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航空物流市場格外不平靜,你想像不到的海運巨鯨闖進了空運天鵝群。
2022年,不只是中國首個綜合物流央企中國物流集團進軍航空貨運,中國最大直營電商物流企業京東物流旗下京東航空獲批
9月26日,全球第一大班輪公司瑞士地中海航運(MSC)宣布,全面進軍航空貨運市場。至此,全球前三大海運物流企業瑞士地中海航運、丹麥馬士基、法國達飛海運均已加入航空貨運市場。
(MSC air cargo 來源:The Produce News)
MSC表示,為滿足客戶需求,已開發一種新的航空貨運解決方案——MSC Air Cargo,並將其作為集裝箱運輸解決方案的補充服務。
如何理解航運物流巨頭紛紛進軍航空物流市場?掌鏈·第一物流網本期解讀。
一、從登陸到升空:地中海航運與馬士基進軍航空預示什麼
(一)數字貿易時代呼喚高效運輸物流
如今,數字貿易時代全面到來,數字經濟下的跨境交易和現代工業需要更高效的運輸物流。慢吞吞的集裝箱班輪實在裝不下國際物流巨頭對時效的渴望。
(1)航運巨頭都在做航空。MSC地中海航運公司以MSC Air Cargo品牌進入航空貨運業務。明年年初,他們將從阿特拉斯航空公司運營的四架波音 777-200F 開始布局。
地中海航運公司是第三家進軍空運的航運公司。競爭對手法國達飛海運集團( CMA-CGM) 已經運營有一段時間了,馬士基航空也較早成立。
今年4月,馬士基宣布正式成立航空貨運公司Maersk Air Cargo。今年6月,馬士基完成了收購空運貨代Senator International(翼源國際)。如今,三大集裝箱船公司進入了航空貨運領域。
(2)數字經濟改變物流需求。馬士基全球航空貨運負責人Michel Pozas Lucic表示:「我們越來越發現,客戶確實需要一種端到端的物流解決方案,這種一站式服務不僅可以消除物流的複雜性,而且能夠使其成為一個優化、高效的解決方案。」
雖然全球貿易量中只有約3%的通過航空運輸完成的,但據估計,全球貿易價值的35% 是需要依託航空貨運服務鏈。綜合分析航空研究機構IBA的InsightIQ、IATA、ICAO和波音的數據,以下幾個因素決定航空運輸越來越重要。
首當其衝的是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帶來商貿物流變化。在後疫情時代,電子商務已經佔零售市場的15.5%,比例穩步上升。
2020年,國際電子商務總銷售額為4.8萬億美元。2021年全球電子商務總銷售額為5萬億美金。預計2022 年將超過 6 萬億美元。跨境運輸總量的80%通過航空運輸。
在線零售巨頭也紛紛自建航空物流隊伍,如亞馬遜Prime Air和阿里巴巴物流。2021年亞馬遜物流已經超越FedEx成為美國第三大快遞。亞馬遜航空也成為全球最大航空貨運企業之一。2022 年京東也宣布京東航空獲批成立。
航空貨運市場增長的另一個驅動力是對時效敏感的高價值貨物,如晶元、醫療設備、易腐貨物和藥品。隨著2020年全球晶元短缺的持續,一些主要客運航空公司開始運營純貨運航空。如英國維珍航空、英國航空和芬蘭航空。
(二)全球供應鏈需要綜合運輸,多式聯運需補航空一環
受地理,地緣政治等影響,許多國家的進出口受到限制。發展中國家空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鮮切花、電子零件和新鮮水果和蔬菜。空運進口通常包括高價值消費品。
空運多被用作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推出保質期較短的產品或在新市場提供小批量的可靠交付。一旦市場建立起來並且數量增加,製造商可以通過使用成本較低的運輸方式來重建供應鏈。
這些策略對於陸路運輸不可靠或在其邊境或外國門戶的清關程序漫長而不確定的內陸國家尤為重要。最後,在出口需要冷鏈的情況下,空運是保證連續性的唯一手段。全球物流鏈的優化降本,既要考慮提速,又要考慮降本,因此空運與海運、鐵路、公路運輸聯運服務成為需求剛需。
短期內,燃料價格上漲將導致航空貨運量增長放緩,甚至可能出現下滑。從長遠來看,運輸量應該會繼續增長,但空運將越來越多地融入多式聯運供應鏈,從而在成本和時間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
(三)高附加值工業,晶元和智能手機等需要空運
空運的需求受到成本的限制,空運價格通常是公路運輸的 4-5 倍,海運的 12-16 倍。費率通常在每公斤 1.50 美元至 4.50 美元之間,而空運貨物的價值通常超過每公斤 4.00 美元。
空運商品具有較高的單位價值或對時間非常敏感,晶元產業就是需要航空運輸的典型,也由此帶動了航空運輸的上漲。
(電子產品由航空運輸 來源:AN aviation)
2021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增長20.4%,占出口總值的5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分別增長12.9%、9.3%、104.6%。同期,進口機電產品7.37萬億元,增長12.2%,占進口總值的42.4%,其中集成電路進口增長15.4%。過去的一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增長20.4%,占出口總值的59%。
機電各重點行業出口額增幅普遍較大。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汽車(含底盤)出口額同比增長119.2%至334.6億美元,增幅最為顯著。計算機、通信產品、家用電器、照明設備等傳統重點產品的出口,受益於全球需求增加而持續穩定增長。
在進口方面,2021年中國進口機電產品7.37萬億元,增長12.2%,占進口總值的42.4%。其中,集成電路是中國進口額最大的單一機電產品,同時也是帶動中國機電進口的主要拉動力,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同比增長23.6%至4325.5億美元。
中國集成電路進口貿易實現高增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各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拉動上游半導體需求;二是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及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供應鏈不穩定,加劇了全球半導體的產能緊張和供應短缺,為避免生產中斷,扮演全球機電產品重要供應角色的中國企業提高了集成電路等關鍵部件庫存,也帶動了空運的發展。
二、地中海物流和馬士基近年的大手筆
過去,幾乎所有的船公司都與貨代公司合作,但沒有一家船公司大到可以覆蓋所有的服務,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面向。
早在2016年,馬士基集團就明確將成為一家全球綜合的集裝箱航運物流公司,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端到端的物流解決方案,助力其連接、簡化供應鏈。
這個宏大的目標必然需要一個高效的組織架構。而地中海航運(MSC)也一直希望將自己打造成一家綜合物流公司,覆蓋陸路運輸以及航空運輸。
(馬士基與地中海航運爭相走向綜合物流)
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和風險可控,在區域內把產業鏈、供應鏈配齊,保障極端情況下的生產可靠性與運力有效性成為重點。受當前港口擁堵、運輸中斷以及高需求模式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的形勢,2022年全球集裝箱需求量增幅預計將達到2-4%,而海洋運輸業務將會保持在同等發展水平。
為什麼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等一系列航運大佬都開始對航空運輸感興趣呢?
具體來說,一是由於疫情洶湧,供應鏈擁堵問題嚴重;二是由於全球網購興盛,空運需求隨著跨境電商寄貨量大幅增加而提升,客戶對於貨物運送的時程安排也更加重視。因此,更多客戶需要替代性的貨運方式。
再者就是船公司的戰略轉型。地中海航運自疫情爆發以來致力發展全程物流,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已經是一批航運巨頭的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今年生活消費品支出情況已超過預期水平,但總體上仍趨於平緩,這也是集裝箱需求方面存在的一項風險,2022年存貨補給可能會推動集裝箱需求進一步提高。
為應對供應鏈面臨的強大壓力,提高航運服務質量,地中海航運和馬士基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垂直整合,不斷加強航運、港口和空運物流網路建設,積極開拓端到端業務、延伸產業鏈,追求各環節實物資產、數據資源的實質掌控。
目前,經歷疫情運價高漲的時期,手握大量資金的地中海航運繼續投資、控制物流基礎設施,包括船舶、港口、貨運代理,倉庫網路、航空貨運業務等,並以此為基礎,向提供海運、陸運、空運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新戰略目標邁進。
三、三個物流「國家隊」是不是該變陣了?
雖然中遠海以及中外運都在以不同形式進軍航空物流,但是相比較於國際隊綜合物流集團-中國物流集團,跟上的腳步略顯艱難。
(一)中遠海運空運,中遠曾與東航合資公司
(中遠海運運力世界第四)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也是中國物流50強企業第一名。截至2022年9月29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經營船隊綜合運力2872327 TEU,排名世界第四。其中,干散貨船隊運力4475萬載重噸/442艘,油、氣船隊運力2929萬載重噸/227 艘,雜貨特種船隊556萬載重噸/167艘,均居世界第一。
中遠海運集團在全球投資碼頭57個,集裝箱碼頭50個,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1.32 億TEU,居世界第一。集裝箱租賃業務保有量規模達391萬TEU,居世界第三。
中遠海以航運、港口、物流等為基礎和核心產業,以航運金融、裝備製造、增值服務、數字化創新為賦能和增值產業,全力打造「3+4」產業生態,從3+4的產業集群來看,中遠海企圖將自己也打造成綜合物流企業,其中中遠海空運即為實現航空物流做出的努力。
中遠國際航空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簡稱中遠空運)成立於1995年8月18日,是國家經貿部和民航總局批准的國際貨運代理和一類航空貨運代理公司,是中遠海的全資子公司。2017年6月,中遠空運更名為中遠海運航空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簡稱中遠海運空運)。
早在2004年,由中國東航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和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組建的上海東方遠航物流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內地首家依託航空公司的專業物流公司。
2016年9月8日,中遠海運集團與東航集團開啟戰略合作,雙方開拓海空聯運市場。2021年12月6日,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戰略投資,占股7.3%。。
東航、中遠兩大集團合資成立的上海東方遠航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掛牌。
(二)中國外運,中國最大航空貨代公司
1999年10月成立的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航空貨運代理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21年全球航空貨代排名12位,運量502000噸。
(中外運全球航空貨代排名12)
中國外運是招商局集團旗下物流公司,也是中國物流50強企業第四名。中國外運1986年與德國敦豪成立合營公司,在中國國際快遞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中外運敦豪航空運輸 來源:DHL)
(三)中國物流集團:今年首次進軍航空貨運
國際快遞的主要依託是航空運輸,今年上半年中國物流集團被曝成立國際快遞公司。為其進軍航空鋪路需求。
中國物流集團總經理廖家生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集團希望能獲取航空貨運牌照等特許資質。
中國物流集團第三大股東就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東航旗下東航物流也是中國最大航空貨運公司之一。
(一)成立航空貨運公司
2022年3月16日,中國物流集團旗下華貿物流與嘉誠國際、智都投資簽訂合作協議,聯合設立合資航空公司——嘉誠國際航空,該公司通過在廣州興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並且以航空物流倉儲、運輸、國際貨運代理等業務為核心業務,大幅增強航空物流供應鏈穩定性。
這成為中國物流集團布局航空運輸產業最上游,完善自有運力布局的核心舉措。
合資公司註冊地址為廣州市花都區,經營範圍包括航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普通貨物倉儲服務等一般經營項目和公共航空運輸、保稅倉庫經營等許可經營項目。
因為廣東貨運市場廣闊,所以選擇在廣東成立合資公司。2021年廣東省進出口金額佔全國比重21.1%,同時白雲機場與深圳寶安機場2021年貨郵吞吐位居全國前三,佔全國機場總貨郵吞吐量20.3%。
根據雙方3月簽訂的意向協議來看,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在廣州興建面積約五十萬平方米的「大灣區嘉誠國際航空貨棧」主樞紐中心,功能定位為粵港異地跨境貨棧樓,即將大灣區機場作業運營的環節前置到該主樞紐中心。
此次,設立航空貨運公司有助於華貿物流獲取稀缺的航空貨運牌照資源,高築中國物流集團在航空貨運領域的長期競爭優勢。
(二)牽手中郵東航
①中郵速遞:切入萬國郵聯體系。2月23日,華貿物流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約期限為兩年。
華貿物流是國際貨代央企巨頭,中郵速遞是國內第二自有全貨機大戶,雙方將在空運資源領域優勢互補,共同發揮專業市場營銷能力,降低國際運輸成本。
截至2022年7月,中國郵政航空目前自有全貨機規模34架,僅次於順豐航空的72架。國際航線達14條,覆蓋18個國家和地區。
不僅是全貨機運力資源,華貿物流還可藉此切入萬國郵聯體系,依託於中國郵政的包裹渠道資源,進一步拉長服務鏈條。
②東航物流:深化全球網路布局。3月15日,華貿物流與東航物流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結合華貿物流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東航物流的貨運能力,共同面向大型製造業客戶提供全球物流解決方案。
東航物流是民航混改第一樣本,在上海(2021年機場貨郵吞吐量第一)虹橋和浦東機場均設有運營基地,航線網路通達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截止2021年末,東航物流在冊全貨機數量達到10架,「十四五」末預計全貨機機隊規模將達到15-20架。
這是中國物流集團掛牌成立後在跨境物流板塊的重大動作。藉助於東航物流的貨站和運力資源,中國物流集團在全球網路布局將得以深化。
(作者: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