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嘉慧 攝影報道
飲食是一個城市頗具生活氣息的名片,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美食。對於滄縣人來說,丁府御封奇美香腸既是他們日常餐桌上的下飯神器,也是節慶典禮時的饋贈佳品。
古法傳承
在位於滄縣崔爾庄的丁府御封奇美香腸工廠里,十幾名工人正在流水作業。在這裡,能夠探尋到奇美香腸流傳百年的奧秘。
工廠里,是奇美香腸最年輕的傳人丁闊熟悉的味道。純瘦的新鮮豬肉被絞得分外細膩,加入丁氏祖傳的獨家配料充分攪拌,各種配料之間、配料與豬肉之間,各異的味道相互激蕩、融合,孕育出丁氏香腸獨有的味道。灌腸,要將攪拌好的肉灌入細長的羊腸衣,難度很高,必須由經驗豐富的灌腸師傅手工完成。隨後,剪切、整形,長短粗細不均的腸子變得苗條而勻稱。
接下來,自然的力量將要接替人力。正午的陽光充足而炙熱,一排排的香腸整齊地掛在架子上,經曆日曬、風乾,水分逐漸蒸發,柔軟的香腸變得緊緻。遇上天氣欠佳,師傅們會將香腸轉移至烤房烘乾。下午兩點左右,香腸開始熏制,4口大鍋一起開火,干鍋熏制出的香腸香味不斷溢出,出鍋前,撒上一把白砂糖,紅彤彤的香腸立刻金光閃閃。再經過一番包裝,當天,精美的香腸禮盒便能夠送到訂購的食客手中。
打開真空包裝的香腸,濃郁的香味立刻鑽入鼻腔、肺腑,暗紅色的香腸表面還結著些許油凍。稍一加熱,冷硬的香腸變得可人起來,紅了臉色,油潤可愛。夾起又細又長的香腸,一口咬下去,立刻被酥脆的口感驚艷,脆脆的腸衣包裹著緊緻的瘦肉,頗有嚼勁,濃郁而多重的肉香漸次引爆味蕾,單吃便足夠美味。若是加到蒜薹等蔬菜里爆炒一番,或是搭配著清淡黏稠的米粥,即便退為配角,這小小香腸也能反客為主,釋放出獨有的咸香滋味。正如丁闊所說的,「這麼多年來,奇美香腸一直保持著古老的熏制方法,保留著原始的味道」。
百年傳說
相傳丁氏香腸創始於清朝雍正年間,乾隆帝南巡時,紀曉嵐曾將其進獻給乾隆,乾隆贊其風味奇美,因以得名。
雖然丁氏製作香腸的手藝早已有之,但在丁闊的爺爺丁桂芳少時,奇美香腸還是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生產。「那時,每逢婚喪嫁娶,很多崔爾庄百姓會買香腸作為禮品,有條件的人家往往會選擇純瘦肉製作的奇美香腸。後來,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買奇美香腸作為訂婚禮、彩禮的人家越來越多,這也漸漸成了本地的風俗,寓意著長相廝守。」因為崔爾庄人的這份信任,丁家人對奇美香腸的製作要求更加嚴苛。
在丁闊的父親丁金全接手後,建立工廠,改革管理,奇美香腸實現了規模化的生產。「大家看重的是味道,我們傳承的是手藝,我們始終保留著機械生產替代不了的手工操作。」如今,奇美香腸在崔爾庄有3家店,一家工廠,為市區多個商家供貨。丁金全注重生產質量,也兼顧品牌宣傳,為丁府御封奇美香腸註冊了商標。2019年,滄州奇美香腸被列為燕趙老字號保護名錄項目。
代代堅守
現年51歲的丁金全,作為丁府御封奇美香腸的當家人,對香腸的選材、製作、銷售各個環節嚴格把關。每天下午,香腸出鍋,他都會親自品嘗,並從香腸的味道、色澤、口感等方面進行評估。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傳承自他的父親丁桂芳。
在丁闊看來,爺爺一生之中只做了一件事,生產了一種產品,也正是這一種產品傾注了爺爺一生的熱情。丁闊小時候,每每爺爺做香腸時,他總喜歡在一旁看著。做好的香腸要10根捆成一把,爺爺就手把手地教他捆香腸,「爺爺總說,老祖宗的手藝要傳承下去」。
如今,已經83歲高齡的丁桂芳雖然不管香腸銷售等事宜了,但對香腸味道的重視始終如一。他常常在店裡坐鎮,看到成品便會指導一二。閑時,丁桂芳總會一遍遍地默寫做香腸的配方,還讓丁闊背給他聽。「其實,配方有存根,大家都知道。但爺爺做了一輩子香腸,他看重這個,覺得自己不能忘了。」
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丁闊對奇美香腸也充滿了感情,他希望能將香腸禮盒進行細化,並把奇美的品牌推廣出去。
奇美香腸百年不變的味道中,蘊藏著丁家人對質量的堅持與對品牌的專註,更離不開祖孫三代的傳承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