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2022年10月03日14:06:18 熱門 1854

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 天天要聞


一個國家,要想擺脫「任人擺布」的命運,必須在「卡脖子」的技術上自力更生,這有賴於一批有國家使命感的科學家和科研型企業努力奮鬥。


5年前,「50後」徐耀昌、「60後」喻紅平和「70後」陳椎,老中青三代「海歸」因為做中國原創新葯的共同夢想,創立了和譽醫藥,在外資葯企早期研發中心紛紛撤離中國,大幅裁員藥物研發科學家的浪潮中,默默招兵買馬


5年後,三位創業者帶領一群青年科學家不懈奮鬥,不僅在「卡脖子」的腫瘤原創小分子新葯領域為中國贏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更為和譽醫藥迎來了IPO敲鐘。


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和譽醫藥敲鑼現場


醫藥魔方Invest獲悉,10月15日,中國自主研髮型創新葯領先企業—和譽醫藥正式於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和譽醫藥此次發行價為12.46港元/股,募資金額約17.54億港元(行使超額配股權前)。截至發稿,總市值近80億港元


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在上市前,和譽醫藥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吸引了禮來亞洲基金、中金資本、啟明創投、正心谷資本、淡馬錫等明星資本加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和譽醫藥IPO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十分豪華,包括LAV, UBS , BlackRock, Warburg Pincus,Temasek, OrbiMed, Vivo, Hudson Bay, Lake Bleu Prime, Janchor Partners, AIHC等眾多醫療健康知名基金,認購佔比達56%


但真正令醫藥魔方Invest關注的是,和譽醫藥在科學上始終如一的堅持和專註,以及強烈的國家使命感。這背後是一位漂泊海外多年、曾受冷遇的「50後」,歸國兩次「半創業」後堅定與兩位夥伴創業闖蕩的故事。


「冷遇」後創新創業


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和譽醫藥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徐耀昌博士


出生於1956年,和譽醫藥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徐耀昌是一位經歷豐富的「50後」醫藥人,上世紀80年代便公派赴美深造,獲得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徐耀昌進入美國產業界學習工作,在外資大葯企,他深刻感受到當時中國人受到的「冷遇」


彼時,鮮少有中國人乃至於亞洲人在跨國葯企從事創新葯研發工作,被提拔為高管更是天方夜譚,但徐耀昌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成長為第一位進入跨國大葯企禮來新葯研發管理層的華人,向大葯企禮來充分展現了中國人做創新的能力


「當時禮來全球有兩三千人做早期研發,那一年發現達到里程碑的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re-Clinical-Candidate)只有5個,而我管理的實驗室只有3個人,卻做出了2個。以至於當時的禮來CEO有一天專門來我的實驗室拜訪我,想知道我有什麼魔法。」徐耀昌笑著說。


儘管在禮來嶄露頭角,但徐耀昌心心念念的始終是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2003年,徐耀昌以禮來高管的身份,來到上海張江考察,在看到懸殊的產業實力差距後,有了「西學東漸」將醫藥創新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想法。


在當時,徐耀昌先為上海張江引進了禮來的新葯研發外包訂單,之後他又受邀加入跨國大葯企諾華,參與牽頭籌建 了諾華中國研發中心。從設計建設到招兵買馬,徐耀昌事事親為,幾乎是一次「半創業」,將上海張江一片荒地變成了諾華研發大樓


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從一片荒地變為諾華研發大樓


但就在一切步入正軌後,徐耀昌選擇開啟第二次「半創業」,進入本土葯企豪森葯業執掌早期研發,成功幫助豪森研發了阿美替尼等多款重磅創新藥品,讓豪森葯業由仿製葯見長的大型葯企蛻變為創新葯企。


兩次「半創業」成功後,徐耀昌並不滿足,他一直都有做中國原創新葯的夢想。於是在2016年那個Me-too、Fast-follower剛剛起步的年代,他和喻紅平、陳椎兩位共事多年的老友一拍即合,以研發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中國原研創新葯為目標,在上海張江創立了和譽醫藥。


外企撤退,挺身而出


2015年的上海張江,一場外資醫藥研發機構的劇烈變革正在悄悄醞釀。原本在外資葯企默默工作的研發科學家變得越發惶惶不安。此後幾年,艾伯維、諾華、禮來、葛蘭素史克等多家跨國葯企陸續宣布裁撤中國早期研發中心,大量的中國早期研發科學家被裁員


在這場外企撤退的風波中,徐耀昌獨具慧眼,看到了為和譽醫藥壯大科學人才隊伍的機遇。


「當時好多家外資葯企宣布關閉中國早期研發中心,這麼多做原創新葯的科學家一下子沒事情幹了,我覺得挺可惜。所以我們又藉機挑選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加入到團隊中,和我們從外資葯企和內資葯企吸引來的優秀科學家一起奮鬥,我有信心肯定能做成事。」徐耀昌說到。


不僅如此,和譽醫藥更接管了位於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的原GSK中國研發中心大樓,在外企撤退的地基之上,重建起研發中心,為一群年輕的科學家找到了研發中國自主創新葯的新奮鬥目標。


直到今天,我們一共153位員工 ,一百多位都是研發科學家,80%有碩士學位,30%有博士學位。我可以自豪地說,和譽95%以上的精力都集中在研發項目上,這是因為我們的創始團隊既懂新葯研發,也懂管理,能將無謂的內耗降到最低,連我們的一些投資人都說,和譽是他們投資最省心的醫藥項目。「徐耀昌說到。


和譽醫藥在科學研發上的專註,從財務上也可見一斑。招股書顯示,和譽醫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虧損分別達到了1.34億元、7.07億元及1.24億元,除了2019年因公司估值增加導致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增加導致的5.71億元其他開支,更多還是源於研發投入


招股書顯示,和譽醫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研發開支分別達8150萬元、1.33億元及3811萬元


5年守正,做優質原創


在人、財、物的集中投入下,和譽醫藥用5年時間建立起了14種候選藥物的研發管線,其中12款為內部自主研發,2款外部引進的候選藥物


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從創立之初和譽醫藥便沒有跟風流行的靶點和領域,而是以小分子腫瘤免疫和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為核心方向,另闢蹊徑,找到更精準更前沿的領域尋找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外企撤退,「50後海歸」挺身創業今敲鐘,專註原創葯市值80億港元 - 天天要聞

和譽醫藥的研發管線 圖源:招股書截圖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我們必須要非常專註,不能像大公司一樣面面俱到,也不能去跟風突然流行的領域。5年創業過程中,我們也曾經感受到要做Me-too、Fast-follower的壓力,但都扛下來了,5年前我們創業時的目標至今都沒有改變,一直在落實。「徐耀昌說到。


招股書顯示,和譽醫藥目前已經有5個項目進入臨床試驗啟用階段,其中自主研發推進速度最快的FGFR4抑製劑ABSK011已經進入臨床Ⅰb/Ⅱ期,由阿斯利康外部引進的泛FGFR抑製劑也已經進入臨床Ⅰb/Ⅱ期


除了追求研發速度及效率外,在藥物科學發現的質量方面,和譽醫藥更是格外專註、精益求精。


原創新葯在研發過程中,必須不斷解決問題,不能自我欺騙,不顧一切趕進度,否則推到『燒錢』的臨床階段最終失敗,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徐耀昌說,「我們在研發之初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各種問題,比如我們做一個口服的PD-L1的小分子創新葯 項目,合成了超過1000個化合物才找到1個高質量的臨床前候選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合成就需要兩周以上的時間。這些耗時耗力的科學問題,我們從不偷工減料。」


創新葯研發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從臨床前到臨床I期、臨床II期、臨床III期,研發投入越來越大,失敗所帶來的損失也越大,在臨床前的科學研究階段將問題解決更好,能為後面的臨床節省時間、金錢,提高價值。


徐耀昌表示,在研發上精耕細作不僅使得和譽醫藥管線內藥物進入臨床後,遇到的問題更少,推進速度更快,也能在歐美更成熟的醫藥市場玩家處更容易贏得關注,這會為和譽醫藥未來的對外合作提供了便利


IPO後,和譽醫藥將更加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資源和地位,更加快速、高效成長發展。這家集結科學家共同創業的公司,最終能交出怎樣的創新答卷?值得拭目以待。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