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海泳希望更多人能夠知道他的「藝名」陳挑戰。
這個名字最近火遍了整個中國籃球圈——陳挑戰的每一個模仿視頻幾乎都被各大體育平台推送,動輒流量過百萬。
模仿球星的經典動作,其實並非一件新鮮事。差不多5年前,一位叫做布蘭登·阿姆斯特朗的NBA落選秀將這種模仿視頻變為一股時尚潮流。隨後幾年,全世界各地、各種膚色、不同年齡的「模仿帝」層出不窮,但他們大都模仿的是NBA球星。
這麼多年,能夠將CBA球員的動作和神情模仿得惟妙惟肖,只有陳挑戰一人。
「模仿其實沒有什麼竅門,真的,應該靠得是天賦,我的模仿能力完全遺傳我媽。」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陳挑戰的表達簡單、直接卻不失幽默,和他模仿視頻的風格如出一轍。
「我想成為演藝圈裡最會打球的藝人之一。」

模仿王哲林暴扣和走路動作。
不可超越的「大王」模仿秀
不少中國球迷在網路上認識陳挑戰,都是因為模仿王哲林的「九大名場面」。
在那個短短1分鐘的視頻里,陳挑戰把王哲林最經典的背身單打、運球過人、隔人暴扣和關鍵三分都模仿了一遍……甚至連那個在罰球線上「飛吻」的經典畫面,也被陳挑戰刻畫得入木三分。
很快,這段視頻就傳到了「大王」王哲林的朋友圈裡,看到自己被一頓「惡搞」,王哲林卻開心地轉發了這段視頻以及「九大名場面」的動圖表情。
「王哲林本人也轉發到了他的朋友圈,雖然沒有在評論區跟我互動,但是能夠得到他本人認可我已經很開心了。」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福建廈門人,陳挑戰自己說正是因為熱愛這支球隊並且一直支持王哲林,才能夠將這「九大名場面」模仿得如此到位。

模仿王哲林三分。
事實上,除了王哲林的親自轉發,網友的評價足以證明陳挑戰的模仿得有多麼傳神——「有內味兒了」、「像漫畫一樣抓住人物特點」、「只是叫你模仿,沒讓你超越」……
就連常常跟王哲林在國家隊配合的趙繼偉都給陳挑戰送上了官方認證:「我看了他的視頻,太有才了,模仿大王不可超越,我就說這麼多了。」
「其實我很早就想模仿王哲林了,很多人都說我的身材比例和『大王』很像。」聊起模仿王哲林的前因後果,陳挑戰自己也忍俊不禁,「以前沒有想到好的創意,後來想到創意了,就馬上拍出來製作。」
看到這條短短一分多鐘的模仿視頻能夠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瀏覽和轉發數百萬次,陳挑戰自己頗為欣慰,「說實話,國內的聯賽關注度還是不高,我也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宣傳CBA,為宣傳中國籃球出一點點力,能夠幫到一點點忙,我就很開心了。」

模仿王哲林噴垃圾話。
模仿「詹皇」流量過千萬,認真的人最可愛
過去兩年時間裡,陳挑戰模仿過100多位籃球明星,包括CBA的趙繼偉和陳林堅,NBA的喬丹、詹姆斯和科比,甚至還有中國女籃的韓旭和李夢。
如果說,模仿王哲林幫助他走上「巔峰」;那麼,模仿「皇帝」勒布朗·詹姆斯則是幫助他真正闖進球迷視野的敲門磚。
撒鎂粉、走霸王步、扛著防守隊員完成上籃、拉杆反身暴扣……陳挑戰在兩分半的視頻里將詹姆斯幾乎所有的經典動作都模仿得淋漓盡致。
「受關注最高的還是詹姆斯那條視頻,最開始漲粉的時候就是模仿詹姆斯,到現在播放量最多的也是那一條。」談起這條模仿「詹皇」的視頻,陳挑戰也頗為自豪,「光是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已經超過1200萬了。」

模仿王哲林運球快攻。
陳挑戰最初並沒有估計到,他的一條視頻就可以在社交網路上掀起如此波瀾,他只是想認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細緻地做好。
「最開始拍模仿視頻的時候,我甚至沒有看過任何集錦,單憑自己的想像與認知,後來發現雖然效率高但是內容質量很一般。所以後來我想把它做好,就開始改進,每一期都會做好策劃,寫好稿子,找好模仿的球星視頻集錦。」
陳挑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並沒有什麼團隊,視頻里的小夥伴都是村子裡的鄰居,有時候找不到人,就自己架一個機器,一個人完成。
也正因如此,當被問到疫情對他的模仿事業有什麼影響時,陳挑戰笑了,「疫情反而讓大家都待在家裡,有更多人有時間來幫我一起演,一起拍。」

模仿詹姆斯撒鎂粉。
用陳挑戰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比較追求細節和完美的人」,所以一個一兩分鐘的視頻,他通常會拍上一兩個小時,「時間基本上耗在和小夥伴綵排上,有時候需要他們表演和創意,很多進球我都要看一遍,不滿意就重新再拍,直到滿意為止。」
陳挑戰懂得如何去抓住這些球星的特點,包括他們的動作、神情、走路的姿態,甚至連髮型和胡型,他都希望做到一模一樣。
「很多球星的球衣太貴了,有的想買也買不到,而且這些只是道具,我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很多都是自己做。」
於是乎,他在模仿羅斯的時候,自己做了「臟辮」;模仿哈登的時候,淘寶了「大鬍子」,模仿詹姆斯的時候,自己找來了一套「短寸頭+絡腮鬍」……至於那些球衣,他就乾脆找來相同顏色的普通球衣,直接貼上手寫的數字型大小碼。
不承想,這些「簡單粗暴」的道具,反而成了視頻中的另一個亮點,不少網友邊看視頻邊調侃:「這數字貼得都快被風吹跑了」、「臟辮哪裡買的,我也想搞一個」、「韓旭的馬尾辮太飄逸了」……

模仿詹姆斯暴扣。
「什麼臟活累活我都干過」
陳挑戰其實可以從更早就開始自己的模仿事業,但是他在2017年參加一場籃球比賽的時候,肩膀不慎脫臼,只能進行手術,然後休整了一年多時間。
「一開始看到美國那個模仿帝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有趣,很想嘗試了。」陳挑戰自己回憶,在肩膀還沒完全恢復的時候,他就已經憋得「全身都覺得癢」,然後就在家旁邊的空地搭起了一個可升降的籃架,開始進行投籃練習。
「模仿的這個想法拖了一年多,但是大部分事情只有開始沒開始,沒有遲不遲。」
性格開朗、談吐幽默的陳挑戰在聊天時總是時不時會說出幾句這樣頗有深意的話,透著一股與26歲有些不相稱的成熟。
的確,對於那些只是透過一兩分鐘的模仿視頻才認識陳挑戰的網友來說,他們很難了解陳挑戰那份豐富卻略帶苦澀的人生經歷。
1994年出生的陳挑戰,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福建廈門翔安區的雲頭村裡。這裡一直被稱為「最美鄉村」,只不過,陳挑戰的青澀時光卻沒有那麼「美麗」。

陳挑戰夜跑訓練。
「我高中就輟學了,然後去了廈門島內的牛排餐廳當服務員,我也發過傳單,然後一滿18歲就報考了駕校,然後去一個大型食品公司當搬運工。」
陳挑戰並不避諱談論他的打工經歷,這激勵著他一路向前,「那時候搬貨,一次搬4箱飲料,經常搬上沒有電梯的六七樓,幹了一年,每個月也就2000多元。」
後來,陳挑戰還幫家人看過五金店,也跟著親戚開公司跑業務,還嘗試跟著父親的朋友承包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廚餘垃圾回收,「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冷凍庫里的味道,反正什麼臟活累活我都干過,就是感覺沒有前途。」
關於年少的回憶,籃球是另一部分不可抹去的記憶。身高184公分的陳挑戰,曾經希望靠著籃球闖出一片天地,但嚴重的傷病卻成了他的最大敵人。
「高中以前受的傷太多了,兩個手都因為打球骨折過,右邊肩膀還裝了5個螺絲。受傷了最難受的其實是家人。」
「對籃球的愛已經流進血液了,也是因為愛籃球,我右手骨折之後就練左手,現在才可以在模仿的視頻里用左手投籃。」

模仿喬丹。
最喜歡的模仿視頻,永遠是下一個
15年的練球經歷,培養了陳挑戰那份不服輸的精神。陳挑戰自己說,他之所以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藝名」,正是因為他「覺得人生短暫,我想過得精彩一點,去挑戰很多東西。」
只不過,相比於過去幾年的人生經歷,陳挑戰的這次「挑戰」頗為成功。
光是在抖音,陳挑戰如今已有超過44萬的粉絲。在超過90條的短視頻里,他的大多數模仿視頻都可以贏得網友們超過一兩萬的點贊。
這段時間,「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的紀錄片《最後之舞》在網路上熱映,陳挑戰也藉機「蹭了一波熱點」,那個「複製喬丹經典時刻」的短視頻,在抖音上為他贏得了超過17萬的點贊。
不過,最令網友們喜愛的卻是布澤爾在公牛時期因為慶祝進球不慎擊中裁判「要害」的模仿視頻,那一條的單贊已經超過了40萬。
火遍籃球圈也給他在社交網路上帶來了「一點點收入」,但是這些都沒有改變他如今的生活,「只不過大家現在知道我是個籃球博主而已。」

模仿喬丹絕殺。
自從走上模仿這條路,陳挑戰就開始在醞釀自己的「下一個挑戰」,「我希望通過模仿讓更多人認識我,甚至是一些影視公司能夠關注到我,然後會有導演來找我嘗試一些角色。」
這其實也是他的一個夢想,「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當演員或者歌手,我想當演藝圈裡最會打球的藝人之一。」
陳挑戰曾經「自編、自導、自演、自唱、自拍、自剪」了趙雷的一首民謠《不想長大》,但是因為內容上不夠完美,他沒有發布,「或許過一段等到時機成熟了,我會發布。」
他的一位從事策劃的朋友看了他自製的音樂錄音帶,肯定了他的能力,然後就找他去參演了一部短視頻,他在視頻里扮演一位籃球少年的「老父親」,一路陪伴少年成長。
「我就是去幫忙,都是免費的,我當作自己鍛煉一下,也希望更接近自己的夢想。」
籃球、模仿以及短視頻……這就是陳挑戰現在的人生,對於未來,他抱有很多想法,而過往的經歷讓他明白腳踏實地才能有所突破,正因如此,他現階段還希望做出更多更好的模仿視頻。
「我有很多自己喜歡的模仿視頻,但是最喜歡的,永遠是下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