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了解到
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
自3月24日恢復正常接診以來
就診總人數17726人
其中濕疹、過敏性皮炎患者7090人
占就診人數的四成
其中大約有兩成
是過度洗手和消毒液使用不當所致

家中備的雙氧水稀釋後噴手消毒,4歲彤彤的小手上密密麻麻全是紅色丘皰疹
皮膚科濕疹專病組長覃莉表示
疫情期間市民「勤洗手」「重手消」
是值得倡導並保持的好習慣
不過也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
科學安全洗手應該這樣做
這些人容易出現手部過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很多市民都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結果卻發現,手背上冒出不少小紅疹子,先是微痛,再是癢得不行。
「大多數是頻繁洗手後,皮脂膜被破壞引發的慢性刺激性皮炎,也有極少部分人是對消毒液過敏引發的過敏性皮炎。」覃莉對7090例手部長濕疹和過敏性皮炎的患者進行病因分析後發現——
致敏原因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反覆使用酒精噴手,或是用含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洗手的市民,因過度清潔,導致皮膚的屏障功能受損;
第二類是皮膚原本就比較敏感的市民;
第三類是原來手上就有濕疹的市民,頻繁洗手或是不當使用消毒液後,加重了濕疹的程度。
呆在家裡沒必要頻繁洗手、消毒
疫情防控期間,市民都高度重視手衛生,肥皂、洗手液、酒精、消毒液等都成了生活必需品。「有的人宅在家裡沒出門,也不停地洗手,完全沒有必要。」
覃莉說,按了電梯、拿了快遞,只要與公共設施有過接觸或是外出回家,都應該第一時間洗手。呆在家裡,只需要在飯前、便後、吃東西之前洗手即可。
洗手用肥皂、洗手液都可以,用流水沖洗乾淨。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最好是選擇弱酸性或是中性pH值的清潔產品,比如含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保濕成分如甘油、透明質酸和木糖醇等。覃莉說,用「七步洗手法」洗完後,再在流水下沖乾淨。
要預防新冠病毒,手消應該選擇75%的酒精或是含氯消毒劑,比如84消毒液。超市和藥店里賣的84消毒劑是已經配比好的,可以直接使用。
「並非每次都要手消。」覃莉表示,接觸了公共物體又沒有條件用流水洗手的情況下,可以用隨身攜帶的噴霧酒精、酒精棉片或免洗抗菌啫喱進行手部消毒。只有高危行業的從業者,比如醫生、快遞員等,流水洗完手後,有必要再進行手部消毒。
覃莉提醒,小孩手部皮膚嬌嫩,不建議用酒精和消毒液進行手消,用流水把手洗乾淨即可。
洗完手馬上塗上護手霜
如何保證勤洗手的情況下,把對皮膚的傷害降低呢?覃莉強調,要做到「洗手液和護手霜並存」。每一次洗完手後都要馬上塗上護手霜,可以鎖住皮膚水分,保護皮脂膜。
護手霜的選擇是否有講究?覃莉表示,建議選擇含有神經醯胺、尿素、硅油、維生素E等成分的護手霜,有保護皮膚屏障的功能。重點是洗手後就塗,飯前洗手後可以先不塗,等飯後洗完手再塗。
平時做家務或是做消毒處理時,戴上內棉外橡膠的手套操作,減少刺激物對手皮膚的各種傷害。






長江融媒出品 文字:記者劉璇通訊員嚴睿製圖:文案鐘磬如設計胡欣 編輯:王戎飛校對:彭艷 劉文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