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渝
提到「抓壯丁」,不少人會聯想到那部操著四川方言的實景劇《抓壯丁》。劇中以王保長為代表的「國民黨官僚」到處抓青壯男丁充軍,魚肉鄉里,並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鬧劇。但若提及「十萬青年十萬軍」,讓人看到的又是青年學子慷慨激昂,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的熱血場景。難以想像,這兩幕截然不同的場景都出自同一個源頭,那就是國民政府的戰時徵兵制度。但無論是「抓壯丁」,還是號召知識青年從軍,都是國民政府戰時徵兵總動員的一部分,但兩者之間的待遇卻有較大差別。徵收知識青年入伍充其量就是以「開除學籍」作為不應徵的懲罰,還不至於像「抓壯丁」那樣粗魯蠻橫。筆者所尋訪的抗戰老兵中,這兩類人的參軍回憶也有較大區別,屬於學生參軍的楊勤槐到達部隊後,長官仍稱他們為「同學們」,對他們也較為客氣。而被抓壯丁的何紹清則不然,他與其他同樣被抓來的人一同被囚禁在師管區的小木屋中,「幾個月,頓頓都吃稀飯」。
徵兵的初衷雖是為守土抗戰,但也不可否認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不少亂抓、買賣、虐待壯丁等違法現象。據兵役署視察室統計,僅「1942年2月至1944年2月兩年中,全國就有2000多件兵役違法事件,而實際上還不止此數」。1944年7月,「虐待壯丁」的事件終於驚動了最高統帥蔣介石。起因是戴季陶的兒子戴安國向蔣介石彙報說,關押在重慶某處壯丁「境遇悲慘,備受虐待」。當時負責新兵徵集、補充、訓練等工作的機構是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役署,署長由程澤潤中將擔任。程澤潤為四川昌隆縣人,畢業於北京陸軍大學第5期,在抗戰前期曾在為中央拉攏四川軍閥的事情上有功,同時,他也是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的主要幕僚,在國府軍政界皆有影響。由於事關重大,蔣介石聽戴安國彙報後決定親自前往視察,結果這一去正巧撞見稅警團軍官虐待折磨壯丁的場景,那些壯丁骨瘦如柴的慘象更讓蔣介石怒不可遏,他隨即叫來程澤潤,當場嚴厲訓斥一通,據說蔣罵到激動時還以手杖怒打程澤潤,可見此事對他刺激之深。
「虐待壯丁事件」發生後不久,蔣介石即在重慶黃山官邸召開了著名的「黃山整軍預備會議」,會上他痛心疾首地說:「如果因為我們個人缺乏責任的感覺,百事因循懈怠,以致整個國家和軍隊受到污辱,那我們就成了國家的罪人,軍隊的敗類!⋯⋯現在一般聯合國已經看我們軍隊不是軍隊,看我們軍人不是軍人,看我們軍事機關更不是機關了。由於我們自身種種腐敗缺點的暴露,可以說他們到了現在,已經根本沒有把我們中國放在眼裡!」這段講話中的「軍事機關」顯然是指剛剛東窗事發的兵役署。
▲程澤潤
至於程澤潤,他於當日被蔣介石怒斥後即交付軍法處審判,並在1945年7月等來了他的判決書:
程澤潤,軍政部兵役署長兼兵役干訓班主任,辦理兵役舞弊多端,於去年六七月間利用職權,調用工兵建築私宅,省工圖利,經蔣委員長查悉,扣交軍法總監部,審明屬實,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於本月六日上午執行槍決!
7月6日,程澤潤被綁赴城郊桂花園刑場,執行槍決。他是自韓復榘、酆悌、梅春華、廖齡奇等人之後,最後一位抗戰期間被槍決的高級將領,也是唯一因「壯丁」而死的將軍。
「抓壯丁」是抗戰時期較為普遍的現象,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實施徵兵制及強征手段也是非常複雜的問題,難以定論其是非。作為後人,我們固然不能去過度指責逃避兵役的壯丁們「貪生怕死」、「不愛國」,因為很多人對於民族、國家的認知本身就是模糊的。在外敵入侵,民族危亡,而前線將士傷亡與日俱增,募兵制已無法滿足兵員需求的情況下,徵兵制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之舉,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