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湖北武漢天河機場國內到達廳,記者看到,28歲的瀋海星與53歲的李芳相擁。
他,喜笑顏開;她,淚流滿面——即便DNA比對結果尚未出爐,但兩人篤定:他,就是她找了24年的兒子;她,就是他尋覓已久的親媽。
當日下午2時許,從河南省漯河市區趕來的李芳帶著黑色羽絨服、運動鞋、鮮花來到國內到達廳。她怕瀋海星冷,特意帶來了禦寒衣物。李芳渾身無力,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眼角噙著淚水。

△1月23日下午,武漢天河機場,瀋海星(張洋洋)與李芳相認。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牛泰
下午2時32分,瀋海星走出到達廳,性格活潑的他快步上前,緊緊抱住李芳,喊了一聲「媽」。記者注意到,這聲「媽」鄉音未改,還是地道的漯河話。
聽到「媽」後,李芳哭著說:「洋洋,洋洋,你終於回來了!」瀋海星開心地操著海南口音對眾人說:「你掐我一下啊,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此前媒體報道顯示,1998年6月6日中午11時許,年僅4歲的張洋洋坐在河南漯河東大街理髮店門口跟一年輕男子玩耍。快到午飯時間,李芳去買麵條。約10分鐘後,張洋洋不見了。對面小商店老闆目睹了整個經過。他告訴李芳,趁著李芳忙碌之際,一個20來歲的男子用速食麵、火腿腸騙走了洋洋,但商店老闆「以為是老家親戚,就沒留意」。
1999年,張洋洋丟失一年後,李芳與丈夫離婚。隨後李芳未再婚、未再生子,獨自一人押上所有,開始了24年的尋子之路。
在洋洋走丟後的10多年裡,李芳一直守在理髮店,希望洋洋有一些理髮店的記憶,盼望著奇蹟出現。後來因手部對染髮劑過敏,李芳不得不關停店面,轉而在附近租房子。關店後,李芳的日常非常有規律:打工三四個月,再出去找孩子八九個月。李芳這些年掙來的錢,幾乎沒有其他消費,除了吃飯就是用來找洋洋,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
此前,孫海洋驅車送兒子孫卓回山東陽谷上學時,李芳也舉著尋人啟事出現在現場。她向媒體說齣兒子被拐的故事,希望引發媒體和公眾更多的關注,更快找到兒子。
瀋海星說,他現在生活在海南,從事餐飲行業。4年前,在知道妹妹是被抱養的消息後,他從養父母口中也得知自己是抱養的。於是,他通過網路等各種途徑悄悄尋找親生父母。
相認現場,瀋海星說,他篤定自己就是走丟的張洋洋。他說:「那天通視頻後,我就篤定她就是我媽,她說的那些細節都符合我的記憶。例如,理髮店裡的那些事,隔壁小女孩給我吃了根冰棒,我媽給我錢,讓我把錢給別人,但我揣兜里了。」
李芳一旁的親戚說:「身體特徵也符合,頭上有三個旋,脖子上有痣。」
記者了解到,重慶公安通過比對技術得知,瀋海星高度疑似張洋洋,是否是張洋洋還需DNA比對,重慶公安已將相關信息報送給漯河公安。近日,李芳與瀋海星已完成抽血取樣,漯河公安目前還未公布DNA比對結果。
李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兒子找到了,DNA結果還需要相關手續,公安同意了我們先相認。」
相認後,最尷尬的莫過於如何面對親生父母與養父母。瀋海星說:「養育之恩不能忘,養父母養了我20多年,要是我忘了,我媽(李芳)也不答應。」
瀋海星說,他今年準備在漯河過年,好好陪陪家人。
新聞延伸
用兒時的照片
比對系統給出一千多張「長大後的他」
重慶警方4天4夜「圖海」奮戰
去年12月,孫海洋驅車送兒子孫卓回山東陽谷上學時,李芳來到現場祝賀孫海洋,並手舉尋子海報向現場媒體介紹兒子被拐的情況,引髮網友關注。沒想到僅僅一個月後,李芳就找到了兒子。
記者從重慶市公安局獲悉,張洋洋被尋回的背後,是重慶公安民警從一千多張照片的茫茫「圖海」中,不懈尋找到的希望……
「今年1月3日,尋親家長組團來到重慶尋求我們幫助的時候,李芳因為特殊情況,並沒能來到現場。」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視頻偵查支隊副大隊長趙書傑回憶,當時李芳是託付同行的家長,將張洋洋的照片交給了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孩子們的照片送來了,重慶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比對工作,分配給了趙書傑所在的刑偵總隊視頻偵查支隊進行。
但是拿到照片後,大家卻陷入了難題,張洋洋的兩張照片中,其中一張拍照的時候只有3歲,年齡太小,照片質量也不是很好。另外一張是張洋洋4歲多拍攝的照片,因距離較遠,更加模糊,人像比對的難度十分大。
將張洋洋照片錄入系統比對後,因為特徵模糊,系統篩查足足給出了一千多張「長大後的他」。
「其實從去年『團圓行動』開展以來,我們一直在摸索怎樣更好地實現跨年齡比對,一點點在積累經驗。」趙書傑介紹,民警們先是通過孩子小時候的照片來研判,五官、氣質哪裡像媽媽?哪裡像爸爸?有哪些顯著特徵?結合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直系親屬的照片,民警們在心裡先刻畫出一個「長大後的他」。
然後,通過民警的仔細研判,人工在一千多張人像中,找出自己心裡刻畫出的那個「長大後的他」。再把篩選出的結果,結合大數據進行研判。
從接到任務開始,僅僅通過4天4夜的奮戰,多次篩查比對後,大家便找到了一個最有可能的結果,系統中一名男子與張洋洋長大後應有的模樣有著八九分的相似。於是趙書傑將線索推送到其戶籍所在地廣東,由當地公安進行采血比對。
再後來,便傳來了比對成功的好消息。「每當傳來比對成功的消息,我們都能高興很久,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最讓人開心的事!」趙書傑笑著說,因為工作繁忙沒能親自去現場。
不過,他從早上就一直在關注著張洋洋認親的進展,雖然這本身就是他們的工作和職責,但能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能讓失孤的家庭團圓,這讓他感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轉自:上游新聞
來源: 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