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12月6日,環城南路棚改項目新聞發布會舉行。目前,環南五期項目徵收已進入30天攻堅。這個68萬方的城市綜合體,集住宅、商業、辦公、文化旅遊於一體,將打造「老夷陵名片,新宜昌客廳」,宜昌版「寬窄巷子」正穿越時光,徐步而來。
環南項目全景圖(獻福路、環城東路、環城南路與沿江大道合圍區域)。
「宜昌中心·大南門」歷史文化風貌街區規劃圖。
三峽晚報訊 記者高伊洛 通訊員李豐 文/圖
12月 6日,環城南路棚改項目新聞發布會舉行,環南改造再次引發關注。
作為宜昌市規模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環南棚改項目自2014年7月正式簽約啟動以來,一直備受矚目。目前,環南五期項目徵收已進入30天攻堅。
項目進展如何,被徵收戶的安置情況怎樣?宜昌版的「寬窄巷子」又有哪些新願景?本報今日再次深度聚焦。
「大南門」歷史風貌街區 打造宜昌版「寬窄巷子」
身為世界水電之都的宜昌,城區旅遊空心化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客觀問題。環南棚改,便是填補這一空白的重要項目。
西陵區政府副區長鬍明介紹,環南棚戶區改造項目分五期推進,將打造68萬方的城市綜合體,集住宅、商業、辦公、文化旅遊於一體,重現環南古街昔日風采,延續城心百年繁榮。
其中,環南五期位於環城南路、學院街與沿江大道合圍處。該地塊將全部用於歷史風貌街區建設,規劃設計沒有一套商品住宅開發。環南五期是宜昌市的重點文化旅遊項目,被稱為宜昌版的「寬窄巷子」。
項目在土地徵收完成後,將在該區域建設擬命名「大南門」歷史特色風貌街區,項目建設以解決宜昌旅遊文化名城城市旅遊空心化為目的,將依據宜昌歷史文獻,以恢復性保護宜昌歷史古建為手法,保留宜昌街巷肌理記憶,展示歷史文化,延續城市文脈,讓宜昌老城展示古風,新韻重塑。
項目將以怎樣的魅力留住遊客?「宜昌古八景」的再造無疑首當其衝。何謂「宜昌八景」?同治五年《宜昌府志·東湖八景》載,「宜昌八景」分別為東山圖畫、西陵形勝、雅台明月、靈洞仙湫、三游雨霽、五隴煙收、赤磯釣艇、黃牛棹歌,曾令無數遊人流連忘返,文人騷客俯仰吟誦。
時光變遷,「宜昌古八景」大多已不復存在。在環南改造項目規劃建設的歷史風貌街區中,將還原縣府署衙、中書坊、楚漢戲台、天官牌坊、墨池書院、爾雅台、吊腳樓、鐘樓等古建築群,成為集非遺傳承、宜昌特色民宿、現代休閑、美食娛樂等諸多業態於一體的文化名片,打造「老夷陵名片,新宜昌客廳」。
4306戶被徵收戶 以小換大以舊換新
對居住在環南片區的4306戶被徵收戶來說,環南棚改項目的推進,也將為他們的生活翻開全新一頁,大大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品質。
環南片區是宜昌典型老城區。在歷史變遷中,原有古城文化元素和脈絡足跡幾盡消失。且這裡居住密度大,市政設施老化,房屋低矮破舊,多處消防設施不完善,安全隱患突出。該項目的建設,將全面改善片區居民居住條件,徹底消除消防安全隱患,整體提升片區形象。
過去的「老舊破小」,將迎來「住有好居」。環南徵收房屋房齡長,房屋結構差,安全係數低,其中危房多達103戶。房屋面積普遍偏小,多數住戶一家三代「蝸居」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舊屋內,居住環境差。告別老舊平房,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居,是大多數家庭最樸素的夢想。環南項目將通過徵收實現 「以小換大、以舊換新」的安居生活。
西陵區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黃聖民介紹,宜昌市環城南路棚戶區改造項目總徵收戶數4306戶,第五期被徵收區域共1566戶。截至 12月 5日,已完成簽約98.5%,還剩餘66戶。
在徵收過程中,安置方式多樣化,住戶可以選擇貨幣補償、產權調換,還可以選擇平台房源。徵收房屋按照市場價格評估,再上浮20%後的標準進行補償,選擇產權調換補償價格是在評估價格基礎上浮12%進行補償,安置房源價格是在同等區位商品房價格基礎上下調10%後的優惠價。
根據五期被徵收戶的實際居住需求,就近安置房源106套,御景天地房源84套供五期被徵收戶選擇。市級6大平台房源全面打開。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專題辦公會研究,又增加六處市級平台安置房源,它們是北辰港灣、北辰明珠、江南時代、平湖馨苑、聽濤苑、新街坊共計780套,供環南五期被徵收戶選擇,住戶與房屋比例達到了1:1.3。選房意願更加自主。目前,環南五期還剩66戶住戶未簽約,房源還剩350套,有充足房源可供選擇。
同時,堅持實事求是,全面保障權益。尊重歷史,在房屋認定上,對於房屋建設年代久遠的無證房,充分尊重歷史,制定相關政策予以認定。兼顧現實,在房屋性質認定上,對於改變用途的房屋,充分尊重事實,按照房屋實際用途補償。保障剛需,按政策規定,一個房產證只能給一個安置房指標,考慮實際,對於一房多戶,按照居者有其屋,經房查為唯一住房者,增加一套安置房指標。
目前,環南5期已進入了最後30天集中攻堅期,相關部門將全力做好群眾工作,全面完成徵收掃尾清零,為項目後續進展創造條件。宜昌版「寬窄巷子」正穿越時光,徐步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