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2022年09月27日18:01:10 熱門 1038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我們已經身處一個被數據包圍的世界之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數據是現代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沒有數據的工業互聯網就像無源之水,只是空中閣樓。

新三板在線研究院 · 文/陳睿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新三板在線研究院核心觀點

1、感測器作為整個物聯網的末端,潛在需求量很大。國內感測器行業對進口的巨大依賴已成為我國發展物聯網的瓶頸,隨著國家明確的扶持政策出台,進口替代率將進一步上升。

2、我國感測器行業布局多點開花,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東北、中部均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3、根據工信部的預測,到2018年,中國感測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610億元,據此可以測算出國內感測器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約29.56%。

4、多家新三板企業已切入感測器產業鏈的八大環節中,MEMS智能感測器成未來新看點。

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我們已經身處一個被數據包圍的世界之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數據是現代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沒有數據的工業互聯網就像無源之水,只是空中閣樓。

無論是當下熱門的雲計算、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無一不是建立在龐大的數據樣本之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感測器將是未來萬物互聯的核心基礎。當前,全球信息技術發展正處於跨界融合、加速創新、深度調整的歷史時期,呈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特徵。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興起,推動計算架構、模式及智能感測出現重大轉折,市場應用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

此外,我們還看到為了推進整個感測器產業的發展,《智能感測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已獲部長辦公會正是審議通過。《指南》共提出一個總體目標和四大主要任務。

1、感測器行業前沿動態

  1.1政策指引《智能感測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

圍繞未來發展需求和趨勢,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按照工信部部黨組的要求,經過框架編製階段、組織調研階段、修改及徵求意見階段後,《智能感測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於2017年1月經部長辦公會正式審議通過。

據了解,《指南》的編製目的就是為了緊抓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聚焦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製造、汽車電子等重點應用領域,有效提升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推動我國智能感測器產業加速發展。

根據《指南》,總體目標是,到2019年,我國智能感測器產業取得明顯突破,產業生態較為完善,湧現出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國際先進企業,技術水平穩步提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供給能力有效提高。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壯大;二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三是生態體系基本完善。

《指南》涉及四大主要任務:

一是補齊設計、製造關鍵環節短板,推進智能感測器向中高端升級。

主要是開展設計、製造、封測和集成技術研發,強化前沿技術戰略布局。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在智能感測器設計集成技術方面,推動基於MEMS工藝的新型智能感測器設計技術的研發;提升MEMS感測器集成化水平;研發具備信息採集、存儲、計算、判斷決策等功能的智能感測器;推動感測器由分立器件向系統整合、應用創新方向發展。在製造及封裝工藝技術方面,推動研發主流和特種MEMS工藝技術;推動深硅刻蝕、薄膜沉積、薄膜應力控制等核心製造工藝升級;推動圓片級封裝、3D封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二是面向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健康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智能感測器應用示範。

加強消費電子智能感測器一體化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完善新型高端汽車智能感測器布局。推進工業智能感測器智慧應用。拓展醫用智能感測器應用領域。

三是建設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標準、知識產權、檢測及公共服務能力,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建立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其建設目標是:通過建設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成果,培養一批複合型創新人才骨幹,設計與製造技術達到國際水平。主要任務是:突破敏感材料、關鍵工藝、軟體演算法等發展瓶頸;研發深硅刻蝕加工技術、圓片級鍵合技術、集成電路與感測器系統級封裝技術、通信傳輸技術等共性技術;積極布局新型智能感測器。研發適用於消費電子、工業、農業、交通、生物醫療等行業的量大面廣智能感測器以及面向航天航空、深海探測等特殊應用的智能感測器產品。建立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機制。

四是合理規劃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圍繞智能感測器產業、技術、智力資源比較豐富地區,打造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產業集聚區,推動重點側翼地區產業發展。引導智能感測器產業組織方式向虛擬IDM模式或IDM模式發展。開展產業鏈升級行動。

1.2召開院士級別會議

2018年3月21日,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專家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范書建參加會議並講話。中國工程院柳百成院士,中國科學院鄭有炓院士、祝世寧院士、王曦院士、楊德仁院士、李儒新院士和中國工程院中國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中電海康研究院院長趙建坤、華潤微電子副董事長陳南翔等9位專家,以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總工程師張英、中芯國際和上海華虹等有關單位代表30餘人參加會議。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和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瀟分別彙報了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建設方案。與會專家就兩個創新中心建設方案中的定位與目標、人才培養、創新成果擴散、專利保護機制、發揮聯盟作用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1.3互聯網大佬新動向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2018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宣布,阿里巴巴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IoT(InternetofThings,物聯網)是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後新的主賽道。胡曉明表示,阿里雲IoT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阿里雲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台設備。

為了實現萬物互聯的設想,各種感測器,如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感測器等將成為整個物聯網中的關鍵一環。

2、國內感測器產業分布及市場

2.1產業分布情況

我國感測器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並逐漸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瀋陽和西安等中心城市為主的區域空間布局。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2.2國內市場2018年將達2610億元

我國感測器產業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高端產品自給率不足。截至2013年底,我國從事感測器的研製、生產和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共2000多家,從事微系統研製、生產的企業有50多家,產品種類共計6000多種,年總產量40多億隻,市場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

感測器行業屬於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早期,我國的感測器業務未能受到高度重視,發展緩慢,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從智研資訊統計的數據看,2015年,全球感測器市場仍然被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佔據。2015年,美、日、德三國感測器佔據全球感測器市場份額分別為29.0%、19.5%和13.0%,合計佔比為60%。

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感測器進口替代正在加速。2014年,我國感測器進口佔比約為80%,感測器晶元進口佔比約為90%。2016年,敏感元件與感測器大約60%依賴進口,核心晶元約80%以上依賴進口,進口依賴程度明顯改善。

在市場規模方面,全球感測器市場規模多年來保持穩定高速增長,2010年,全球感測器市場規模僅為720億美元,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159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7.2%。工信部預計到2018年,全球感測器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660億美元。近年來,國內感測器市場也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中國感測器市場規模僅為400億元,2015年達到1200億元,根據工信部的預測,到2018年,中國感測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610億元,據此可以測算出國內感測器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約29.56%。

3、產業鏈及布局公司

根據中國高端晶元聯盟和中國信通院發布關於智能感測器的產業地圖,智能感測器行業是一個具有高技術壁壘的行業,且產業鏈也比較長。具體包括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軟體、晶元及解決方案、系統/應用八個環節。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研發環節,是整條產業鏈中技術難度最高的環節,因此國內外大多選擇了依靠高校和大型研究所的研發力量。如國外有歐洲微電子研究中心、國內則有中科院微電子所等。

設計環節,該環節與研發相比,開始出現商業性質的公司。國內方面,上市公司代表主要有歌爾聲學、高德紅外、士蘭微、匯頂科技等;新三板代表公司則有納芯微等。

製造環節,國內主要群體是港股和主板公司,如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等。

封裝環節,國內的A股公司和台灣公司各佔半壁江山,A股主要代表公司有晶方科技、華天科技等;台灣上市公司主要代表有同欣電子、力成科技等;新三板代表公司有紅光股份、高華科技等。

測試環節,國外公司主要有亞德諾半導體、應美盛等。國內公司有共達電聲、上海華嶺、深迪半導體等。

軟體環節,國外公司主要有博世、樓氏電子、意法半導體等。國內公司主要有飛智、速位科技、深迪半導體等。

晶元及解決方案,國外主要有英偉達、蘋果、三星等。國內主要公司有小米、海思、君正等;新三板公司代表有尚沃醫療、利爾達、奧迪威等。

應用環節,國外公司主要有蘋果、三星、索尼等。國內主要公司代表有華為、中興、小米、聯想、TCL等。

4、新三板公司研究

  4.1感測器企業概況

根據新三板在線研究院的統計,新三板感測器企業共有48家。2017年預期年平均營收1.65億元,平均凈利潤1457萬元。其中,年營收超過1億元的共有13家;營收在5千萬至1億元的有10家;營收不足5千萬元的共有25家。

從營收排名角度看,晶元研發和製造型企業的收入處於中上水平,而純軟體類的企業營收則普遍不足3000萬元。

從成長性角度分析,48家公司營收增速的平均值達到了35.7%,好於大多數新三板行業。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4.2精選公司

  高華科技833425.OC——新三板MEMS龍頭企業

公司從事MEMS敏感晶元封裝、感測器、變送器的研製生產、軟體開發及銷售、系統集成、一般商品貿易業務。

公司現有較強的研發與工藝團隊,掌握核心技術與工藝,並與世界知名感測器企業保持了緊密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公司目前擁有6項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公司在國內MEMS感測器行業擁有明顯技術優勢。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翼捷股份430234.OC——100%自主知識產權,性能國際領先

公司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感測器的專利技術與生產能力,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能從基礎紅外器件、紅外氣體感測器到紅外終端產品(檢測儀錶與分析儀器)均實現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企業,產品性能指標到達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擁有一支高素質、從業經驗豐富的管理和技術團隊,擁有多項專利保護的核心技術,公司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國際認證機構SGS的認證,產品通過了公安部消防產品合格評定中心、上海市技術監督局計量檢測中心、國家防爆產品檢測中心等權威機構的檢測及認證,部分產品還通過美國UL實驗室的安全產品認證。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氣體檢測及標定實驗室、環境實驗室、全自動SMT生產線,擁有眾多的檢測儀器及專有設備。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開特股份832978.OC——專業汽車感測器生產商

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汽車的感測器、功率模塊/電阻、執行器、控制器等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擁有一批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專以上的工作人員占公司總人數40%;配備有先進的開發、生產、檢測、試驗設備,擁有SMT全自動生產線,模具製造和注塑,產品組裝等生產過程的能力。2004年通過德國TUV公司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感測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 天天要聞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信息撰寫,本研究院不保證該等信息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信息、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院於本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院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院對本聲明條款具有唯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線研究院。研究員:陳睿。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在線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