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神舟十三號平安回家,三位航天員中唯一的女性王亞平,與星河共舞,刷爆了朋友圈,大家稱讚著苦難童年造就了王亞平的堅毅,春末夏初,美好的事物復甦生長,「她力量」正在燦然綻放。
今天,我也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同樣有著璀璨光環的女性,她像王亞平一樣堅韌而勇敢,溫柔而有力量。她就是曾就職鳳凰衛視,擁有600萬粉絲的趙涵。
生命給我檸檬,我卻用它來榨檸檬汁
趙涵小時候因為肥胖,遭遇校園霸凌和孤立,並忍受著多種病痛的折磨。
如果沒有讀趙涵的新書《涵解:無畏真實》,大家絕對不會想到,擁有600萬粉絲,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趙涵,卻是這樣的多災多難。
她患有家庭性高脂血症、先天性牙瘤,每一年都要在牙科診所里度過幾個月;初中時被足球擊中太陽穴,導致腦震蕩,留下後遺症;一場車禍,讓她不能彎腰、不能低頭,必須站著辦公,掉在地上的東西要用腳撿,甚至半個月卧床不起,只能使用紙尿褲。而那時的她,也才30歲而已!
可以說,從童年到30歲,趙涵承受著身體和心理雙重的創傷和煎熬。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就像「二手車事故勘測現場」,除了鈴鐺不響,哪裡都響。
但是趙涵卻以堅韌的的品格證實了「人一定要活得像一個牛油果,如果你有堅實的內核,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才不會被一場疾病或一次意外打倒。」
哲學家尼采認為,優秀傑出的人,不僅忍人所不能忍,並且樂於進行這種挑戰。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在母腹中待了七個月便早產,大一點看,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
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
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這些走過低谷的人,相比於一路平川的人,看到的風景會更秀麗。
檸檬又苦又酸,根本無法下咽。
可是把它榨成汁,加上蜂蜜,卻變成清香美味甜美的檸檬汁。
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想想檸檬汁吧!每一次生活的擠壓,都會流出一股美味的檸檬汁 。
生命的傷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當有人問到趙涵這些年如何熬過了身體的病痛時,她微笑著說「謝謝讓我生病了,把疾病當做老天的一份饋贈,學會調侃自己的疾病,悲劇也能有喜劇。」
過去的幾十年里,趙涵把吃藥和忌口當做一種修行,接納了現實,學會了與病共存,讓疾病成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想到我自己,沒有趙涵的優秀和光環,卻有著一樣多的病痛。
我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四歲的時候失去走路能力,只能以輪椅代步。十歲的時候父母帶著我去山西做了手術,手術很失敗,不但沒有叫我站起來,還導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
由於傷口感染,手術後的四年時間裡,我一直在高燒,炎熱的夏天,別人都在吹空調,我卻蓋著兩床被子喝著薑糖水,還冷得上牙打下呀瑟瑟發抖。
就這樣高燒了四年,才漸漸退燒,但是背上和臀部的傷口,過上一個月就要化膿流血水,一直延續了二十七八年。
但是我還是很幸運的,父母帶著我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畢業工作,身邊總是有人疼愛,這樣的經歷讓我以為,愛會永恆。
直到父親患病去世,直到先生確診惡性重疾,才知道,為我頂天立地的父母會老,為我遮風擋雨的愛人,也會遭遇風雪。
當我一個人搖著輪椅,去掙全家人的生活費,為八十歲的母親和患病的愛人和年幼的兒子撐起一片天空的時候,也曾在自己的世界裡偷偷下起淚雨。
而現在的我,已經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人生,承認自己只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粟,承認自己能力有限,也坦然接受了生命里所有的疼痛。
當看到自己愛的人,依然在身邊,我們依然在努力的生活的時候,我也會默默的微笑,那是,在體味人生苦澀之後,對依然努力生活的自己默默的讚許。
就像趙涵說的「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珍惜命運賜予的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自己努力取得的那一點點進步而展顏微笑。
不試一下,怎麼扒開生命的曙光
趙涵也是高考落榜生,當時的她無緣國內大學,而海外求學雅思考試又因為某些情況只得了4.5分,為了能拿到7.5分她提出複議,這在之前的學生中成功率不到5%。
可是趙涵說,人生中你連試一次的機會都不給自己的話,你又怎麼知道你會不會成功呢?,經過不懈的努力,趙涵還是拿到了她應得到的分數,獲得了入學資格,並一路優異,修完本科,考上研究生,成為年輕的助教。
十三年前,那個因為自己坐輪椅自卑、害羞不愛說話的自己,大學畢業找工作簡歷屢屢被退,偶然的一次去聽無腿超人約翰庫提斯的演講,在現場鼓起勇氣向他提出問題,並表達自己需要工作的願望,第二天,就被當地知名企業錄取成為它的內刊編輯,企業老總說,她看到了我在現場交流時候臉上的光。
其實,那是我第一次跟外國人交流,也是第一次在萬人演講會場發言,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不試一次,怎麼知道不可以,試一次,即使失敗,都沒有遺憾。
19世紀的倫敦,一個遊戲場剛上台的演員就被關注起鬨要退票,老闆找了一圈也找不到演員救場,這時候,5歲的卓別林自告奮勇,又唱又跳,把觀眾逗得特別高興,觀眾紛紛向台上扔硬幣。
又過了幾年,法國著名丑角馬塞林在一個兒童劇院演出,當時需要一個演員演一隻貓,馬塞林名氣太大,很多優秀演員都不敢接受這個角色,還是那個小男孩卓別林,奮勇站了起來,和馬塞林配合的非常默契。
就是這樣,卓別林一路勇敢,每一次都獲得出色的成績。
趙涵說「我不允許自己妥協,就算機會渺茫,試一下總歸無妨。」
勃朗寧說「人應該進行超越能力的攀登,否則天空的存在又有何意義?」
人生很短,所有的不可能,都不是定數,躊躇不前,以至於錯失一個又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會看見黑暗中搖曳的曙光。
吸取養分,成就夢想中的自己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和智商的差距,而是思維模式的差距。」
「一個人知曉如何度過這一生是從相信自己的那一刻開始的。」
而怎樣具備相信自己的思維模式,就要學會讀書。
趙涵告訴我們「讀書是一種向外尋求幫助的有效形式。書是一個避難所,它讓你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得心應手。」
書中是否有黃金屋?書中是否有顏如玉?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讀書是我們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的重要方式。
在這個紛擾的世界,尋找自我,認識自我,堅定地成為自己,並最終超越自我,是每個人終其一生的目標。而在追求自我的路上,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究竟有多大呢?
霍英東出生在一個貧困潦倒的水上人家,全家窮的連鞋子都穿不上。無論寒暑,都是赤腳行走。霍英東7歲那年父親去世,家境更加貧苦,但是霍英東母親咬緊也要供養他讀書。
抗戰結束後,霍英東從一份英文報紙上獲取戰時剩餘物資拍賣,他讀過很多書,讀得懂英文報紙,也了解到那些物資的價值,他出價18000元買下一批機器,轉手4萬賣出去,憑著眼光和膽識,空手凈賺22000元。後來經過不斷努力,成為人生贏家。
讀書的重要性,或許不能用金錢、職業、地位、名氣來衡量,畢竟我們更多的是普通人。但是愛讀書的人,相信能力一定不會差。
小學的時候父親的工資一個月才500元,他卻會拿出100塊錢給我訂閱圖書雜誌,在當時很多健康的孩子都不上學的農村,我卻是伴著《少年文藝》、《小讀者》這些經典期刊還有很多經典名著長大的,小學、中學到大學,直到畢業後憑著發表過的作品成功應聘省內龍頭企業內刊編輯。
帕斯卡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思考才是人類有別於蘆葦的地方,而讀書才能帶來深刻的思考。
趙涵讓我們明白,人努力讀書吸取養分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讀懂自己,修鍊自己,擁有一張通往幸福的入場券。
書不能給我們好運,但是可以給我們鋪出悄悄拔尖的沃土,能讓我們悄悄成為夢想中的樣子!
趙涵的這本《涵解》用自己38年的親身經歷,為大家演繹了一個堅韌的女性故事,她就像鄰家的小姐姐,真實而又有力量。
如果你陷於生活泥沼,或者受到病痛折磨,抑或內心受過創傷,不妨去讀一下趙涵的這本《涵解》,你會從她的眼睛裡,讀到自己身上的光芒,堅定地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