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2022年09月17日21:07:03 熱門 1443

北京晚報 | 記者 張驁 方非

「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唱戲的離不開百順、韓家潭。」一句京城民諺,道出了西城與國粹京劇之間的關係。二百多年前,為慶祝乾隆皇帝八旬壽辰,揚州鹽商組織三慶徽班進京演出,諸多徽班緊隨其後,陸續到京,最終形成了「四大徽班進京」的盛況。由於清軍進入北京城後,禁止漢人住在內城,因此,徽、漢、昆、京、梆的藝人來京多住於南城(現西城),久之,大柵欄、椿樹、廣內、牛街陶然亭先農壇、天橋等地區,逐漸形成梨園界的聚居地。二百餘年沿襲,祖孫師徒傳承,或者姻親蒂結,西城成為了京劇發祥地。

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 天天要聞

「會館有戲——中秋昆韻話月明」專場活動在百年戲樓正乙祠舉行。觀眾們在悠悠崑腔中,盡享傳統文化節俗的魅力。

發祥地 正乙祠

戲樓「活化石」 再響鑼鼓

中秋月明之夜,西城一處小衚衕內,絲竹管弦此起彼伏,伴月而奏頗有一番意境。一輪明月升上天空,照在「正乙祠戲樓」的鎏金匾額上,讓這座有著三百餘年歷史的老戲樓「容光煥發」。這裡正在舉行「會館有戲」中秋賞月、聽戲活動,正在做月餅、扮兔爺、聽著似懂非懂戲腔的孩童並不知道,他們所在的位置,曾是諸多京劇、崑曲宗師、泰斗們走紅之所。

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 天天要聞

正乙祠戲樓重張。

沉浮

不聞皮黃聲 再無賞戲人

坐落於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的正乙祠原是明代的寺廟,清康熙年間,浙江銀號商人集資建了祠堂,供奉的是正乙玄壇老祖,就是「財神爺」。在祠堂里,藏著一座二層戲樓,布局緊湊,裝飾講究,這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無損的純木質戲樓,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室內劇場,被稱作「中國戲樓活化石」。

從誕生至今,無數名伶在此登台,幾多看客品戲中悲歡。正乙祠,在歲月的長河裡,成為了西城這片京劇發祥地的明證之一。

「這兒最早是唱崑曲的,後來徽班進京,西皮二黃結合,京劇成型了。位列『同光十三絕』的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多數人都在這兒駐演過。再後來梅蘭芳先生也常在這兒演。」聊起正乙祠和京劇的關係,戲樓經理張鵬滔滔不絕。

經歷過群星薈萃的輝煌,正乙祠也遭受過暗淡的時刻。自1860年起,正乙祠和京劇藝術幾度沉浮,戰爭時期,這裡被用來做過倉庫,後又成了煤鋪、學校……之後改為招待所,戲台也用磚砌了起來。後雖恢復了原貌,卻不聞皮黃聲,再無賞戲人了。演員、戲迷們都盼著,那起了停,停了又起的鑼鼓點,能在京劇發祥地再次響起來。

重張

經典唱腔起 喚醒老戲樓

「雨順風調萬民好,慶豐年人人歡樂……」今年4月19日晚,隨著一出崑曲吉祥開場戲《天官賜福》的上演,經典的崑曲唱腔「喚醒」了「沉睡」的正乙祠。能夠再次響起鑼鼓點,恰是北京打造「會館有戲」文化品牌和西城擦亮京劇發祥地雙重努力的成果。

去年下半年,北京市開始推動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舊址,打造「會館有戲」文化品牌。如今,顏料會館、臨汾會館等舊址陸續上演文藝演出,正乙祠也迎來了重張的好時機。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將正乙祠戲樓交由北方崑曲劇院修繕、運營及使用。修繕一新的正乙祠,依然保有古戲樓的傳統風貌,在細節之處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比如院內裝飾牆上的吉祥圖案、二樓牆上的《富春山居圖》、可感的LED冷光源。

北方崑曲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要將正乙祠打造成一個匯聚優質演出的平台,將來不僅要演《牡丹亭》、《長生殿》這樣的經典崑曲劇目,還會舉辦崑曲雅集、網路直播和戲曲文化講座,並邀請京劇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戲在這裡演出,吸引不同觀演群體走進正乙祠。

發祥地 梅蘭芳紀念館

京劇發祥地 遇見「梅蘭芳」

如果說正乙祠戲樓里承載的是崑曲和京劇的雙重「記憶」,那麼位於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的梅蘭芳紀念館保留的絕對是屬於京劇的「獨家記憶」。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自1951年開始,梅蘭芳先生在這處幽靜、安適的小庭院內度過了他生命最後的十年。2013年3月,梅蘭芳紀念館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卧室和起居室內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狀陳列。館內珍貴藏品眾多,包括劇本、圖書、字畫、信件等實物以及從清末至現代在各劇場或堂會演出的戲單。

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 天天要聞

在梅蘭芳紀念館舉辦的2022年「遇見梅蘭芳」活動,京劇表演藝術家們為觀眾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沉浸式國粹體驗。

沉浸

身臨其境體驗「天女」「虞姬」重現

一位從西城走出來的京劇宗師,一座承載了京劇發祥地記憶的四合院,「梅蘭芳」三個字讓無數愛好者、研究員,抑或是路過之人,都要走進紀念館,從故紙和老物件中,尋覓京劇興盛時的樣子,體味一代宗師的戲韻人生。可是,藏品雖多,卻唯獨少了那散花的「天女」,凄美的「虞姬」。

為了讓參觀者們在梅蘭芳紀念館遇見「梅蘭芳」,今年4月10日,「會館有戲」在這裡開鑼,梅派經典《天女散花》選段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束帛霓裳、皮黃聲里,不大的院落內,演員的表情神態、舉手投足,都「放大」在觀眾面前,拉近了戲曲與觀眾的距離。演員一呼一吸間將觀眾帶回了梅蘭芳在院中練功的時光。觀眾成了「戲中人」。

「身臨其境,演員們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特別吸引人,讓我深深地沉醉。」一位戲迷朋友激動地說。與此同時,徐悲鴻名作《天女散花》和專業演員的講解又讓大家來到戲外,更加全面地了解梅蘭芳生平事迹和藝術成就,以全新的視角感受京劇的無限魅力。

「梅蘭芳」回家了,沉浸式的體驗徹底激活了這座四合院,院內海棠依舊,「天女」「虞姬」再來。

有戲

品鑒精品劇目 特而精小而美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遇見梅蘭芳」沉浸式體驗更加突出「有戲」,充分體現了「會館有戲」品牌「特而精,小而美」的特點。目前,2022年「會館有戲」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動已陸續在梅蘭芳紀念館、報國寺、福州新館等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場所呈現。

西城區還將根據會館舊址建築和空間特點,盤活特色會館空間資源,打造主題鮮明、內容多元、功能各異、「特而精,小而美」的沉浸式演藝空間,使「會館有戲」成為精品劇目品鑒入口、中國優秀戲曲文化展示窗口,讓更多文化精品走進群眾生活,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擦亮「京劇發祥地」文化名片,繁榮興盛首都文化,更好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 天天要聞

在梅蘭芳紀念館舉辦的「遇見梅蘭芳」活動,藝術家們為觀眾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沉浸式國粹體驗。

■國粹·傳承

話劇與戲曲融合 觀眾好評如潮

如果說場地是國粹的「殼」,那麼劇目本身就是「核」,想要擦亮京劇發祥地這張「金名片」,戲本身要叫座兒。

由於節奏、韻味和綜合藝術門檻,對於時下的青年來說,京劇似乎成了「不可觸碰」的古董,喜歡上它,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任何藝術想要發展,傳承,必須吸引年輕人,在保持精髓的前提下擁抱市場。」說這話的是今年58歲的松岩北京風雷京劇團團長,京劇武生名角。

北京風雷京劇團位於板章衚衕,劇團前身是「民樂社」,1971年更名為北京風雷京劇團。在這裡,松岩一干就是幾十年,而他的青年時代,恰是京劇「最後」的輝煌。2001年,37歲的松岩成為劇團歷史上最年輕的團長,在復排傳統戲的同時,他也開始尋思「破局」的方法。

2015年,他把梨園行的故事寫成話劇,以此吸引年輕觀眾,一部充滿濃濃梨園情的話劇《網子》亮相舞台,並引起轟動,其中的民國往事、梨園輓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演員精湛的演技,對京劇的創新性演繹,話劇表演形式與京劇戲曲文化的完美融合,都獲得了一致好評。

看完《網子》,老藝術家藍天野說:「感動莫名,早聽說很好,但絕對沒料到如此之好!」三年後,藍天野出任了松岩第二部話劇《緙絲箭衣》的藝術指導。

2019年至2022年間,他們的第三部《角兒》先後登陸首都劇場、台灣高雄社教演藝廳和國家大劇院。所到之處,觀眾排起長龍。

有人看後感動了,在「豆瓣」上留言:「看完話劇,想重新了解北京,了解京劇,也感恩風雷京劇團把京劇文化傳播得這麼好」;「風雷京劇團是北京西城最具有現代意識的劇團」。

聽到這樣的評價,松岩有一絲安慰:「我就是希望找一個連接點,讓年輕人覺得京劇並不遙遠,所謂的現代意識,也不過是風雷的特點決定的,我們必須要劍走偏鋒,想在前、走在前。」

松岩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這不,幾天前,風雷京劇團將懸疑劇與京劇元素巧妙結合,推出京話劇《戲悟》。看到外地觀眾在微博上留言「求巡演」時,松岩笑了。

■國粹·繁榮

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 天天要聞

在東椿樹衚衕南口立起了一座古香古色的牌樓,牌樓前還有一座戲曲人物雕塑,烘託了宣南文化底蘊。

京劇發祥地,再聞皮黃聲,西城區藏著兩條國粹文脈 - 天天要聞

在京劇發祥地——地標石廣場,「京韻劇源·西城2018京劇發祥地藝術季」活動的Logo及主題曲正式發布。

推出專屬標識和旅遊線

戲院煥新形式創新 不變的是文脈傳承

作為西城文化「金名片」之一,京劇發祥地越「擦」越亮,隨著「會館有戲」、京話劇、票友大賽、京劇進校園等各方努力開花結果,西城區在今年推出了京劇發祥地專屬標識和南北兩條京劇發祥地之旅路線,為國粹繁榮再添一把「火」。

更加可喜的是,以京劇《大鬧天宮》為素材的三則公益廣告同期發布,讓更多年輕人在學習「文明養犬」「掃碼戴口罩」「禮讓斑馬線」等禮儀規範的同時,了解京劇,喜歡京劇。

戲韻悠揚,飄過二百餘載,在西城歷久彌新。戲院煥新、形式創新,不變的,是文脈的傳承,更是鑼鼓響起時,台下的那一聲「好!」

■「京劇發祥地」專屬標識

將「京」字做設計變形並結合京劇臉譜、服飾等進行設計融合,在此基礎上增加印章造型和京劇紋樣,最終效果用兩扇門的形式把「京」字放在中間做出整體呈現,象徵著打開了京劇藝術之門。

■「京劇發祥地之旅」

南北兩條線路包含了「品、逛、娛、賞」。

南線的「京劇發祥線」從三慶園開始,途經北京風雷京劇團、百順衚衕、富連成社舊址、安徽會館、京韻園京劇發祥地地標廣場、正乙祠等著名京劇打卡地,充分感受國粹文化的魅力。

北線的「京劇振興線」從什剎海出發,途經恭王府大戲樓,前往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作用的藝術家梅蘭芳的故居,經過記載了京劇藝術、戲劇發展史標誌性劇場人民劇場、中國國家京劇院,前往梅蘭芳大劇院觀賞演出感受戲曲文化。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