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9月28日消息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關口,日內跌近300點。稍早之前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107,下調385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7.0722,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7.1580,上日夜盤報收7.1800。

央行連續出手
9月26日,央行發布消息稱,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央行決定自9月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

所謂遠期售匯業務,就是預期未來人民幣貶值,於是提前鎖定匯率,在將來約定時間以目前匯率結算,可以規避人民幣貶值給資產帶來的縮水風險。
提高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就是在辦理遠期售匯業務時,銀行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外匯風險準備金,以前是零,現在提高到20%,那就說明人民幣空頭在做空時,有外匯準備金限制,不能用零成本做空,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打擊了空頭。
9月5日,央行決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
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降,是為了釋放更多的外匯流動性,而提高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是為了加大做空的成本,目的都是為了扭轉人民幣快速貶值趨勢。
無需過度擔憂人民幣貶值
東吳證券認為,人民幣貶值背景下,提高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釋放穩匯率信號,有助於穩定匯市預期。回顧歷次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調降事件,短期內穩匯率作用顯現。
2015年8月31日,央行將遠期售匯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這是外匯風險準備金的首次提出;此後,央行分別於2017年9月、2018年8月、2020年10月公告調降、調升、調降20個基點的操作。總的來看,準備金率的提出/調升皆出現於人民幣貶值時期,調降皆出現於人民幣升值時期;其中,在公告準備金提出/調升後的1-2個月內,人民幣匯率走勢總體較為平穩,隨後仍延續之前的貶值趨勢;遠期售匯簽約額下滑明顯,2015年9月遠期售匯簽約額同環比下降42.87%、77.65%至176.34億美元,2018年9月遠期售匯簽約額同環比下降61.13%、46.15%至108.22億美元;從即期詢價成交量來看,2015年9月平均即期詢價成交量環比下降39.22%至232.45億美元,而2018年9月同環比均有所上升,分別達46.97%、4.99%。
後市展望,東吳證券稱,短期來看以美聯儲加息為代表的全球流動性收緊環境下,「外緊內松」的宏觀大環境仍將維持,根據前兩次的準備金率調降效果來看,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維持平穩走勢;而中長期來看,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國內經濟平穩增長,「外緊內松」宏觀環境將逐步出現調整,人民幣匯率並不具備中長期貶值的基礎,無需過度擔憂。
此外,招商銀行認為7.1-7.2區間仍為此輪貶值的重要阻力位置。
招商銀行稱,內外需疲弱、中美貨幣政策差異、美元偏強的局面尚無改變的觸發因素,三重壓力大概率仍會延續一段時間,地緣衝突局勢及疫情影響也構成一定挑戰,因此人民幣仍面臨一定貶值壓力。但若市場預期隨著重大會議之後新的政策形勢或者後續經濟數據企穩,以及美聯儲加息節奏在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隨著通脹回落和就業形勢弱化而進入尾聲,人民幣匯率將有機會觸底反彈。
中國長期經濟基本面仍然向好,並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2019年貿易戰及2020年疫情爆發導致的金融市場高度不確定環境下,人民幣匯率曾跌落至7.1-7.2區間,預計該區間仍為此輪貶值的重要阻力位置。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