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20日,喬治五世國王去世,長子愛德華繼承了王位。可是新君繼位之後,媒體和大眾對伊麗莎白的關注度卻不降反升,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國王雖然是國家的最高元首,也僅僅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虛位元首」。但是,為了表達對國王的尊重,但凡政府發布的文件或者條例,都要象徵性地經過國王的簽字。
愛德華八世
根據愛德華八世的私人秘書亞歷山大·哈丁回憶,愛德華剛繼位的時候,的確勤於政務。除了正常簽署政府送來的文件,他常常還會在文件上寫上自己的意見。但是這種熱情在幾個月之後就逐漸消失了。
我們再來看看愛德華八世的照片。他看上去容貌清秀、溫文爾雅,但實際上是個性格非常執拗,而且骨子裡帶著叛逆的男人。因此,每當他的意見與內閣發生矛盾時,他的反抗情緒就會非常明顯,甚至公開與政府內閣唱對台戲。最後發展到,政府送來的文件他根本就不看、也不簽字,有時候這些文件上還會留下讓人尷尬的紅酒印。
愛德華八世
這樣的行為,很快就傷害到了政府對他這個新君的信任。但是,最讓英國民眾無法接受的,還是因為他和辛普森夫人的戀情。在大家看來,老國王去世以後,他表現得更加肆無忌憚。不僅小報記者常常拍到他們倆出雙入對的照片,他甚至公開表示,要娶這個女人為妻。
愛德華八世與辛普森夫人
要讓這個離過婚的女人當王后,這是英國民眾絕不可能接受的。當時,有不少旅居在美國的英國人寫信給英國首相,說因為國王和辛普森夫人的關係,讓英國的聲譽在美國人眼中急劇下降。有的英國民甚至覺得,王室的尊嚴和道德權威,已經被愛德華八世丟進了垃圾桶。在沸騰的民怨聲中,愛德華八世必須在王位和辛普森夫人之中做出選擇。
愛德華八世與辛普森夫人
1936年12月5日,愛德華八世通知首相同意遜位。10日,他通過廣播向全國人民發表了告別講話。
次日,按照英國王室繼承順序規則,沒有子女的愛德華八世,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伊麗莎白的父親艾伯特。艾伯特正式繼任國王,成為喬治六世。
喬治六世
縱觀整個英國王室的歷史,還沒出現過哥哥沒有繼承人,最後傳位給弟弟的情況。可是現在,史無前例的情況發生了。大伯遜位,父親登基,伊麗莎白好像離王位更近了一步。
即便如此,這個時候伊麗莎白繼承王位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為,只要父母給伊麗莎白生一個弟弟,那王位就必然會傳給兒子。那麼,對此,伊麗莎白父親喬治六世有何打算呢?
喬治六世對自己當時的家庭結構非常滿意,他非常寵愛兩個女兒,甚至不希望妻子再為她生兒育女。最重要的是,在他心裡,已經產生了要把王位傳給伊麗莎白的念頭。喬治六世在伊麗莎白很小的時候,甚至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說過,伊麗莎白很有帝王相,她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自控能力非常強。
喬治六世曾這樣表達對女兒伊麗莎白的期許:我在她身上,彷彿看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影子,彷彿看到一個偉大的君主正在誕生。我們需要不一定是男孩當國王,她會做得更好。
女王與父母
因為對伊麗莎白有著深切的期望,所以喬治六世在對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十分用心。就拿給女兒挑選政治讀物來說吧,喬治六世在親自閱讀了十多本周刊之後,才慎重地將一本名叫《笨拙》的周刊推薦給了女兒。因為這本雜誌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介紹政治要人和分析時政,所以伊麗莎白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勁。
不僅如此,他還把女兒送進了著名的伊頓公學。要知道,這可是英國最著名的中學,綜合實力在全英國排名前十,先後出過20位英國首相,是名副其實的「精英的搖籃」。由此可見,父親對伊麗莎白寄予厚望。
女王與父母和妹妹
可是,伊麗莎白的學習才剛剛開始,戰爭就不期而至。1940年,德國展開對英國的閃電空襲,白金漢宮數次被炮彈擊中。首相丘吉爾曾建議從精銳部隊中拔出一些人來保衛白金漢宮,但被喬治六世拒絕了,他認為這些寶貴的兵力應該派往更需要的地方。身為國王,他數次冒著生命危險,帶著妻子去視察轟炸最為嚴重的城市。他還5次到國外巡視戰場、鼓舞士氣,人們親切地稱他為「不下火線的國王」。
父親的身體力行,讓14歲的伊麗莎白深切體會到了君王的責任,也更加明白了王室對於這個國家的重要意義。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她的心底油然而生。戰爭和苦難,讓這位未來的君主迅速成長。
就在這一年,14歲的伊麗莎白第一次通過廣播發表了公開演講。在演講中,伊麗莎白表示:數以千計的人不得不離開家庭,不得不與父母分離。我和我妹妹瑪格麗特,為你們難過。我們知道和自己最愛的人分離是什麼滋味。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切最終都將好起來,上帝會保佑我們並給我們勝利與和平。
14歲的伊麗莎白第一次通過廣播發表了公開演講
這段講話通過廣播,散播到了英國的每一個角落。安慰了戰爭中的孩子,也感動了所有的大人。在這次演講之後,伊麗莎白在英國民眾心目中,不再只是個明星般的公主,而是一名足以擔負起國家重任的王室成員。
然而,伊麗莎白想做的,還不僅僅只是這些。她一心期待著,能親手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伊麗莎白如何實現自己為國服務的心愿?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我們繼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