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王學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縮寫: King』s 或 KCL ),又譯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精華地帶所創建,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學院,培養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2005年《衛報》曾盛讚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是倫敦大學四大學院,譽其在英國學術聲望可與牛津、劍橋相比擬。倫敦國王學院是一所以研究為導向的大學,也是英國第四古老的學校。此外,倫敦國王學院還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享有世界性的學術聲譽。學院的校友及教員中共誕生了12位諾貝爾獎得主,文豪托馬斯·哈代、詩人約翰·濟慈,以及理論物理學巨擘彼得·希格斯皆是國王學院的畢業生。
國王學院於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創立,同年取得皇家特許狀,故按理說是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於1836年取得特許狀),惟官方則自稱為英格蘭第四所大學。國王學院的教學醫院聖托馬斯醫院是歐洲最大的醫療訓練設施,醫院歷史可追溯自1173年,而其醫學院於1550年建立。1836年,國王學院成為聯邦制倫敦大學的建校成員,後來於1985年與伊麗莎白女王學院和切爾西科技學院合併,於1997年與倫敦精神病學研究院合併,以及於1998年與蓋伊及聖托馬斯醫院聯合醫學和牙醫學院及南丁格爾護理學和助產教育院合併,令國王學院成為更大規模的大學。
國王學院的主要校園位於倫敦西敏市河岸街,其餘三個校園位於泰晤士河畔,亦於南倫敦丹麥山擁有校區。國王學院共設9所學術學院,其中再分為眾多部門、中心和研究所;學院亦擁有歐洲最大的研究生醫術教育和研究中心,當中包括6所醫學研究委員會研究中心,國王醫療科學合作夥伴聯盟的創辦成員。國王學院目前擁有約25,000名學生及6,113名職員,在2013/14年度的收入合共6.04億英鎊,其中1.72億為研究經費和合約。
【綜述】
【QS世界排名】
【師資】
【創立】
1829年,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畔創立國王學院──倫敦國王學院,以回應因為神學爭論而在1827年建立的倫敦大學(後更名為倫敦大學學院)。
由於當時牛津和劍橋大學都帶有宗教和社會性質,所教授的學生皆為上流聖公會教徒家族的兒子,故倫敦大學為了讓一般平民能夠接受教育而成立。惟倫敦大學的世俗性而受到建制的否拒,而倫敦國王學院的建立就是為了對作一所對抗的教育機構,以回應及重申建制的教育價值。國王學院是其中一所在19世紀、在工業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後所建立的大學。由於學院由國王和英國國教會所創立,國王學院早期受惠於英國君主和坎特伯里大主教,亦能與建校同年取得皇家憲章。國王學院的皇家憲章由喬治四世於1829年8月14日所賦予,說明建立新學院的目的:為年青人提供在各種文學和科學上的敎育,英國國教的教義和義務亦會由英國與愛爾蘭聯合教會灌輸。建校前,白金漢宮和攝政公園都曾被考慮作為國王學院的校址,但英國財政部最終以極低的租金永久提供河岸和泰晤士河之間、鄰近薩默塞特府的土地予學院
【校區】
河岸校區是國王學院最早的校園,其位於泰晤士河北岸的西敏市。該校區以人文學科、法律、社會科學與公共政策為主;物理、工程與數學亦座落在河岸主大樓(Strand Building)。河岸校區的國王學院大樓(King』s Building)由羅伯特·斯默克爵士於1831年設計,為英國一級登錄建築(Grade I Listed building)。座落於此校區的學院禮拜堂為拜占庭式哥特建築,於1864年由英國建築大師賈萊斯·吉爾伯特·斯科特爵士(Sir George Gilbert Scott)重新設計。在1975年建成的麥克亞當大樓(Macadam Building)現為學生會(KCLSU)大樓,大樓命名自國王學院畢業生、英國大學學生會聯盟(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的首任主席麥克亞當爵士。
【學生聲望】
在英國政府2004年的RAE研究評鑒中,國王學院有24項學科獲得滿分5*或5分的評價。而根據2006年泰晤士優良大學的分科指南,國王學院的音樂、牙醫、歷史、美國研究、哲學與西洋古典學在全英國均排名前五名。
國王學院於2015/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19與全英第5,[137]於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27、全英第7與歐洲第8位。[138]另外在2015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為全球第55名,世界大學學術聲譽排名為全球第31名。
【校園生活】
國王學院學生會於1873年建立,是倫敦歷史最悠久的學生會,同時亦稱為英格蘭最古老的學生會。學院學生會提供學生各種活動及服務,包括超過50項運動、200個活動學會、義工服務機會、兩所酒吧及餐館、店鋪(King』s Shop)以及健身中心。學生會亦曾於1992年至2013年間營運以校友及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德斯蒙德·圖圖命名的夜總會(Tutu』s)。
國王學院的首位學生會長是艾維森·麥克亞當爵士(Sir Ivison Macadam),其同時亦為英國大學學生會聯盟的首任主席。河岸校區的學生會大樓麥克亞當大樓後來以其命名。
獅子雷吉(Reggie the Lion)是學院學生會的官方吉祥物。學院目前共擁有三座雷吉雕像,原本版本於學生會大樓展出,混凝紙雕版本於河岸校區大堂外,而純銀版本則會於畢業典禮中展示。
【著名校友】
- 19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爾斯·巴克拉 (「發現X射線的散射現象」)
- 192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歐文·瑞查森 (「發現瑞查森定律 (Richardson』s Law)」)
- 192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 (「發現多種維生素」)
- 193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 (「關於神經功能方面的發現」)
- 194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德華·阿普爾頓 (「發現高度約為150英里的電離層」)
- 195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馬克斯·泰累爾 (「發現黃熱病疫苗」)
- 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莫里斯·威爾金斯 (「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
- 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 德斯蒙德·圖圖
- 198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詹姆士·W·布拉克 (「發明藥物心得安和合成出甲氰咪胍」)
-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彼得·希格斯 (「次原子粒子質量的生成機制理論」)
-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邁可·列維特 (「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