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振濤
2022年上半年結束了,在市場持續波動中,上半年基金走勢可以說是一個「V」字,年初以來的大幅下挫與近2個月以來的強勢反彈,形成了呼應。
德林社觀察公募基金市場上半年表現情況發現,在剔除掉巨額贖回擾動的情況下,全市場中排名靠前的幾乎被原油和大宗商品的QDII基金所包攬。
上半年全市場排名第一的就是嘉實基金旗下的原油QDII基金——嘉實原油(QDII-LOF)。受到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該基金在2022年上半年的漲幅達58.35%,持有者獲利頗豐。
而德林社還發現,剔除掉巨額贖回的擾動後,全市場表現最差的基金竟然也是一隻QDII基金,它就是國泰基金旗下的「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
據天天基金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國泰中國企業企業境外高收益債上半年凈值跌幅達40.36%,不僅在同類中排名倒數第一,全市場也是倒數第一。
分階段來看,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近6月跌幅達40.36%,近1年跌幅達49.89%,近3年跌幅達49.66%,近乎50%。從任何一個階段來看,該基金凈值都是下跌。
實際上,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從成立以來,該基金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成立於2013年4月26日,距今已經成了9年之久,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為吳向軍。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末,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的累計基金凈值為0.7209元,低於基金面值1元。這也意味著,從成立初就持有該基金的投資者已經長達9年時間虧損,9年虧損幅度達27.91%。
在基金社區,有基民吐槽,「全市場最差的基金,沒有之一,9年了,兒子都上小學了,還沒回本。」還有基民吐槽表示,「看長期3至5年一路下跌,這種現象很難過,今年更是暴跌,沒有基民能在這掙錢的。」
長期的虧損,也招來基民用腳投票,該基金資產規模大幅縮水。數據顯示,2013年成立初時,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的募集金額為8.06億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末,該基金資產僅為0.58億元,縮水規模達92.8%。按照目前該基金的狀態,很可能二季度規模還會縮水,進而可能成為一隻規模低於5000萬的「迷你基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該基金成立9年來還一直虧損呢?這恐怕與基金經理選擇的持倉有關。
德林社此前曾經寫過鵬華基金的尤柏年基金經理,管理的鵬華全球中短債(QDII)相關基金,因為重倉了房地產企業境外債,而導致了基金凈值大幅下跌,近1年內跌幅超50%。
由此來看,吳向軍管理的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恐怕也是持有境外的一些高風險債券。
通過梳理該基金近三年的年報,德林社統計到,2019年-2021年,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的前五大重倉債券清一色都是房地產境外債,包括融創中國、建業地產、恆大等。
而近年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房地產境外債頻頻發生逾期,這也導致了房企境外債的劇烈波動,進而導致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近年來凈值下跌。
也許是為了平衡風險,2022年一季度,吳向軍拋棄了大部分房企境外債,而選擇了持有部分銀行境外債,比如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等境外債券。
然而,近半年時間來,這些銀行境外債的市場價格也呈現下跌狀態。
Wind數據顯示,交通銀行發行的境外永續債(XS2238561281),從2月11日的中間價103.2元下跌至6月30日的98.07元。
這意味著,吳向軍這波似乎又踏錯了節奏,進而也導致了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凈值進一步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資者在沒有看懂國泰中國企業境外高收益債的投資運行情況下,就盲目的購買了該基金。以為名稱中帶有「高收益」3個字,就能獲得不錯收益。
實際上,「高收益債」也預示著高風險,風險和收益幾乎是對等的。投資就是一種修行,在投資前一定要熟悉所投資的標的,否則虧損將是自己。
對於這隻年內跌幅40%的QDII型債券基金,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