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的主鋼構基本完成,預計11月底完工......在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園,德匯新基建項目尚未投產,訂單卻已經排到明年下半年了。

這個由青島上市公司匯金通公司投資的項目,計劃總投資10.8億元,主要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大唐風電等企業合作,從事500—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鐵塔、5G通訊塔等設備生產,投產後年產值可達8億元,利稅7500萬元。
「今年6月份開工,現在的工期已經快了兩個月了,最近我們在加緊採購設備,力爭明年三月份投產。」10月22日,項目負責人呂希茂直言正被訂單趕著向前加速跑。「二期也在計劃中了,只要條件具備,我們也想著趕緊開建,訂單都等著呢。」
天已清冷,項目建設進度不減,發展熱潮不減。計劃總投資15億元的羅克蘭智慧物聯產業園,一期用地186畝,項目全部投產後年鋼材產品吞吐量可達1200萬噸,年營業收入40億元,利稅2億元;用地50畝的力山特智能行車項目,主要從事智能起重機等設備的研發和製造,所生產的智能無人起重機,具有高度靈活性的自動化機器系統,全過程無需人工操作,能大大提升吊裝搬運效率。投產後,年產值約達2億元,利稅3500萬元......

時下,一批新的鋼鐵配套「拳頭」項目正從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園10.7平方公里區域內陸續「破土而出」,並如德匯新基建項目一般,尚未投產或剛剛部分投產,就以「初啼之聲」受到業內矚目。
這些高端的鋼鐵配套類項目,緣何紛紛選擇落地這裡——一個剛成立四年的鋼鐵配套產業園區?
「生產高壓輸電鐵塔、5G通訊塔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板材、角鋼,每年約消耗40—50萬噸。我們近水樓台啊,這邊有山鋼集團日照精品基地和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且山鋼集團日照精品基地6號門出貨口就對著我們這個項目,光運費一年就能省出五千萬;我們的產品30%—40%出口,走山鋼碼頭外運,1公里就到碼頭,也很方便。」呂希茂快人快語。
除了「選址位置距離原材料的生產地比較近,能夠進一步節省企業的物流成本」,日照羅克蘭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小軍還看重園區內正在形成的「鋼鐵產業生態圈」。
據了解,羅克蘭智慧物聯產業園內,不僅有鋼鐵智能加工製造中心,也搭建日照地區圍繞鋼鐵產業的金融服務平台,還藉助物商集團近千家供應商的資源優勢,為產業內中小企業解決從資金需求、金融監管、智慧物流到深加工配送的全產業鏈的供應鏈服務,同時又將圍繞熱軋卷板銷量大、銷售快的特點,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打造山東省內唯一一家期貨交割庫。「產業園落地這裡,一是聚焦產業前沿,可以形成產業的前置優勢,二是園區鋼鐵相關的配套企業比較集中,圍繞著山鋼和日鋼的產能集聚,有利於我們產業園打造『平台+服務』的四個中心。」胡小軍說。
實際上,享受「近水樓台」優勢的項目,同時也是產業園內其他鋼鐵配套類項目的「樓台」。
「我們的園區側重於『吃鋼嚼鐵』項目,但又不僅限於『吃鋼嚼鐵』。」在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園服務中心副主任井忠剛看來,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園項目招引有三個特點:一是「項目+平台」。落地一個項目,做優一個平台。譬如濟鋼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不僅個性化加工回收廢鋼,還打造全國性廢鋼交易平台;羅克蘭智慧物聯產業園項目,不僅進行鋼鐵智能加工製造,還打造山東省有色金屬交易平台。二是「項目+項目」,強化以商招商,梳理產業關聯項目,不是一個項目單打獨鬥,而是一連串項目。三是「項目+創新」,堅持創新引領,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等新技術、新理念,每個項目都有創新亮點。
位於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園南片區的中瑞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從成品鋼材智能倉儲、鋼製品精品深加工、備品備件庫,到金融供應鏈中心、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建設均囊括其中,致力於打造一個產業鏈條製造基地。目前,白色家電配套、汽車配套加工、重工機械配套加工、海洋機械配套加工、五金機電配套加工等各類別300餘家企業已陸續入駐,進行設備配件及結構件、成品件製造。「很多企業看到這裡鋼鐵配套相關企業越來越多、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就陸續在這辦廠投產,抱團才能更暖嘛。」中瑞國際物流園負責人深有感觸。
企業引得進、落得下、發展好,離不開優質服務保障。東港區專門成立了鋼鐵配套產業園管委會,建立了順暢的溝通聯絡機制,為項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東港區委區政府研究制定了關於支持鋼鐵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在土地、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依託「近水樓台」,發揮「組團效應」,東港區鋼鐵配套產業不斷強鏈、補鏈、延鏈,「鏈」上開花節節高。目前,產業園已招引鋼鐵配套類企業35家,計劃總投資107億元,涉及鋼鐵精深加工、物流配送、服務貿易及平台經濟等多個方面。目前,已有22個項目投產,其中7個項目列入今年省市區重點項目。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丁兆霞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