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新增患者趨勢明顯放緩。疫情暴發一個月,韓國如何控制蔓延?
韓國疫情可分三個階段:1月20日確診首個病例至2月18日,以防堵和抑制社區傳播為核心;2月19日至3月中旬,「新天地教會」集體感染致疫情暴發,大邱和慶尚北道成「重災區」;3月10日至今,新增病例數回落,13日韓國單日治癒患者人數首次超過新增確診人數。
韓國官方稱,疫情暴發「出現放緩勢頭」,大邱等地病例增勢已到拐點。
沒有封城,韓國如何控制疫情?
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後,韓國加大傳染病管理體系改革:將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提升為副部級機構,專門負責防疫;並逐步構建完整的診斷、患者管理、應急指揮等體系。
今年1月20日,韓國發現首個確診病例後,保健福祉部和疾病管理本部成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4小時運轉。2月23日,韓國發布最高級紅色預警後,又成立以國務總理為負責人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由總理擔任本部長屬首次。
至此,兩個對策本部成為「總指揮」,既保障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盤棋」,也以專業醫療人士為核心,協調各方資源。
超強的病毒檢測能力,也是疫情防控的「功臣」。
早在1月中旬,韓國便著手研發病毒檢測試劑盒。2月初,首批試劑盒投入醫院,有4家製作公司、100多個實驗室分析結果,6小時即可診斷。
為便捷民眾檢測,韓國大幅放寬檢測條件:有疑似癥狀均可檢測,全免費。「免下車」篩查法最引人關注。
記者在首爾一個車輛移動式篩查站看到,類似快餐店免下車取餐服務,司機只需搖下窗戶、張開嘴,即可接受檢測;相比傳統30分鐘的時間,此篩查只需10多分鐘。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副本部長權埈郁稱,「免下車」篩查極大減少人員感染風險。儘管日本防疫部門對篩查準確性提出質疑,但韓國政府稱,美國、德國等均在引入此法。
數據顯示,截至19日零時,官方已對約30.7萬人進行病毒檢測。這意味著,韓國每170人中,就有1人接受了檢測。韓國中央事故處理本部副本部長金剛立稱,大規模篩查能儘早發現患者,降低重症風險,「是遏制疫情蔓延最重要的一個方式」。
緩解「一床難求」,韓國採取分類治療:將患者以病情程度分為輕、中、重、最重四級,輕症者進入生活治療中心,嚴重者入院治療。生活治療中心以教育院、企業員工宿舍等為基礎改建,集中隔離和治療,類似改良版中國的「方艙醫院」。
在大邱等地,韓國雖未「封城」,但採取嚴格管控。每位居家隔離者由專人監督,若違反隔離規定,將面臨刑事訴訟或罰款。
患者行蹤路線也在網路公開。只要打開地圖、輸入位置,便會出現一個個小亮點,標明附近確診患者路線,精確到咖啡廳、酒店等具體信息。權埈郁稱,公布患者路線是以公眾利益為考量;為核實患者路線,還調取監控錄像、追查信用卡記錄等。
儘管態勢趨緩,但韓國疫情遠未到平息之時。
近來,聚集感染頻發。繼首爾呼叫中心、京畿道教會等相繼引發集體感染後,3月19日韓國大邱一療養院又出現交叉感染。24小時內,韓國新增患者152例,儘管與峰值時日增近千人相比明顯下降,但這是連續4天新增患者低於百例後,出現小幅反彈。
韓國中央事故處理本部防疫部門負責人尹泰皓在當天記者會上稱,對集體感染和境外輸入病例高度關注,「儘管有困難,但要求公眾繼續配合防疫工作。」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