啟福與老人建立起濃濃的警民魚水情。曾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榮譽。

陳志芳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陳志芳是一位20歲自閉症青年的母親,2015年她自籌資金成立西寧市星光特殊兒童服務中心,為青海心智障礙兒童的康復提供專業保障。中心自成立以來,已經幫助了500多家心智障礙家庭,成為了全省心智障礙康復的排頭兵。已有16名孩子進入幼兒園,23名孩子走進普校接受融合教育,5名心智障礙青年走向工作崗位,由於工作能力突出,她被授予「西寧市勞模」、西寧市 「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王廷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王廷梅, 女, 漢族, 1973年11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總寨鎮中心衛生院公共衛生科主任。

一個最基層的醫務工作者,用善良和真誠彰顯著人間大愛。2019年,謝家寨村的一戶人家,大兒子患有精神病,小兒子結婚時怕未婚妻得知此事,就把哥哥關在一間黑暗陰冷的暗室裡面。王廷梅得知此事後,同情和氣憤湧上心頭,組織相關人員一起去看望和救助被關的患者。經過她的耐心說服和不懈努力,性格倔犟油煙不進的患者弟弟終於認錯讓步,給哥哥騰出了一間卧室。每次有人勸王廷梅沒必要對精神病人過於關注時,她總是說:「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她把患者當親人,經常去看望他們,並且一直自掏腰包,給患者家屬塞錢。正是這種熱情、這份執著,使她和13位精神病患者及家屬成為了親人、朋友。工作之餘,王廷梅還經常組織公益活動,走訪慰問轄區內空巢老人、困難群眾和殘疾人,為他們免費開展量血壓和測血糖等便民服務。幫助老人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給老人梳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用實際行動向身邊人送去溫暖與關愛,用平凡善舉、助人為樂詮釋了一位醫務工作者共產黨員的初心。曾獲西寧市優秀共產黨員、「夏都好醫生」等榮譽稱號。

見義勇為模範

姚勝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姚勝, 男, 漢族, 1965年11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人民檢察院綜合業務部司法警察。

2020年5月5日上午,姚勝發現鄰居家著火,來不及多想他便衝進了鄰居彭大媽家,此時的廚房已是一片火海。他一邊幫助老人撤離,一邊現場施救,經過30多分鐘的撲救,火勢逐漸被撲滅。消防員趕到時他因吸入過多一氧化碳被送往醫院治療。在危急時刻由於姚勝處置及時、準確,火情被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事後鄰居彭大媽抱住姚勝說道「要是沒有你,我的家就沒有了。」大家對姚勝不顧個人安危、見義勇為的行為紛紛點贊。曾獲西寧市人民檢察院優秀公務員,優秀黨員等榮譽。

孫萬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孫萬紅, 男, 漢族, 1977年8月生, 中共黨員,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隊長。

孫萬紅是群眾心目中理論政策宣講、社區綜合治理的帶頭人,扶貧濟困、文化服務的熱心人,應急救災、志願服務的放心人,更是他扶助過的孤寡老人和學生心目中的好人。2020年7月,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孫萬紅擔任隊長一職。先後組織參與了西寧市長城醫院門前路面塌陷事故救援、「8.29」大暴雨內澇救援、西寧市「三下鄉」捂熱冬日鄉村、青海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扶貧濟困、脫貧攻堅、關愛他人」等活動。疫情期間帶頭捐款並組織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人員捐款捐物,春節期間為困難戶和孤寡老人購買米、面、油等物品。曾獲青海省「最美退役軍人」、上榜「中國好人」。

張宏禮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張宏禮, 男, 漢族, 1970年11月生,西寧市湟中區職業技術學校老師。

在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張宏禮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嚴於律己、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忙碌的生活中秉持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堪稱為師之典範。2020年西寧市長城醫院門口發生路面塌陷事故,張宏禮奮不顧身的前去救助,導致自己脊椎傷殘。其救人事迹先後被省媒、《西寧晚報》、《西海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和刊登,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稱讚。曾獲湟中區「優秀教師」、「十佳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顧國成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顧國成, 男, 漢族, 1955年8月生,大通縣景陽鎮泉頭村村民。

2018年1月4日傍晚,大通縣景陽鎮泉頭村邊泉水連接的澇池附近,幾個孩子在滑冰,其中一個2歲多的小孩掉進了冰窟,孩子在水裡掙扎著幾乎被淹沒。澇池與上游的泉水相連,面積近400平方米,最深處有2米多。落水孩子所在的位置水急溝深,孩子隨時可能被衝進澇池裡面去。在附近的顧國成聽到孩子們的叫喊聲後,急忙衝過去,不顧個人安危從冰上朝小孩落水處爬過去,他在水中摸到小孩的手,撐住小孩身體,把孩子從水中救了上來並採取了簡單的搶救措施,後落水兒童被送到到省醫院急救,最終脫離生命危險。一個普通的農民,危急時刻臨危不懼、見義勇為,以普通人的平凡舉動,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獲大通縣見義勇為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敬業奉獻模範

張錦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張錦梅, 女, 漢族, 1964年5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所長。

張錦梅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國土綠化相關工作,致力於鄉土樹種研究與選育。始終緊密圍繞制約青海林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先後申報科技項目30餘項,其中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6項;審定省級良種14個,國家級良種4個;制定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8項;登記省級科技成果20項。先後參加青海省森林城鎮、青海省湟水河規模化林場總體規劃等城區主要節點綠化、景觀改造提升項目等多項目的審查工作。重視人才培養和隊伍鍛煉,為搭建林科所科技平台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立了森林生態研究室、高原花卉研究室、經濟產業研究室,先後申報青海省省級重點林木良種(楊樹)基地、青海省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西寧市林業科學技術研發中心。先後榮獲「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青海省優秀專家」「青海省花卉協會先進個人」「西寧市城市綠化常見灌木和綠籬樹種滯塵功能的研究證書」等榮譽,2020年推薦為青海省總工會「崑崙英才•青海高原工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瑪尼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瑪尼堅, 男, 藏族, 1988年9月生, 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員。

瑪尼堅入職以來從不會說漢語、懵懂無知的毛頭小子成為了一名業務精湛、能力突出的業務骨幹。當消防員以來,他先後參加「玉樹抗震救災」、「格爾木抗洪搶險」等各類救援任務600餘次,搶救疏散遇險群眾1500餘人,搶救保護財產1000餘萬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先後榮獲 「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 「優秀消防員」等榮譽稱號。

張璐璐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張璐璐, 女, 漢族, 1982年6月生,西寧市第十二中學教師。

張璐璐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作風正派、廉潔從教,為人師表、潛心育人,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任教17年來,她紮根三尺講台,以執著的追求和頑強的信念,默默耕耘,她把感情化作溫暖,把知識化作甘露,把心血換做春雨,滋潤著一顆顆幼苗。憑著對著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十幾年近千次家訪,疏導學生上百封書信,資助家庭困難學生萬餘元,在家長和師生的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普通教師成為大家公認的模範人物。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青海省「雙十佳」標兵提名、西寧市優秀班主任、西寧市師德楷模、西寧市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焦崢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焦崢, 女, 漢族, 1982年7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

2020年1月28日焦崢主動請纓,隨青海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前往湖北省武漢市,在新洲區中醫院從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救治工作,連續奮戰52天。從事臨床工作15年來,焦崢始終秉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醫者情懷,紮根一線崗位,精研本職工作,以醫者仁心的態度善待每一個病患,嚴於律己、勤於奉獻、廉潔行醫。曾榮獲中國醫師協會第四屆「白求恩式好醫師」、青海省優秀共產黨員、青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2020年上榜「中國好人」。

馬元芾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馬元芾, 男, 漢族, 1975年3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公安局城東分局南山東路派出所所長。

2004年,在一次抓捕犯人的行動中,馬元芾被槍擊傷,失血量達3500毫升,超過人體總血量的一半以上,經搶救馬元芾脫離危險,但傷痛永遠留在了身體里,被打穿的肺切除三分之一,第二腰椎爆裂,只能做假骨置換,馬尾神經、尺神經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被鑒定為人民警察傷殘八級。在受傷後的十餘年裡,他依然堅守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線。寒來暑往,馬元芾的工作熱情並沒有因為負傷而減退。在每一次的出警任務中,依然身先士卒、沖在最前、不懼危險。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參與偵辦各類案件約1600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約2000人,參與偵辦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搶劫、綁架、拐賣兒童及販毒等大案要案共150餘起。先後被授予「個人三等功」3次,榮獲西寧市「最美人民警察」稱號、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和優秀共產黨員。

宋朝輝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宋朝輝, 男, 漢族, 1975年6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綜合部長。

宋朝輝自2018年被省財政廳派駐擔任湟源縣大華鎮巴漢村駐村工作隊員以來,從「幫建支部、幫扶項目、幫促民生」入手,先後從部隊爭取到180萬元的幫扶資金以及10多萬元的醫療物資,從充實黨員活動室內容到改善村委會辦公設備,從修繕合作社草料棚到壯大村集體養殖產業,從購買常用醫療設備到升級改造村級皮綉加工車間,當年為村集體合作社增加效益4萬元。並先後協調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41醫院多次到村義務巡診送葯,診療病患700多人次,免費發放10多萬元藥品。建成了全省第一間農村氧吧,有效減輕了肺心病帶來的痛苦。同時,他還將青海省政府採購協會拉進了幫扶隊伍中,通過會員單位募集到愛心捐款22萬元,用於為村裡60歲以上老人解決過冬物資,同時還選定資助3名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部費用。疫情期間,以個人名義向村裡值守卡點捐款1000元,購買價值2000多元醫用口罩、消毒液等,解決了村裡防疫物資短缺的燃眉之急。先後榮獲青海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

孝老愛親模範

馬春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馬春梅, 女, 回族, 1968年4月生, 西寧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局興海路派出所一級警長。

馬春梅的丈夫曾是一位基層民警,多年前在完成緝捕任務時因公殉職。禍不單行,弟弟因傷失憶命懸一線;妹妹因病去世,留下幼小的女兒;年邁久病的母親多次住院;而自己關照的社區老奶奶因兒子吸毒食不果腹。面對接踵而來的不幸,悲痛萬分的馬春梅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這幾個搖搖欲墜的家。二十年來,在馬春梅的悉心照料下,幼小的孩子已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因傷失憶的弟弟奇蹟般地從生死線上挺了過來,妹妹的女兒考入西寧二中,年邁久病的母親已平穩度過七十高齡,自己關照的老奶奶衣食無憂直至去世。先後榮獲 「優秀民警」 「優秀社區民警」「十佳社區民警」「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等榮譽。

董文英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董文英, 女, 漢族, 1968年9月生,湟源縣城關鎮西關街社區協管員。

董文英少年喪父,母親年老多病,全家老少生計難以為繼,哥哥精神失常、最終癱瘓在床24小時需要人照顧,丈夫在婚後不久因病雙目失明、四肢蜷曲,孩子幼小,面對人生的重重磨難,董文英用一個小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孝老、愛親、護夫的大旗。34年如一日,董文英面對瘋哥哥病媽媽盲丈夫,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個不幸的家庭,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人間大愛。

賀占蘭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賀占蘭, 女, 藏族, 1972年9月生,大通縣東峽鎮克麻村村民。

賀占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大字不識幾個,外表文弱秀氣,內心卻無比堅韌剛強。2005年丈夫因難以承受家庭的重擔和巨大的心理壓力,棄家離開,自此杳無音信。從此貧寒的家境、年邁多病的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小姑、年幼的孩子,所有的壓力、重擔都需要賀占蘭一個人扛起。十幾年裡,她一邊種地、打工賺錢養家,一邊攢錢蓋房子,把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這個家,撐起了一個充滿磨難的家。曾被評選為大通縣道德模範。

劉啟虎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劉啟虎, 男, 漢族, 1968年7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韻家口小學教師。

劉啟虎的父親患有腦梗白內障老年性耳聾。母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風濕症。妹妹為重度殘疾人,因為父母和妹妹都生活在外地,他每年的寒、暑假,國慶節假期都要奔赴 700 公里外,去照顧父母和妹妹,處理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安排他們的生活後再返回西寧工作。外甥女4歲時,因身體孱弱多病,而妹妹又殘疾,不會照顧孩子,於是劉啟虎將外甥女帶回自己家中撫養,為孩子治療,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常年兩地奔波,照顧父母和妹妹,並撫養妹妹的女兒長大的事迹感動著身邊的同事和朋友。曾被評為城東區第五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第五屆西寧市道德模範提名獎名單

一、誠實守信類(6名)

王占菊 女 青海千紫緣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財務經理

石靖軍 男 青海靖旭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

談顏清 男 青海大連大重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職工

朱亞楠 女 西寧亞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馮 劍 男 青海夏洛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校長

宋生熹 男 湟中區福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王占菊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王占菊, 女, 漢族, 1970年6月生, 中共黨員,青海千紫緣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財務經理。

從2001年至2010年,王占菊協助丈夫多方籌措資金,先後創辦了田家寨有鵬磚廠、預製構件廠,修建了田家寨農貿綜合市場。不僅方便了群眾,還為一百多戶四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和致富平台。2016年2月,王占菊與丈夫一起註冊500萬元成立了「青海千紫緣種植園」,園區佔地3700畝,其中耕地1200畝、荒山荒坡2500畝。園區吸納272名貧困勞動力到園區務工,現有員工309人(殘疾人員9人),累計通過技能培訓、崗位鍛煉等形式,使其掌握了一技之長,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帶動周邊農民穩定增收。園區成立黨支部後,又相繼成立了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以黨建引導園區發展,以園區帶動農戶致富。曾獲青海省勞動模範等榮譽。

石靖軍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石靖軍, 男, 漢族, 1979年10月生, 中共黨員,青海靖旭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

石靖軍依法經商、文明經營、熱情服務、誠實守信,在努力打拚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 每年為山區小學捐助學慣用品5000元,同時還為清河小學捐助物資達6000元,為養老院老人捐贈物資5000元,並為轄區孤寡老人訂閱報紙,為轄區貧困經營戶捐款捐物近1萬元,並定期探望老黨員,為轄區離退休老幹部及黨員送去所需的生活用品,為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送溫暖,捐款捐物捐學慣用具達1.5萬元。在疫情期間為武漢捐款捐物達12000多元,為轄區一線工作人員送去速食麵,飲用水等物品達5000多元,並聯合一位做餐飲的老鄉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做快餐,暖心義舉深深感動了周圍的群眾,大家紛紛伸出援手,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依法經商、文明經營、熱情服務、誠實守信,石靖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個體戶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曾獲城中區 「凡人善舉 感動中區」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談顏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談顏清, 男, 漢族, 1977年8月生, 中共黨員,大連大重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職工。

談顏清二十多年的打工路,既是一條學技增收之路,又是一條帶動鄉親們務工緻富之路。他帶動本村200多名青年到大連大重機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各項目部務工,帶動來自湟源縣申中、大華、波航等4個鄉鎮的500餘名農民工在該公司的大連、內蒙古、山東、山西等項目部務工,年人均收入達到5萬餘元。他以自己不怕吃苦和勤奮鑽研的精神,掌握了改變自己人生的焊接技術,並且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帶領家鄉的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曾獲青海省勞動模範等榮譽。

朱亞楠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朱亞楠, 女, 漢族, 1990年9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亞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亞楠身體殘疾,身高不足一米,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多才多藝。2017年,在政府、愛心人士和母校的幫助下,朱亞楠依託自己的財會專業,註冊 「西寧亞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步入正軌後,她不忘回報社會,免費給30餘名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免費義務為他們傳授財務知識,擁有一技之長。給在校貧困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為近百人提供實習崗位。並開展培訓班,學費價格低廉,書籍免費發放,資料習題免費列印,學員通過率高達80%。曾獲團中央「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

馮劍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馮劍, 男, 漢族, 1981年3月生,青海夏洛教育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校長。

馮劍是一名退役軍人,他扶危濟困、樂善好施。面對很多家庭困難和殘疾人家的孩子,他按照最低標準來收取學費,當有些孩子交不齊學費時,他將缺的學費自掏腰包悄悄補齊。疫情期間,他積極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每天入戶排查疫情、幫助隔離戶購買生活用品、取快遞、修理爐灶等,不辭辛苦地奔波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最多時他和社區工作人員服務了70多戶隔離家庭。疫情初期,防疫物資緊張,他帶領員工跑遍西寧大街小巷採購了防疫物資和食品送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執勤民警手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曾獲城中區「凡人善舉 感動中區」誠實守信道德模範。

宋生熹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宋生熹, 男, 漢族, 1982年5月生, 中共黨員,湟中區福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宋生熹致富不忘鄉親,從2016年起,積極響應號召,投身「雙百」精準扶貧行動,目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年分紅11.25萬元。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中,合作社分別與景家莊、阿灘等7個村104戶貧困戶簽訂了仔豬發放和託管代養合同。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由合作社按照低於市場價格向貧困戶提供仔豬,免費提供防疫藥品和部分飼料,並長期給予養殖技術指導,由農戶飼養、銷售,出欄時由合作社代銷。對於無勞動力和飼養條件的貧困戶,由合作社代為養殖,除去養殖成本,合作社和貧困戶平分利潤。2017年生豬行業不景氣,為保證貧困戶的扶貧資金保本增值,合作社主動承擔市場的風險。農戶銷售肥豬時的利潤較低,合作社主動作為,以不低於10%的利潤向貧困戶返利,保證了貧困戶的利益最大化,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曾獲「省農牧區青年致富帶頭人」、湟中區「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二、助人為樂類(5名)

馬 英 男 青海回族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

王 萍 女 西寧市紅十字會愛在身邊團隊大隊長

劉 瑋 男 西寧市城西公安分局政工監督室三級輔警

孟雷磊 男 武警青海省總隊訓練基地幹事

李彩亭 男 大通縣向化鄉中心學校督導員

馬英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馬英, 男, 回族, 1962年3月生, 青海回族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

馬英從1993年開始從事慈善救助工作,在二十多年的慈善幫扶救助活動中,不斷探索民間慈善救助的新方法、新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馬英的積極奔波下,共救助困難家庭5000餘戶、救助困難家庭學生2500餘人次。在開展的救助孤兒活動中,先後爭取資金26萬餘元,救助58名孤兒;幫扶380名學生重返校園。從2014年開始為西寧市及各州縣患有白血病尿毒症患者,每人每次發放3000至5000元的大病救助金。扶危救困成為相伴馬英人生中義不容辭的責任,使他致力於公益事業並為之樂此不疲。他常說:「滴水能形成江河,希望我們的每一次善舉融匯成一個博大的愛心,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救助。」曾獲西寧市「優秀志願者」、城東區第五屆道德模範、城東區政協「三好委員」等榮譽。

王萍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王萍, 女, 漢族, 1973年3月生,西寧市紅十字會愛在身邊團隊大隊長。

王萍2014年加入社會公益組織。參加志願服務以來,她時刻牢記志願者使命,踐行志願者精神。在西寧鐵路「暖冬行動"、「大愛清塵」塵肺病人探訪與救助、「袋動中國」大型環保活動走進郊縣,湟源、互助老山地區助困助學,西寧市福利院、社服站慰問幫扶,「愛心衣櫥」進山區、「青稞行動」入牧區校園、「肢殘協會」研討分享活動等公益活動中都留下她堅實的步伐和剛毅的身影。王萍還經常拿出自己的工資貼補那些急需幫助的人,湟源縣巴燕鄉山區的2名貧困孩子已經連續6年得到她每年資助的1200元學費和生活費。近幾年王萍的各項個人捐款達六萬元以上。曾獲西寧市志願服務工作先進個人、《西海都市報》青海省「十佳正能量志願者」、西寧電視台「2017年度西寧市十大好人」等榮譽。

劉瑋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劉瑋, 男, 漢族, 1989年1月生, 西寧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政工監督室三級輔警。

劉瑋是青海警備司令部應急營隊員、青海藍天救援隊志願者、江河源助學義工、江湖令探望少年助學義工等志願服務組織成員。大學畢業後,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玉樹地震救援、雅安地震救援、重慶公交車墜江打撈救援、菲律賓國際救援等救援行動120多次,參與挽救倖存者7人。曾榮獲了國家高級應急災害培訓章、汶川抗震勳章、緬甸水災救援章、應急救援金章等30多項獎章證書。十五年來,他和江河源助學義工們一起走遍青海的貧困山區,和團隊一起募集助學資金、一起下鄉支教,2007年,在門源縣城老龍灣村創建了第一個「江河源」班級,截止目前,江河源助學組織已有義工37名,募集資金244萬元,開展義務支教113人次,幫助困難兒童2171人。

孟雷磊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孟雷磊, 男, 漢族, 1983年10月生, 中共黨員,武警青海省總隊訓練基地幹事。

孟雷磊積极參加扶老助殘、關愛留守兒童、植樹造林、春暑運志願服務、「愛心助力高考、情暖莘莘學子」等志願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時間6000小時以上,捐款5萬餘元、獻血37次,共計12000毫升。連續6年資助互助松多鄉松多村藏族小學生旦春多傑學費,連續3年資助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洛爾洞村高中生李卓豐學費,多年來他已累計資助貧困生學費7萬元以上,連續5年發起和組織「愛心助力高考、情暖莘莘學子」活動。從2017年起,連續為湟中區多巴中學高考生開展軍隊院校報考指南義務講座,為廣大學子答疑解惑。曾獲得全國「最美志願者」「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榮譽。

李彩亭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李彩亭, 男, 漢族, 1965年10月生, 中共黨員,大通縣向化鄉中心學校督導員。

李彩亭以飽滿的熱情和用心向上的態度投身在助人為樂、志願服務工作中。以河湟皮影演唱形式,號召全縣人民齊心協力抗擊疫情;創作並演出《眾城降妖》皮影戲,青海小調《十頌最美抗疫人》、三句半《人民本揮劍斬妖》等。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無償提供場所,給村民培訓「河湟」皮影戲的演唱。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創編皮影戲《百年歷史看今朝》無償演出,營造濃厚氣氛。為配合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自籌資金25萬元,在克麻村修建「克麻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定期舉辦鄉村文明講座,「移風易俗」講座,給廣大村民進行文明洗禮。每周三進行勞動教育、「河湟」皮影演唱培訓。自2017年以來,給東峽民族中心學校、向化鄉中心學校、克麻村委會捐贈花樹、青海雲杉1200棵,為「家鄉美」增添了一份綠意。曾被評為 「市級勞模」、獲得中國民協建國70周年皮影戲進京演出「成績突出」獎、大通縣文體旅遊局創新皮影「創意」獎。

三、見義勇為類(3名)

孫慶利 男 西寧市城中區南大街個體經營戶

馬 洪 男 西寧市城東公安分局周家泉派出所一級警長

談進軍 男 湟源縣公安局指揮中心輔警

孫慶利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孫慶利, 男, 漢族, 1968年5月生,西寧市城中區南大街個體經營戶。

2020年1月13日,西寧市長城醫院門前突發公交車路面塌陷事故,事發車站的背後便是孫慶利經營的小超市。面對突如其來的險情,孫慶利臨危不亂,立刻跑到店裡取了繩子和鎚子在周圍人的幫忙下救起了落入坑裡的4名被困人員,同時想方設法為車裡人的生命安全爭分奪秒,將長繩遠遠甩到坑裡,看到有人往上爬就使勁拽,一直堅持到消防救援隊的到來。孫慶利是一個普通的個體經營者,卻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他人的敬仰。曾獲城中區第九屆「凡人善舉 感動中區」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馬洪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馬洪, 男, 撒拉族, 1964年11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公安局城東公安分局周家泉派出所一級警長。

2021年元旦,馬洪不顧冬季河水的寒冷刺骨和個人安危,果斷跳進湍急的河流中營救跳河自殺的一名女子。救援過程中,由於河水深、溫度低、腳底滑,加上落水女子非常抗拒救援,對他進行撕拽,導致馬洪多次跌倒被河水淹沒,最後在趕來的其他人的協助下將落水女子成功解救上岸,其英勇行為受到了媒體、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揚。曾獲西寧市公安局個人嘉獎一次。

談進軍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談進軍, 男, 漢族, 1999年8月生,湟源縣公安局指揮中心輔警。

2020年3月14日,天氣寒冷,街上行人極少,輔警談進軍一行巡邏至湟源縣城二中路東風橋處時,看見一女子往東風橋頭水位觀測台樓梯走下去。直覺告訴談進軍可能會出事,他隨即調轉車頭,衝到橋上,車還沒靠近,只見那名女子已經跳進了河裡,河水已漫其頸部,寒風呼嘯,跳水女子在河水裡不斷掙扎,眨眼間已經被水流衝出約50米。談進軍見狀,不顧個人安危,縱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奮力游向落水女子,最後在並與一名路人的協助下將該女子救至岸邊。後談進軍和隨行的同事將女子抬入巡邏車內,並護送至人民醫院救治,等醫生確認女子身體無礙後才離開。

四、敬業奉獻類(7名)

黃生紅 男 湟中區田家寨鎮毛二村村民

陳生祥 男 湟中區多巴鎮國寺營村衛生室醫生

靳 芳 女 西寧市城西區虎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師

都蓉芳 女 西寧市聾啞學校教師

馬 麗 女 西寧市第二看守所民警

張永年 男 大通縣公安局四級技術主任

楊占錄 男 湟中公交運輸有限責任公司魯沙爾車隊駕駛員

黃生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黃生紅, 男, 漢族, 1968年5月生,湟中區田家寨鎮毛二村村民。

黃生紅的家鄉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的半淺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長期以來,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周邊山上總是光禿禿一片。那時起,黃生紅便有了綠化荒山的想法,在「染綠」家鄉的路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被譽為「高原植樹大王」。二十餘年的植樹,他傾其所有,憑一己之力,在家鄉的山坡種植起青海雲杉、油松、祁連圓柏、楊樹、榆樹共二十餘萬株,綜合治理了學溝兒、大溝、紅崖溝、水磨溝等四條大溝,溝壑五十多條,修建攔洪壩一座,已成林十多片,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區域一千五百多畝。

陳生祥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陳生祥, 男, 漢族, 1970年5月生, 中共黨員,湟中區多巴鎮國寺營村衛生室醫生。

在擔任鄉村醫生的29年中,陳生祥志為了給家鄉老百姓的健康提供一個方便、安全的良好就醫環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並實際應用到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傳染病管理以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當中,為老百姓提供了較高的診療技術。在工作當中,他以人為本,不嫌貧困,給困難患者賒欠醫藥費,不分晝夜,不管路途遠近,隨叫隨到,受到鄉親們的信賴和普遍尊敬。2008年被湟中區衛生局評為湟中區優秀鄉村醫生,2009年被青海省衛生廳評為青海省優秀鄉村醫生,201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

靳芳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靳芳, 女, 漢族, 1979年11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城西區虎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師。

靳芳從一名護校畢業生,經歷了二十寒暑,成長為基層衛生服務的行家裡手,植根基層醫者仁心,踐行著南丁格爾精神,成為了群眾認可的健康「守門人」,先後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都蓉芳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都蓉芳, 女, 漢族, 1972年4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聾啞學校教師。

都蓉芳是優秀共產黨員、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省級教書育人楷模。帶著滿腔赤誠堅守特教崗位30年,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為這群不幸同時又是幸運的聾啞孩子們撐起一片愛的藍天,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聾啞學生,2017、2020年兩屆高考,她所帶的10名聾啞孩子被高等院校錄取,創造了青海省聾啞孩子高考升學率最高記錄。為了幫助聾啞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她在教育教學中特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幫助孩子們培養自信心。她先後幫扶30餘名學困生不斷進步,資助20餘名貧困生走進大學,經常為重殘在家的孩子送教上門,讓他們能夠享受與正常孩子同等的優質教育,幫助他們播種生活的希望,揚起人生的風帆。

馬麗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馬麗, 女, 土族, 1979年11月生, 中共黨員,西寧市第二看守所民警。

馬麗把敬業體現在言行中、刻在骨子裡,用實際行動踐行入警誓言,用汗水和熱血鑄就無悔忠誠。面對曾經墮落的靈魂,她選擇感化,選擇救贖,堅持用管理教育開導挽救的心理疏導,傳遞善念與良知,在高牆電網內拉開監管改造育人的篇章。近八年來,她負責的監室,管教的600多人次在押人員,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曾被評為全市公安機關十九大維穩安保工作成績突出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優秀監管民警等榮譽稱號。

張永年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張永年, 男, 漢族, 1965年3月生,大通縣公安局四級技術主任。

自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張永年憑藉過硬的技術、執著的追求、紮實的作風,始終奮戰在刑事技術工作崗位上,36年來共勘驗各類現場4000餘起,利用刑事技術先後破獲命案80餘起,破獲其它案件300餘起。作為刑事技術的骨幹,始終堅持「命案必破」和「案件不破,勘查不止」的理念,帶領刑事技術中隊的同志們運用現場勘查技術手段,勘查了2005年以來發生在本縣的130餘起命案,以認真細緻的現場勘查,準確的分析為偵破工作提供方向範圍,以全面的痕迹物證提取固定,準確的檢驗鑒定為鎖定嫌疑人提供有力的證據,使大通縣局現場勘查率達到100%,十類案件提痕率達到80%。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7次,嘉獎5次,2013年獲公安部優秀技術人才獎;2017年被公安部聘請為刑事技術特長專家後備人才,2017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刑警稱號,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公務員。

楊占錄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楊占錄, 男, 回族, 1966年1月生, 湟中公交運輸有限責任公司魯沙爾車隊駕駛員。

2020年6月16日早7時53分,魯沙爾車隊駕駛員楊占錄駕駛青A00882D號公交車,由南佛山方向發往湟中縣城。當車輛行駛至魯沙爾鎮和平中路時,駕駛員楊占錄突感身體不適、心跳加快,在昏倒前的短短的幾秒內,他努力地把穩方向盤,將車安全停靠在庄和路口站點,並艱難的打開車門,隨後便靠在駕駛座上陷入昏迷。所幸車上的乘客在發現他的異常後立即呼救並撥打120,車隊負責人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協助120將楊占錄送往湟中縣醫院治療,之後又從湟中縣醫院轉往青海省心腦血管病中心救治。醫生診斷為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全力搶救下,楊占錄脫離危險。事後,大家對楊占錄在危急關頭表現出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紛紛讚賞。

五、孝老愛親類(5名)

韓學榮 男 西寧市南川分局同安路派出所民警

陳洪梅 女 城中區安寧路社區居民

旦止吉 女 湟源縣波航鄉西岔村村民

賀宗萍 女 黃河物業公司員工

張 毅 男 城北區小橋街道社區居民

韓學榮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韓學榮, 男,漢族, 1989年1月生, 中共黨員,南川分局同安路派出所民警。

韓學榮是領導和群眾心中的「維穩能手」和「警察親人」。7歲時,父親在煤礦挖煤時發生礦難,導致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這一卧床就是24年。從此他恪守「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無怨無悔地侍奉高位截癱的父親和體弱多病的母親,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譜寫了一曲敬老孝親的讚歌。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韓學榮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迹在良教鄉廣為傳頌,樹起了敬老孝親的榜樣。曾榮獲市級個人嘉獎兩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

陳洪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陳洪梅, 女, 漢族, 1974年12月生,城中區安寧路社區居民。

陳洪梅像親閨女一樣,一直用心侍奉、精心照顧病重的公公,沒叫過一聲苦,沒喊過一聲累。然而不幸再一次降臨,自己的弟弟因腦幹出血嚴重,壓迫神經,造成肢體一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弟弟未婚,父母也已經過世多年,照顧弟弟的事落在了陳洪梅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翻身、穿衣、洗臉、喂飯、擦身體……在經歷兩年的康復治療後,弟弟的病情有所好轉。她用一顆善良而美麗的心靈傳承著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曾獲城中區第九屆「凡人善舉 感動中區」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旦止吉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旦止吉, 女, 藏族, 1978年6月生,湟源縣波航鄉西岔村村民。

在家人眼裡,旦止吉是一位尊老愛幼的好兒媳,好妻子,好女兒。在鄰居心中,旦止吉是一位樂於助人的好朋友。1998年,旦止吉的父親因患病去世,家中只剩無經濟收入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面對搖搖欲墜的家,旦止吉和丈夫商量,將自己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接到自己家中照顧。自2019年婆婆生病至今,旦止吉一直待在婆婆身邊,既無微不至地服侍婆婆,又忙家裡的農活,任勞任怨,毫無怨言。旦止吉不僅尊敬家中的老人,還很愛護村裡其他老人,鄰里之間不管誰家有事,她都會盡全力去幫忙,提到旦止吉,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女為媳之道,用每一件點滴小事印證著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敬老、淳樸真誠的樸實情懷。

賀宗萍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賀宗萍,女, 漢族, 1985年2月生,黃河物業公司員工。

賀宗萍的家庭比較特殊,公公是先天性佝僂病人,婆婆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自從賀宗萍嫁進這個家,每天都悉心照顧著公婆的飲食起居,因公公腿腳不變,丈夫外出打工經常加班,家裡所有的事情都壓在賀宗萍一個人身上,幾十年的精心照料,使婆婆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庭情況也慢慢好了起來,兩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也給這個特殊的家庭帶來了許多歡樂。賀宗萍以身作則孝敬老人,處處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兩個孩子耳濡目染尊敬老人和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曾獲城東區樂家灣鎮楊溝灣村先進個人。

張毅

致敬!這46人被評為西寧市道德模範 - 天天要聞

張毅, 男, 漢族, 1965年10月生, 城北區小橋街道社區居民。

張毅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一出生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症,最終導致雙腿殘疾。母親2005年患上了帕金森綜合症,他為母親治病、伺候服藥、做飯洗衣、整理家務,盡心儘力地照料母親。2012年初母親病重卧床不起,在長達近十年的卧床時間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的清理、肌肉按摩、洗澡擦身等日常護理都是張毅照料。他不怕累、不怕臟、不怕苦,毫無怨言地照顧著老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曾獲城北區孝親敬老先進個人。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