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台灣問題的美國化企圖,讓民族復興補上國家統一的這個大前提

2022年09月10日06:25:35 熱門 1462

當為則為,必興於其為!

我很執著地在網上等了很久很久,也沒等來能夠道破美帝國在台灣問題上自恃為「天機」的那一語。忍不住想和大家談談,你看對不對。

識破台灣問題的美國化企圖,讓民族復興補上國家統一的這個大前提 - 天天要聞

近期,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博弈日趨激烈、連番升級,究其根源,並非大家說的美帝國為支持台獨,在把台灣問題國際化,而是美帝國誓將台灣問題美國化。此一語,誠可謂道破了美帝國在台灣問題上,打死也不願提前向世人承認的最大天機。

美帝國一再為台灣通過一個又一個國內立法。「1979年中美建交以後,三個月以後,美國國會就通過一個《與台灣關係法》。《中美建交公報》表示要廢除《協防條約》,但是《與台灣關係法》又規定美國「將繼續承擔協防台灣的義務」。美國把國內法要高於國際法。這樣一來,《中美建交公報》的含金量就降低了。」(王在希:《2022台灣政策法案》比佩洛西竄台更危險)。現在,更為惡劣的是其國會又將在九月或十月通過《2022台灣政策法案》,這是再明確不過的要永久變相殖民台灣的野心昭示。台灣問題終將因處處涉及美帝國國內法而「冠冕堂皇」地演變成美帝國變相殖民台灣的「內政」問題。台灣問題純因美方這一原因正在向著原本只是中國內政問題,脫軌成為也是美國的「內政」問題之方向演變著。這才是美帝國霸權的必然所為和險惡用心之所在!

美帝國一再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不過是將台灣問題美國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帝國主義的美國,那有一絲可能生出為「台獨」作嫁衣的國家意志呢?有的只是吃到嘴裡的肉,絕不會吐出來巨獸般的胃口與貪婪。看看日韓對美的俯首稱臣,任其宰割與驅使,一直被美帝國牢牢地變相殖民著,看看台獨勢力為求得美的支持與保護以對抗國家統一,幾十年來對美的天量利益輸出,便知美帝國最想要的是個什麼樣的台灣了。

識破台灣問題的美國化企圖,讓民族復興補上國家統一的這個大前提 - 天天要聞

美帝國對我國台灣的戰略總企圖只可能是三種情況。其一,上策:台灣和獨,以最小代價可實現對台的永久變相殖民;其二,中策:儘可能延長大陸與台灣分裂狀態的僵持期,一來可以更久更多地收取台獨勢力情願付給的天量+的保護費,二來作為敲詐大陸屢試不爽的法碼,能多持有一天讓其發揮作用,絕不提前一秒放棄;其三,下策:將台灣打造成完全具有拒統「防衛」能力的「刺蝟」、「豪豬」,使大陸因武統而陷於長期的台海戰爭以及「負面效應」生出的內外環境惡化中,在此期間,美還會極力促成一個可對中國發起致命一擊的機會。

之所以將其三列為下策,是因為美帝國的智庫和軍政方面搞過的多次兵棋推演,其結果中國打贏各種情況下的台海戰爭的機率較大,因而存在美帝國由此失去變相殖民台灣的巨大風險。這就是說,威逼中國大陸早日發起國家統一的行動,對美帝國而言還不如威懾中國大陸更久地推遲武統時間,確保其戰略總企圖的中策的可持續性來的更加實惠與保險。至於其上策,在我們現在看來,純屬美帝國的妄想,而美帝國大概另有「奇謀」支撐它可以繼續其妄想吧,眼下則不值得我們多議。

無疑,上述的美帝國對我國台灣的戰略總企圖,畢竟只是美帝國的一廂情願,這樣皆如美帝國之意的盤算,美帝國在多頭並舉、多管齊下的瘋狂實施過程中,正在步步遭遇到中國的反擊和反制,步步都有不如意的結果出現,挫傷著美帝國對台灣的戰略總企圖。對此,美帝國的反應卻是變本加厲,愈加瘋狂地強推其總企圖的落實。這也是我們當前必須正視的最大敵情一一美帝國是在誓將台灣問題美國化,換一個說法也一樣,誓將台灣問題美國化已經成為美帝國的國家意志!(將所有美國關於台灣的國內法案系統起來看,已經具有其國家意志的顯著特徵了。)儘管結果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同樣,以美帝國的國家意志為轉移的可能性也大不到那裡去。但是,對美帝國的偏執妄為,世界各國無一倖免地早已領教在先,彙集起來已是罄竹難書,如果列舉,即有贅述之嫌。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兩強相遇勇者勝,是中國粉碎美帝國對台灣戰略總企圖時最應樹立的戰略信念。這就是說,美帝國挑起與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惡意對抗,已經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兩個國家意志之間的對抗階段,這樣性質的對抗,是必分輸贏的對抗,是誰先議和即是舉國認輸的對抗。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國家意志,是建立在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國際共識之上的國家意志,以這種即有先天優勢又有聯合國承認的後天優勢的國家意志,中國有充足的理由蔑視美帝國由對台灣的各種妄想膨脹而成的國家意志。

進一步的,中國要讓台灣是中國的台灣,是只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唯一合法政府行使主權的台灣,這一正義合法的主張更加響徹國際社會,同時,應該正式向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直有權利和權力隨時發起武力解放台灣的行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可以隨時使用這一權利和權力,任何其他國家無權干涉,否則,就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宣戰,必將遭到中國人民及其武裝力量的殲滅性打擊!這是中國國家意志面向全世界的光明磊落的宣示行動和行動的宣示,必能產生震懾敵人,喚起全世界友好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鬥志的巨大作用。

識破台灣問題的美國化企圖,讓民族復興補上國家統一的這個大前提 - 天天要聞

什麼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事到如今,如上所述的中國行動,勢在必行,必行則行,就是我打我的,我的地盤我作主。針鋒相對,是兩種國家意志較量時,總有一方會首選的戰法,中國目前已屬不得已而為之,然而,後發的針鋒相對自有其後發優勢可尋可用。

中國以誓死捍衛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家意志,抗擊美帝國誓將台灣問題美國化的國家意志,就是粉碎美帝國對我國台灣的戰略總企圖的、毫無退路可言的、創立中國新世紀的大行動。與抗美援朝時期相比,現在的中國更為具有勝利完成這一行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已完全能夠有力地支撐起中國的國家意志這一精神層面的頑強表現了。

所述的美帝國的國家意志與中國的國家意志的對抗,反映到我國如何戰勝美帝國對我國台灣戰略總企圖上,我們應該看到,美帝國逼迫我們早日發起武統,其實是假象,是對我們的戰略欺騙,真象是威懾我們一時半會不敢發起武統,從而贏得其戰略總企圖的中策的可持續性,使其既有的即可分別攫取兩岸財富,又能分別打壓兩岸的主導權更久地保持下去。只有看清了美帝國對我國台灣的戰略總企圖中最想要的、最想保住的東西,我們才能打出迎頭痛擊、有效制敵的拳法來一一早日發起國家統一行動,本身就是在戰略上挫敗了美帝國對我國戰略上的總企圖。

我們必須承認,美帝國玩弄的戰略欺騙還是得逞一時的,直到今天,我們有相當多的人還堅持認為,美帝國一再升級對台獨的支持,是在迫使中國大陸發起國家統一之戰,以便美帝國有借口在國際社會中象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中國,孤立中國,從而打斷中國的民族復興大業進程,因此,我們現在絕不要發起國家統一之戰,以免掉進美帝國誘我武統的陷阱。對此,我要指出的是,這樣才是掉進了美帝國對台戰略企圖的陷阱呢,是把美帝國對我國的戰略威懾以延遲我武統時間誤以為是戰略威逼性誘戰了。

我只須指出一點,即,美帝國最想要的,是不是我國任何時候都不會發起國家統一之戰呢?美帝國是不是認定台獨越強勢我國遲早會發起國家統一之戰呢?通過俄烏戰爭,美帝國是不是已經認識到以往對台獨的武裝有太多的不到位,現在需要時間補救呢?如果我國現在發起國家統一之戰,美帝國是不是自認為直接武裝干涉其風險不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呢?是不是一時還準備不好直接武裝干涉呢?我看結論只能是:是,是,是,是!

因此,美帝國最想要的才是我們中國兩岸分裂狀態能持續多久是多久,美帝國現在最不想看到的是,一覺醒來五星紅旗飄揚全台灣島了!而這一情景一但變成現實,就是美帝國對台灣戰略總企圖最想要的其二之中策出乎其意料地、太早太早地化成了泡影,那其一、其三之策自然隨之湮滅殆盡。請大家進一步地想一想,這難道不是我們最該出其不意而為之的嗎?迎頭痛擊最該迎之頭嗎?

識破台灣問題的美國化企圖,讓民族復興補上國家統一的這個大前提 - 天天要聞

中國到了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的時候了,(戰術層面的時機研究與選擇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當為則為,必興於其為!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現已變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大前提,國土尚處分裂狀態的國家,兄弟任何一方的偉大與成功都不能獲得另一方的認可與祝福,民族內部尚存勢同水火般的矛盾與天量般的內耗,何談中華的偉大與復興呢?反之亦然,當台灣與大陸統一後,中國有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加持,變天量般的內耗為1+1>2的合力,由無一缺席的中華全部族人共同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起奮鬥了,何患彌補不了因國家武統必須產生的付出呢?何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能更早一天實現呢?這是從根本上算清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大業之間的關係帳、順序帳,孰輕孰重,孰先孰後,已可瞭然於心,懂得的自然已懂矣。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