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大英帝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勵志故事,喬治六世原本患有嚴重的口吃(語言障礙),所以,他沒辦法在國民面前順暢演講,這也導致了喬治六世頻頻在英國各大活動和儀式上丟人現眼。
為了解決喬治六世的口吃問題,他的家人專門聘請了國內外各種名醫,為喬治六世醫治,但是效果一直讓人無法滿意。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面對節節敗退的盟軍隊伍以及人心惶惶的英國民眾,這位口吃國王為了鼓舞國民,挺身而出克服口吃在國民面前進行了一次精彩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真實歷史事件,而喬治六世的確患有口吃,但是,這位國王在國家和世界危急關頭,依舊是克服萬難來激勵民眾,這場演講也在二戰抗戰史中十分有名,被英國人稱為「英倫榮耀式的勇氣與毅力」。
英國國王沒有權力,只是名譽的象徵
而喬治六世也因在二戰時期的偉大貢獻被世界銘記;喬治六世也被稱為英國最後輝煌的見證者,有人說他是英國最後一個國王,也有說他是一個傀儡君王,那麼喬治六世一生中究竟經歷了什麼?
喬治六世的皇室是撿來的,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場往事。原本喬治六世是沒有機會繼承王位,因為他不是長子,依照當時英國王室的慣例,王位只能由喬治六世的長子愛德華繼承;並且喬治六世的身體一直有著諸多問題,他非常容易受驚,而且還患有嚴重口吃,因此,喬治六世在皇室你並不受到歡迎。
不過喬治六世,也是一個十分容易滿足的人,他不想去爭奪那些虛幻的頭銜,也不想去爭搶王位,其實,英國皇室發展到近代時期,已經失去了國家管理權和決策權,唯一留下的就只有形象影響力和名譽的象徵。
也因此,英國國王的頭銜其實沒人願意去爭,因為所有皇室成員都知道,就算爭到了國王頭銜,那頂多就是一個殊榮,其他沒有任何的改變。
喬治六世,深受口吃的困擾
喬治六世14歲的時候,就在奧斯本皇家海軍學院去學指揮,後來,喬治六世成為了一名海軍軍官,不過很不巧的是,喬治六世遭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中,喬治六世成為了大英海軍柯林伍德號上的一名炮塔軍官,不過這場戰役還沒持續多久,這位英國王室成員就患上了闌尾炎而被送到了安全城市進行救治。
後來,身體好多了時,喬治六世又在德蘭海戰期間身體又出問題了,也因為身體頻繁出現問題,英國民眾嘲諷的稱呼這位王子是「病怏怏的口吃王子」,甚至在英國一些新聞報道還專門寫出不少嘲諷中傷喬治六世的言論。
對於國民的嘲諷,喬治六世也十分痛苦,對於身體上的疾病,他沒辦法克服,同樣也沒辦法解釋,為了緩解心中的苦悶,喬治六世愛上了香煙,不管在何時何地,他手中總會握著一支香煙,喬治六世也稱香煙是自己最忠實的聽眾。
喬治五世無意將王位傳給兒子,而是女兒
後來,喬治六世的父親繼承王位後,他成為了第二順位繼承人,第一繼承人是他的哥哥愛德華;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新國王喬治五世對大兒子愛德華和二兒子喬治六世,都十分不滿意,反而,對喬治二世的兩個閨女十分喜歡。
喬治五世甚至曾當眾說過:「我死後,愛德華也將十二個月內自取滅亡,我向上帝祈禱,希望長子永不結婚,那樣就不會有人妨礙伯蒂和莉莉白繼承王位。」這裡的莉莉白,就指的是約克公爵長女伊麗莎白。
愛德華不愛江山愛美人,喬治六世撿來王位
後來,喬治五世去世後,長子愛德華繼承了王位,不過,這位新國王偏偏喜歡上一個美國名流女士,要知道英國國王的婚姻是關係到英國形象,如果隨便娶一個混跡於名流圈的女人,並且還是個離過婚的女人,那麼這將對英國影響巨大。
於是乎,時任英國首相的鮑德溫就強烈抗議國王的婚姻,並且還發動政府集體辭去職務,愛德華國王的婚姻得不到祝福,還得到了民眾的唾棄,為此這位新國王十分痛苦,在思考很久後,愛德華國王提出退位,而愛德華退位後,這就是著名的英國國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那麼,新國王的位置就落到了喬治六世手中。
喬治六世因為口吃原因,對國王位置有抵抗情緒
但是,喬治六世對於王位開始是有些抗拒的,他並不想成為英國國王,因為這個頭銜對他而言是一種負擔,而負擔的來源就是他那嚴重的口吃。不過,喬治六世還是拗不過內閣和母親的軟磨硬泡,最終,還是不甘願的加冕為英國國王。
而繼位後的喬治六世最大的敵人就是口吃,因為當國王就意味著要經常進行公開演講,好在英國政府和皇室的幫助下,喬治六世的口吃問題有了較好的改變。後來,隨著擔任國王的時間越來越長後,喬治六世就開始希望民眾對君主制度的恢復重燃信心,他心裡是希望英國王室能夠重回英國政治中心,而不是單單作為一個國家形象存在。
用他的話來講就是:「如果皇室單純的履行國家形象,那麼皇室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在倫敦大街隨便找個人就可以擔負起國家形象。」在喬治六世的思想觀念里,他對當時的政治制度有著極大的不滿。
然而,已經存在多年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能因為某個國王的主觀想法而隨意修改,不過喬治六世從未放棄過恢復君主制度,並把恢復君主製作為畢生的夢想。
喬治六世事先並不支持丘吉爾
喬治六世的夢想還未實現,歐洲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軸心國無情地侵略者歐洲各國領土,並兵鋒指向隔英吉利海峽而望的世界強國英國。對於這場大戰,喬治六世最初是充滿信心的,他認為法西斯註定將被消滅,而消滅他們的人就是偉大的大英帝國。
不過,喬治六世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德國直接滅掉了歐洲陸上強國法國,並且持續對英國進行空襲轟炸,就連喬治六世自己幾次都差點遭到轟炸危險,在這危急關頭,英國內閣又出現變動,他親密的政治戰友首相張伯倫,被在野黨和民眾痛斥,如今議會一直在討論立誰為英國首相。
喬治六世傾向任命哈利法克斯勛爵作為新內閣首相,不過,最終選舉結果去世丘吉爾成為了新首相,而對於這次的選舉結果,喬治六世是十分失望的,但是,後來他走出白金漢宮在倫敦街道上行走時,看到昔日繁華昌盛的倫敦街頭如今變成一堆堆廢墟,在這次出行歸來後,喬治六世轉變了自己的政治態度。
喬治六世與丘吉爾成為親密戰友
他開始堅定支持丘吉爾,並毫無保留的支持丘吉爾的領導,特別是丘吉爾希望國王能夠做全國動員演講時,即便喬治六世深受口吃打擊,但是,他還是毅然的站出來在全國民眾面前進行演講,而喬治六世和丘吉爾,也組成了英國最親密的君主首相私人關係。
喬治六世代表著英國勇氣和毅力,丘吉爾代表英國智慧和堅強,在兩人的合作下,英國最終渡過了最難熬的戰爭歲月,同樣在此之後,喬治六世放棄了重振君主制的夢想,轉而投入建設英國的腳步中,一直到喬治六世去世,他也再也沒有做過任何試圖恢復君主制的事情,因為對他而言,只要英國能夠安穩發展,什麼制度都沒有任何問題。
結尾
有人說:「人的一生或許碌碌無為,也或許會精彩無比,關鍵就需要一種源動力的勇氣和夢想。」對喬治六世來講,他雖然擁有著崇高的身份地位,但是他口吃的問題一直是他最自卑的缺陷,然而,誰都沒想到這位國王在國家最危急的關頭,為了民族堅持克服口吃影響,而最終成功的鼓舞了英國士氣。
同時喬治六世也是值得欽佩的國王,他雖然有很多頭銜,在國家危難時刻,他能夠以國家生存為主,而不是趁著戰亂而恢復君主制,他從大英帝國國王,印度皇帝,變成印度國王,又變成英聯邦國家元首,每一次的變動與其說是歷史發展的無奈,倒不如說是,他適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