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港問題難解、運力極度緊缺的背景下,多家集運巨頭率先決定凍漲運價,但全球第二大集運公司地中海航運卻計劃將美國線運價上調近萬美元。
近日,地中海航運接連發出兩份漲價通知,10月15日起因為美西與美東每FEU基本運價(GRI)調漲3000美元、旺季附加費(PSS)3000美元、港口擁擠附加費(CGS)2500美元,調漲範圍包括華南港口、香港,目的地港為美東、美西口岸的貨物。
根據地中海航運的通知,三項附加費用全部收齊之後,美西線每FEU將加價8500美元,45英尺特殊集裝箱三項運價共漲10761美元。對比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數據,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6322美元,地中海航運的附加費價格甚至遠遠超過運價本身費用。
此前,兩大集運巨頭達飛輪船和赫伯羅特相繼宣布將凍漲運價。即使如此,地中海航運仍然決定漲價。有物流行業人士認為,地中海航運的這一舉動是為了試探市場反應,若是這一波漲價成功,附加費漲到超過運價,已經到了沒有辦法想像的地步,所有人的成本都增加,這對於行業而言並不是好事。
有船公司指出,每家企業運價水平不同,地中海航運可能是以運價低於同行的理由,取得相關地區政府主管機構同意報備漲價,但報備歸報備,實際漲幅不可能會那麼高。
達飛海運即期運價雖然凍結,但附加費用並不包括在內。有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航運巨頭宣布的是即期運費不漲價,而這個運費只是一個基礎價格,不包括附加費,實際支付的運費價格仍有上漲。」
對此,達飛海運業務人士也曾表示:「雖然運價凍漲,但達飛海運仍能夠收取其他附加費用,實際成交價要以裝貨上船為準,收費仍取決於市場供需機制。」另有國內攬貨從業者表示:「達飛海運的燃油附加費、港口擁擠附加費、旺季附加費,都會視市場情況調整。」
有業內人士指出,運價不漲是人為的壓抑,而附加費是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會隨著整個需求增長而相應調漲,如果十一假期之後附加費率出現不漲甚至下滑的情況,代表今年年內運價應該已經見頂。
不過,有專家分析稱,從附加費狂漲的情況來看,目前集運業仍處於賣方市場,整體而言到明年上半年前景仍然相當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