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顯示驅動晶元缺貨。目前市場預期面板價格漲勢將持續到二季度末,這也意味顯示驅動晶元可能也將缺貨到年中,顯示驅動晶元價格或將迎來第二波上漲。
受晶圓代工與封測廠費用持續上漲趨勢影響,自去年四季度開始,顯示驅動晶元陸續漲價,漲幅度多在15%~20%。市場也持續關心,無論8吋或12吋代工廠,下半年可能再調漲價格。有業內人士透露,幾乎每周都在跟代工廠協調產能,價格也是儘可能和客戶反映,協助客戶解決產能吃緊的問題。
多數業者認為,產能吃緊的狀況恐將持續一段時間,只能持續與不同供應商協調,希望能分散來源、增加產能,受8 吋產能不易擴張的態勢,加上市場需求續旺,因此需要關注的是,下半年是否再有第二波價格上漲。
就需求面來說,大尺寸與中小尺寸顯示驅動晶片今年需求都將優於去年,大尺寸在宅經濟帶動IT 產品等應用需求增,中小尺寸更是在5G 手機今年爆發的趨勢之下同步旺。
至於產能方面,台灣驅動晶元廠商包含聯詠、敦泰、天鈺、矽創、奇景光電等,各自具有不同的競爭優勢與展望。聯詠屬聯電集團、天鈺則有鴻海集團的夏普8 吋晶圓代工廠支援,使營運腳步比其他同業站得更穩。

敦泰則率先坦承受台積電砍產能的例子,敦泰過去投片聯電,但產能排擠之下,造成2018 年營運遇逆風,之後開始投片台積電,近兩年營運表現明顯增溫。
但車用晶片生產排擠之下,使得敦泰今年下半年的產能量小部分被台積電縮減,市場認為,由於台積電相當重視與客戶的關係維持,因此影響程度應有限,且敦泰全年產能量仍優於去年水準。
至於矽創、奇景光電則同與夥伴維持緊密的關係,持續協調相關產能,以因應未來客戶需求。
財務數據顯示,聯詠1 月營收81.22 億元新台幣,創歷史單月新高表現,且公司也公布自結獲利,單月稅後凈利達16.17 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14.3%,每股盈餘達2.66 元新台幣。市場樂觀預期,今年聯詠營收有望再戰新高,獲利表現有實力拚賺三個股本。
天鈺1月營收也同步創新高,來到13.92 億元新台幣,稅後凈利達2.42 億元新台幣,每股盈餘達1.3 元新台幣。法人也認為,全年除了顯示驅動晶元動能,新品TDDI、OLED 驅動晶元等新品也可望貢獻放大,營收可望創高,獲利更是挑戰一個股本。
可以觀察的是,聯詠、天鈺挾著母公司的支持,產能到位,使1月營收創高,而矽創、敦泰1月營收則同步小幅月減,多少受到產能吃緊所影響,但年增幅度都繳雙位數。
整體來說,驅動晶元今年上半年供不應求,加上產品價格調漲之下,使得驅動晶片設計公司上半年營運表現,可望維持過去旺季規模的高檔水準,但下半年就得持續觀察是否出現過度下單(overbooking)出現,以及產能狀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