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激發內生動力!」新的一年,梅州蕉嶺上下一心,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不斷奮進。
在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蕉嶺片區),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透露出改革創新帶來的發展勁頭;在長潭鎮科誠農場,一架架科技范十足的農機在田間地頭穿梭,撒播春天的希望……
一邊,勇於先試先行,蕉嶺在發力實體經濟、推動綠色建材產業強鏈延鏈的同時,不斷探索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蕉嶺片區),尋找蘇區省際邊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另一邊,守住綠水青山,蕉嶺努力創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縣」,發展壯大絲苗米、毛竹、食用菌等優勢產業,促農增收,讓更多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蕉嶺積極探索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努力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 通訊員 汪敬淼 供圖
▶▷抓實體
綠色建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在廣福建材(蕉嶺)精化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包裝工李勇正盯著顯示器準備給剛生產出的超細方解石粉打包,在他的身後,整齊堆放了滿滿一倉庫早已打包好的產品。
「去年底有不少客戶就提前跟我們下單,今年開工後,我們也接到了不少福建、廣州等地的新訂單,目前正在抓緊生產。」該公司行政經理鍾利梅笑著透露,公司新一年的訂單已下達至車間,11條智能化生產線火熱「上線」。
廣福建材(蕉嶺)精化有限公司是蕉嶺的建材企業之一,建材產業是蕉嶺的傳統產業。數據顯示,2021年蕉嶺全縣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兩年平均增速居全市前列,而水泥、熟料產值佔全縣生產總值超六成,是蕉嶺經濟增長強有力的引擎。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蕉嶺的建材產業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帶動,例如塔牌、油坑及皇馬等。

多年來,塔牌集團緊跟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致力於推進水泥傳統產業的綠色化轉型。圖為塔牌600萬噸生產線基地。 通訊員 汪敬淼 供圖
作為蕉嶺建材企業的龍頭代表,塔牌集團深耕水泥行業近半個世紀,水泥生產規模達2400萬噸,水泥產能位列全球第40位,是廣東本土最大的水泥企業,位列中國水泥上市公司綜合實力10強。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傳統的水泥行業發展遇到了瓶頸,蕉嶺的建材產業逐步向綠色發展方向轉型。
多年來,塔牌集團緊跟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致力於推進傳統水泥產業的綠色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和標準化建設,實現清潔生產、低碳生產、智能生產和安全生產,取得良好建設成效。其他建材企業也加大投入研發,努力實現綠色轉型。
在引導支持傳統建材企業轉型的同時,蕉嶺還積極引進綠色建材企業,激發新型建材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引導支持傳統建材企業轉型的同時,蕉嶺還積極引進綠色建材企業。圖為廣東新塔裝配式建築產業園。 通訊員 汪敬淼 供圖
「從簽約到試投產,僅用4個月時間。」東方雨虹綠色建材項目負責人陳慶林對蕉嶺縣各部門主動服務、全力配合項目落地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及有力促進項目加快投產的高質高效服務水平連連誇讚。
當前,蕉嶺縣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及產業基礎,加大平台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的力度,加快引進一批建鏈、強鏈、延鏈、補鏈項目,推動產業招商實現「量質齊優」,著力形成有梯隊、有支撐的產業體系。
目前,蕉嶺縣已形成以塔牌、油坑及皇馬三大水泥企業為龍頭,廣福建材、宏基新材、金鵬精化、新塔建材等為骨幹的綠色水泥建材生產發展格局。全縣現有8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熟料設計總產能約1400萬噸,年可生產水泥近2000萬噸,精細化工及隔熱保溫等新型建材產能約150萬噸、裝配式建築年設計生產能力100萬立方米,綠色建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為實現工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搭平台
尋求粵閩贛合作最大公約數
「周邊節點逐步進行打造完善,進一步提升了與鄰省交界地區的人居環境、鄉村風貌,凸顯省際邊界窗口形象。」居住在蕉嶺縣廣福鎮的群眾,感受到省際邊界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他們眼裡,曾經處於邊緣的省界地區變得更美了,也變得更加開放了。
2021年12月,粵閩贛三省嘉賓、學者齊聚梅州蕉嶺,以蘇區省界工業產業發展為研討主題,探討推動蘇區省界地區振興發展良策。
為什麼是梅州蕉嶺?梅州蕉嶺具有怎樣的區位優勢?
從地圖上看,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
「梅州、龍岩和贛州同屬贛閩粵原中央蘇區,三市人文相通,資源相似,產業相似,深化蘇區振興省際合作恰逢其時。」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教授吳志軍認為,蕉嶺位處三省邊陲、三市交界,產業基礎紮實、文旅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是建設粵閩贛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省際邊界合作區的絕佳選擇。
2021年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複瑞金至梅州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意新建瑞梅鐵路。該線路的建設開通,將進一步完善贛粵地區鐵路網,加強珠三角、粵東地區與中部地區間的交通聯繫,進一步擴大蕉嶺縣「交界變交匯」的區位優勢。
蕉嶺建設粵閩贛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省際邊界合作區不僅有區位優勢,還有政策優勢。2021年,國家印發文件明確做好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的任務和要求。梅州與相鄰的江西贛州、福建龍岩順勢而為,三省交界區域發展迎來新機遇。
在區位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蕉嶺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帶頭路?答案正在摸索中逐步形成。

當前,蕉嶺正積極搶抓新機遇,積極探索粵閩贛蘇區省界改革試驗區(蕉嶺片區)。圖為蕉華片區。 通訊員 汪敬淼 供圖
當前,蕉嶺正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積極探索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蕉嶺片區),充分依託蕉嶺建材產業優勢和世界長壽鄉的金字品牌,按照「一區兩園」的發展思路,在先行區(蕉嶺片區)內建設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兩個園區。
從規划上看,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蕉嶺片區)位於三省交界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汕潮揭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的重要輻射地區。
從資源疊加優勢分析,以該區為核心,半徑50公里內集聚了武平工業園、平遠工業園、尋烏工業園等多個省級產業園,天汕高速公路省際廊道縱貫先行區。
區域協調發展,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優勢疊加,合作共贏。蕉嶺深諳此道,聚力而行,努力將先行區(蕉嶺片區)打造成為展示廣東區域協調發展成果新窗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粵閩贛蘇區探索共同富裕先行地。
2021年12月,蕉嶺縣分別與上杭縣、武平縣簽訂「友好縣」協議,三地將積極構建區域創新鏈、產業鏈,在工業產業、金融商貿、文化旅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對接央企、頭部企業推進戰略合作,加快高端項目「引進來」,推動優勢產能「走出去」。
從單打獨鬥到聚力聚智,從尋求突破到規劃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蕉嶺片區)正在立足更高站位,面向更高目標,奮力實現更大發展。
▶▷享成果
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
春耕時節,在蕉嶺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早已不見成群的農人在田間勞作,取而代之的是「高大上」的農機輪番上陣,帶動新技術落地,助力農業產業升級,一幅「科技春耕圖」吸引不少群眾圍觀。
目前,蕉嶺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大米無公害認證5個,培育大米品牌10個,直接帶動群眾約2萬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至3000元。

蕉嶺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披上「綠裝」,處處洋溢著盎然生機。 通訊員 汪敬淼 供圖
蕉嶺是生態發展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該縣近年來在黨建的引領下,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
沿著石窟河驅車往南,廣東桂嶺蜂業科技股份公司院子里鴨腳木冬蜜、荔枝蜜、野山花蜜等產品整整齊齊排列在公司產品展示架上,空氣中瀰漫著甜蜜的氣息。
「蕉嶺山清水秀,蜜粉源植物豐富,可以說是『天然蜜庫』。」廣東桂嶺蜂業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賴秋萍結緣養蜂這項「甜蜜事業」已有17年。不久前,該公司上榜粵港澳大灣區第九批「菜籃子」生產基地,產品不斷「出圈」。
2011年,賴秋萍發起成立了蕉嶺縣養蜂協會和蕉嶺縣桂嶺蜂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取「公司+專家+基地+協會+合作社+蜂農」的產業化模式,統一技術服務、質量標準、產品包裝、對外銷售,打造品牌,為社員提供養蜂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在賴秋萍的帶動下,公司建立了35個標準化養蜂基地,帶動養蜂戶2000多戶,蜂農年收入達2萬多元。
蕉嶺山清水秀的環境不僅孕育了甜蜜產業,還能點土成金。去年11月,廣州發展集團與蕉嶺縣新鋪鎮「光伏小鎮」示範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該項目是蕉嶺縣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也是蕉嶺縣與廣州發展集團攜手,全力構建綠色循環經濟體系,推動老區蘇區高質量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
農民的腰包鼓了,居住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幸福指數噌噌往上漲。
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蕉嶺圍繞厚植綠水青山,推動實現城鄉生態融合,堅持城鄉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功能互補,對現有的村莊規劃成果進行評估和優化提升,確保「一張圖」說了算干到底;大力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大力開展農房建設管控、鄉村風貌提升工程,優先推進「五沿」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探索開展企業參與鄉村風貌提升行動,實現整潔優美、秩序井然。
目前,蕉嶺全縣所有自然村全部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所有行政村全部達到乾淨整潔村以上標準,梯次建成美麗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自然村覆蓋率100%,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實現全域美麗蝶變。
黨員帶頭,黨群聯動,助力美麗圩鎮提顏值、增氣質;利用鎮委黨校教學點,為基層黨員「補鈣壯骨」,激發乾事熱情,助力鄉村振興;依託「黨建+志願服務」,匯聚各方力量,助力文明創建「再升溫」……
近年來,蕉嶺縣以黨建為抓手,以提升基層組織戰鬥力為重點,通過優化管理、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效帶動各類組織、群團、資源共同參與城鄉建設,著力構建基層黨建新格局,全力推動「世界壽鄉·富美蕉嶺」經濟發展蹄疾步穩、城市建設提擋加速、鄉村振興見質見效。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陳萍
【通訊員】廖靜宜 汪敬淼 丘林強
【作者】 陳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