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訪|推諉扯皮 規劃設計不到位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10萬居民希望早日解決飲水問題

2022年10月02日12:58:28 熱門 1472


明察暗訪|推諉扯皮 規劃設計不到位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10萬居民希望早日解決飲水問題 - 天天要聞

解民生問題之難,建品質西安之城。 《明察暗訪》是《西安晚報》根據市委主要領導指示精神,開辦的新聞監督欄目。

事關民生無小事 馬上就辦不懈怠。希望全市各區、縣、開發區及各部門重視本欄目的曝光內容,第一時間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作出回應,並及時向我們反饋整改落實情況,做到每期報道有結果。

《明察暗訪》第456期——

看作風

推諉扯皮 規劃設計不到位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10萬居民希望早日解決飲水問題

距離市政自來水主管道僅有幾百米,村民卻只能「望水興嘆」。這二十年來,未央區六村堡街辦鐵索村100多戶村民只得依靠抽取地下水生活。隨著近年外來企業增多,村民與企業「搶水」的現象日益嚴重,甚至到了「水火不容」地步。無奈之下,該村只得自籌資金重新打自備井取水。

作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的民生縮影,轄區內33個自然村10萬居民(包含外來人口)至今未使用市政自來水,水氣暖等基礎設施滯後,已經成為影響當地百姓福祉的「攔路虎」,多年來群眾的反映投訴也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明察暗訪|推諉扯皮 規劃設計不到位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10萬居民希望早日解決飲水問題 - 天天要聞

由於沒有地下污水管網,鐵鎖村村民的生活污水就直排在地面上.

用水矛盾突出 村民自籌資金打「自備井」

位於西三環內的鐵鎖村有100多戶800多村民,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落,儘管地處主城區附近,卻與周邊城區有著天壤之別。2月21日,記者走進鐵鎖村,映入眼帘的是地面隨意流淌的生活污水,由於沒有地下污水管網,每戶村民的生活污水就直排在地面上,久而久之自然形成無數道污水溝,沿著地勢彙集到低洼處,還散發著陣陣異味,「要是下雨天,雨水和污水混在一起,那味道才難聞呢!」

這種情況,村民們早已習以為常。然而,近年來的用水緊張問題卻讓村民叫苦連天。「我們是冬天不敢洗衣服,夏天不敢洗澡,水龍頭放的水就跟小孩『尿尿』一樣,家裡的熱水器根本就帶不起來!」村民徐師傅回憶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鐵鎖村與夾城村、民婁村(目前兩村合併為桂宮新村)共用一個水塔用水,彼此相安無事。然而,隨著近年來周邊進駐的企業逐年增多,加之管道設施老化,村民與企業「搶水」的現象日益嚴重。

村民王師傅說,每天斷水幾乎是常事,水量也比較小,為了存水,家家戶戶購買了水箱、水泵,由於白天用水量太大,很多村民就半夜三四點起床放水、存水,即便如此,用水矛盾卻依然突出。

無奈之下,2018年9月,該村自籌資金數十萬元重新打了一口自備井,解決燃眉之急。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不少村民發現,新打的自備井的水顏色泛黃,喝起來還有點「怪味」。記者在村民徐雙喜家看到,接水的水盆里一層黃色的水垢,「這個盆也就用了兩個月就成了這個樣子!」徐雙喜說,很多村民擔心水質有問題,都只能無奈地從外面買純凈水吃。

村民盼望 何時才能喝上自來水

根據《西安市地下水資源管理條例》規定,重點文物保護區等區域禁采地下水。開發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水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興建取水工程。很顯然,身處漢長安城城遺址保護區的鐵鎖村顯然屬於禁採區。

「這也是沒辦法,畢竟那麼多人要吃水,只能說是合理不合法。」對此,該村一名村幹部坦言,他們打自備井確實沒有報備。針對村民反映的「水質泛黃」的問題,這名村幹部表示,他們曾經向水質監測部門做過鑒定後發現,水質並沒有問題,現在推測可能是管道老化出現的問題。

指著幾百米外的市政自來水的主管道,不少村民不解地問,這麼近就是吃不上自來水,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要持續到啥時候。據了解,近年來村民曾多次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此事,希望能儘快接上市政自來水,至今沒有回應。

事實上,作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的民生縮影,轄區內33個自然村10萬居民(包含外來人口)至今未使用市政自來水,水氣暖等也沒有與市政聯網,基礎設施落後,生活條件惡劣,已經成為影響當地百姓福祉的「攔路虎」。

管理部門扯皮 都說不歸他們管

為了解事情經過,記者對相關部門進行了走訪。2月22日,記者首先來到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辦,街辦黨政辦主任朱紅利表示,鐵鎖村的情況他們清楚,也有群眾來反映過,但包括鐵鎖村在內街辦下轄14個村都處於遺址保護區,由於文物保護的需求,地下不允許挖管道,所以市政自來水進入不了,他們曾多次向上級反映過,但保護區內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等都是由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來負責,不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

當記者提出如何協調文物保護與民生髮展之間的關係時,該負責人表示,作為街道辦層面單獨解決不了,需要尋求上面的政策支持,「我們曾跟上面溝通過,還有過書面反映,並給人大提過議案和在年度工作時提過,目前轄區居民飲水還沒有有效辦法解決 。」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管委會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只負責8.58平方公里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等申遺核心區的管理,鐵鎖村屬於核心區之外的遺址保護區,應該由街道辦來負責,「居民用水問題應由街道辦具體去做,他們主要負責城市管理。 」記者的採訪就在部門間的相互推諉中不了了之。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早在2009年由西安市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中心、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管所共同起草的。《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9—2025)》(簡稱《總體規劃》)中第11章「遺址區基礎設施改造規劃」中就明確規定,將漢長安城遺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納入西安市城市基礎設建設與改造整體規劃。

《總體規劃》第11章第85條「漢長安城城址區給排水設施改造規劃中」明確提出,沿復原保護的漢代道路外側埋設給水管道,納入市政給水官管網系統。《總體規劃》還明確「通過基礎設施的改造,應使遺址區內的居民生存環境得到改善」。

既然早已制定規劃,為何相關部門還不執行。對此,一位知情者介紹,主要是頂層設計出現了問題,目前整個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只有這一部《總體規劃》,其他的譬如建設規劃等配套規劃並未出台,加上遺址保護區實行的是管委會、街道辦的雙重管理,項目建設還需要文物部門來審批,多個部門又出現交叉重疊,造成「九龍治水」的局面。此外,一些幹部面對群眾訴求有畏難情緒,不願意直面難題,缺乏擔當,造成了目前積重難返的情況。

曾經的「風水寶地」到如今「民生塌陷區」

作為國家1961年首批確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長安城遺址在西安四次城市規劃修訂中,都被確定為重點保護區域,保持原貌不得開發。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的重大決策,通過了《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實施方案》,決定從2012年到2020年分三個階段推進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工作,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和《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有關要求,以文化遺產保護為中心,通過改善遺址區內文化景觀和生態景觀,帶動周邊區域綜合價值的提高,從而實現大遺址保護區與周邊區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使該區域成為文化深厚、生態優美、生活舒適、極具文化活力的城市綜合區域,實現統籌城鄉、改善民生、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建設相融合的建設目標。

然而,6年過去了,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也成功申遺,目前除了遺址核心區內相關村莊拆遷安置外,遺址區其他地區依然在原地踏步,遺址區內群眾不僅收入低於遺址區外收入,隨著近年來周邊城市化進程加快,外來人口激增,亂搭亂建、小房屋出租、小工廠、小作坊集聚,使得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區域內環境也未得到有效改善。一位當地村民說,他本來有做一手好菜的手藝,開了農家樂想吃上「旅遊飯」,結果因為周邊環境實在太差,客人來了一次就不想來了,沒幾天就關門了。當地群眾只能依靠打零工、房屋出租、土地出租等傳統方式獲取經濟來源。

「站在北二環和朱宏路上向兩邊看,北二環以南,朱宏路以東區域,高樓林立,夜晚燈光璀璨;而北二環以北,朱宏路以西的漢長安城遺址區內,依然保持著幾十年前的狀態:房屋低矮破舊,夜晚黑暗冷清,宛如兩個世界!「不久前,回鄉過年的一位當地群眾在網上抱怨說,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就像「美麗世界的孤兒」被人遺忘。

當地群眾表示:「『漢』是我們共同的民族認同,這裡也是漢文化的發源地,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這裡的民生問題,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共同擦亮世界文化遺產這一金字招牌,實現遺址保護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文/圖 西安晚報 記者 楊明)

看民生

十字路口實為「艹」字路口 行人過馬路存在安全隱患

市民盼望這個路口能有個地下通道或過街天橋 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西部大道和西灃路「十」字是重要的幹道口,是高新區、長安區雁塔區的匯聚之地。近兩年周邊住宅小區不斷增多,人流量、車流量不斷增加,早晚出行高峰成為了一個極易擁堵的地方。

「這個路口路況複雜,不僅容易堵車,行人通過這裡也是心驚膽戰。」日前,住在該十字附近一小區的劉先生向本報反映,該路口路況複雜,經常發生車碰人的情況,希望能建個地下通道或者過街天橋,保障周圍市民的出行安全。

6個路口 行人過馬路安全隱患重重

25日一大早,記者來到了西部大道與西灃路「十」字路口,雖然已經過了早高峰時間,但仍可以看到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來來往往的行人也較多。

與其它的十字路口相比,這個路口看上去有些特殊,它並不是一個正「十」字,而是在西部大道與西灃路十字的西邊,還有一條西灃路輔道,這條道路與西灃路之間用綠化帶隔開,整個大路口呈現的是一個「艹」字形,百米之內出現多個路口,行人通過馬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艹」字形路口的周圍高樓林立,聚集了紫薇田園都市、長征365、田園公寓、竹園陽光嘉苑等大型住宅小區,還有不少住宅項目正在建設當中,周圍的辦公場所也不在少數,高新國際學校就在距離該路口不遠的地方。

「孩子在這邊上學,每次經過這個『十』字都讓人感覺有點害怕。」住在竹園陽光嘉苑小區的葉女士告訴記者,這個『十』字讓人有點看不懂,一個『十』字出現了6個路口,每天來往的車輛還特別多,尤其一到晚高峰人車都堵在一起特別混亂,每天她都要經過十字去西部大道上的一家超市買東西,有時候過個馬路走到一半紅燈就亮了,再加上車多就很不安全。「因為車多、人多,路況又不好,孩子每天上下學也都特別讓人操心。」

記者現場體驗了一番,從「十」字的西南角(西部大道上)走到東北角(西灃路上),一路上需要經過三個紅綠燈,先是要經過西灃輔道來到綠化帶上,然後從西部大道南邊穿到北邊,隨後再經過西灃路輔道、西灃路兩條車輛通行道路才能到達,過馬路時遇到拐彎車輛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交通事故多發 市民盼望能早點有個對策

「這個路口不僅早晚高峰時段容易堵車,而且還經常發生車碰人的事故,行人通過這裡還是有些困難。」負責西灃路輔道部分路段清掃工作的張師傅告訴記者,她負責這個路段的清掃工作已經十年了,十年前西部大道上通行車輛並不多,西灃路輔道上基本上沒有車,她負責的路段上只有田園公寓一座住宅樓,人流量也不大。

如今周圍的住宅樓已經一棟挨著一棟了,人流量、車流量增多,路口擁堵是常有的事,而且就在年前還出了一次車碰人的事故,幸好人沒什麼大事。張師傅說:「這個路口經常發生交通事故,碰了好幾個人了。」

三年來都要經過這個路口給顧客送快遞的京東快遞員常師傅表示,西灃路是210國道的一部分,是城區通往秦嶺的主要交通幹道,車流量大是肯定的,所以這個路口堵車嚴重司機們都知道的。這幾年周圍的小區越來越多,人流量也逐漸增大,來來往往的人群在車流中穿梭看著都不安全。

住在附近長征365小區的黃阿姨告訴記者,這個路口出了好幾次車禍,為了市民能安全出行,希望政府部門能在這裡考慮修個過街天橋或是地下通道。

(西安晚報 記者 關穎 )

明察暗訪回復與反饋

快遞公司已關門停業

22日,本報《明察暗訪》欄目報道了棗園巷古迹嶺小區門口的違建房開設快遞公司,快遞車佔道擾民,記者去街辦投訴也未得到相關科室重視一事。報道見報當天,東關南街街辦採取整治行動。目前小區門口的快遞公司已關門停業。


明察暗訪|推諉扯皮 規劃設計不到位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10萬居民希望早日解決飲水問題 - 天天要聞

圖為小區門口消防通道被劃禁停線,快遞公司已經關門停業。記者 張雷 攝


22日下午,市民劉女士致電本報說,本報報道見報當天下午,她就看到十幾名東關南街街辦工作人員來到小區,對小區門口佔道停放的快遞車進行了勸離。待工作人員走後,整整一天再沒有出現快遞車佔道停放的情況。但是,居民期盼的是希望能徹底解決問題,不要再和以前一樣走過場。

今天上午10時,事隔三天記者再次來到古迹嶺小區,發現小區門口消防通道上沒有一輛快遞車,幾家快遞公司的卷閘門也是閉關的,門頭牌匾已經被拆除。消防通道還被划上了黃色網狀禁停線。居民劉女士說,快遞公司已經撤出了這裡,這幾天再也沒有見過快遞車。

東關南街街辦城管科姚科長告訴記者,22日當天上午,街辦就如何長效整治杜絕快遞車占消防通道擾民一事進行開會研究。下午,街辦社會事務科、城管科、安監所等部門一併來到小區,在小區門口展開聯合整治行動。在現場「黃馬甲」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尋找新址搬遷,預計一周搬離。在另一家「百世匯通」快遞站點,街辦安監所工作人員發現站點存在違規拉電充電現象,並要求站點立即停業整改。同時,城管執法中隊對快遞公司門口部分快遞車進行暫扣,並現場要求佔用消防通道的大貨車開離現場。「百世匯通快遞負責人也表示,正在尋找新地方,準備撤出小區。如此居民投訴問題可以從根上得到解決了。」姚科長說。

姚科長還說,至於違章建築一事,城管執法中隊已經聯繫了房主,並依法啟動相關程序,並嚴格按照「四改兩拆」的要求對違章建築予以拆除。

隨後記者了解到,針對此事,東關南街街辦紀工委已經啟動調查程序。

(西安晚報 記者 張雷)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