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通漁洞水庫位於金沙江流域的二級支流居樂河上,下游稱灑漁河,流經橫江匯入金沙江,距昭通市昭陽區23公里,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庫總庫容3.55億立方米,壩高87米,一年四季水如玉,景如畫,秋冬時節也風姿。





水庫湖面廣闊,湖水碧如翡翠。湖邊草林交錯,鳥鳴啾啾。秋冬時節,山上的部分草木開始枯黃,也有楓葉紅綠相間,湖光山色隨著時節和天氣不斷變化,風姿綽約。偶爾從湖面駛過一葉小舟,激起層層浪花,打破湖水的靜謐,碧綠的湖面像翡翠被打破一樣碎裂開來。漫步在湖邊的山間小路上,不禁想起那句詩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修建漁洞水庫時栽種的1000多株梧桐樹,順著盤山公路從壩下蜿蜒4000米直達壩頂,組成了別具一格的「梧桐大道」。大道兩邊梧桐樹粗壯而挺拔,枝繁葉茂。「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梧桐象徵祥瑞以及高潔的品格。秋冬交替時節,梧桐大道色彩斑斕,靜謐幽深,清風拂過,叉叉角角的黃葉如斷線的風箏悠然飄蕩。心曠神怡的遊客,踩著沙沙作響的落葉,興奮地舉著手機,不停地按著快門,瘋狂地擺弄著各種嫵媚。不經意間從山那邊飄來一片雲朵,灑下一陣小雨,打落幾片樹葉,幽深的小路上走來一個心思細膩的姑娘,小心翼翼從地上拾起一片落葉,仔細打量了片刻,然後陷入靜靜的沉思。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心生詩意,好想大聲吟誦「雨中落葉知冷暖,路上丫頭起憐心」。




水庫大壩下河水潺潺,河道兩岸楊柳婆娑,櫻花樹排列成行。秋冬交替的時節,楊柳漸漸變黃,如絲如縷的柳條無精打采地掛在水面上,任由冷風推來搡去。偶爾游過幾條小魚或幾隻鴨子,柳樹興奮地搖曳著髮絲般的枝條,熱情地抖落幾片柳羽,然後跳進河水向訪客游去。


游道兩旁花容散盡的櫻花樹,此時也變得多愁善感起來,隨著一陣風聲響起,色彩交織的枯葉隨風飄撒,像蝴蝶飛舞,似花瓣凋落,給人一陣興奮的快意,引來一絲淡淡的惆悵……


心若陽光,處處皆美景。秋冬時節的漁洞水庫,有著深沉老練、多姿多彩的美。人行其中,如童話般美麗,是拍照,閑散的好去處。

作者簡介

鄭遠見:現就職於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喜歡寫作、攝影、科研,已有兩千多件圖文作品被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家生態保護叢書、中央紀委監察部、生態環境部、濕地科學與管理、雲南日報等多種媒體刊用,多部作品獲「中華情」全國詩歌散文聯賽金獎、全國網路攝影大賽二等獎、全國守望保護區系列日記大賽二等獎、森林四季·全國自然攝影大賽銅獎、中國鶴類攝影大賽二等獎、中國夢·雲南故事二等獎、最美雲南雲·網路攝影大賽人氣獎、昭陽區廉政文化徵文三等獎等二十多個獎項;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關注森林網生態攝影師、中國林業生物物種網公民科學家、中國自然保護區使者、全國科普教育先進工作者、昭通市先進林業工作者。
往期精選
▶影像 | 王雲傑:銀裝素裹銅鑼壩
▶影像丨張廣玉:黃泥灣的百年跨越
▶影像丨張相昆:水富三角苗寨的苗族服飾
▶影像 | 鄭遠見:昭通主糧大洋芋
▶影像丨楊德明:百年滄桑清官亭
▶影像 丨袁崇華:小草壩的紅葉秋水
▶影像丨鄭明:狂歡雲南
▶影像丨鄭明:詩畫雲南
▶影像丨張廣玉:昭通蘋果香滿城
▶影像丨譚恩發:昭陽新景——烏蒙水鄉公園
▶影像丨陳忠平:金沙江邊一個古鎮的嬗變
▶影像丨 余賢俊:霧鎖雲籠大山包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
審核丨呂翼
特約編輯丨張廣玉
責任編輯丨董超
投稿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