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5時10分,利國在哭泣。在晝夜堅守防疫一線12天後,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水利站黨支部書記、利國村包村駐隊幹部厲恩偉因過度勞累突發心源性疾病,倒在了卡口上,年僅44歲。
特殊時期無法召開追悼會,不過人們沒有忘記。一條條關於他的橫幅,掛滿利國的村鎮;一個個講述他的事迹,在百姓口中傳頌。2月11日,徐州市委決定,追授厲恩偉同志「徐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向他學習。
2月13日,記者走進利國,傾聽關於厲恩偉的故事。

江蘇「北大門」,他用生命來守衛
「1.26,鎮單位工作人員上班,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各村路口防控,調查武漢接觸人員。」這是大年初二,厲恩偉在日記本上寫下的話。就是那天開始,厲恩偉走上防疫最前線。這本他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錄下他生命的最後時光——初三,鎮專題布置會議;初四,村加強推進會;初五,村入戶調查會……整整12天,厲恩偉一直和疫情鬥爭。

厲恩偉留下的筆記本上,記著他最後的工作安排。
利國村蔡山卡口,是厲恩偉最後戰鬥的地方。13日晚,記者來到這裡時,村幹部和志願者們依然堅守在崗位。「鄉村防控壓力大,他熬得不輕,每天忙十五六個小時。」在蔡山卡口板房內,利國村幹部、卡口負責人單超回憶著與厲恩偉共同值守的點滴。
利國村與山東搭接,人員往來密集,擔負起為徐州乃至江蘇「守門」的重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後,村裡設置5個卡口,24小時派人值守,勸阻外來人員進入。而緊鄰省界的蔡山卡口,成了重中之重。
厲恩偉在全村巡視外,重點到蔡山卡口蹲守。大家曾勸他,「你看看就行了。」厲恩偉卻說:「我年輕,又是黨員,沒事!」大家更沒想到,別人都是「三班倒」,他卻堅持「三班到」,一守就到大半夜。

厲恩偉(左一)生前在卡口。利國鎮提供
厲恩偉真是放心不下啊。「特別是剛設卡口時,有些人不理解,人流量大,有時一圍就有二三十人。」單超記得,碰上你一言我一句「話趕話」,值守人員就容易和群眾起爭執。這時候,總是厲恩偉去解圍。「他脾氣好,性子耐,說話溫和,一下就把對方熄了『火』。」單超說。
厲恩偉和村幹部的付出,給大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利國村被隔離的32名群眾,已全部順利通過隔離期。可惜,厲恩偉看不到這些了。
說起他的不幸離世,幾位值守人員紅了眼圈。「心裡難受,夜裡都睡不著覺。」 利國村71歲的老黨員厲建中說,當時,他發現厲恩偉臉色難看、冒虛汗,就說回去休息吧,他擺擺手。
沒想到,不到10分鐘,厲恩偉捂著胸口,走路打晃,撐不住了。單超趕緊開車把他送往鎮醫院,平時10分鐘左右的路程,他只用了5分鐘,但還是沒能留下厲恩偉的生命。
消息傳來,利國村和全鎮都籠罩在悲痛中。厲恩偉的父親厲洪信強忍著淚水說,「我是當過兵的人,只要有需要,恩偉的那個卡口,我來頂!」
沒有驚天動地,同樣溫暖人心
厲恩偉走了,這個干起工作就起勁的「鐵漢子」,再也不能服務他深愛的家鄉了。作為地道的利國人和有28年工齡的水利人,利國的一條條溝河、一座座橋涵、一塊塊農田,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交代給他的事,放心!」說起「老部下」,利國鎮水利站原黨支部書記、站長杜長征老淚縱橫。
有件事,杜長征的印象最深。2012年,利國鎮籌劃建設環鄉路。由於道路經過河道,鎮里請專業公司設計了涵洞。杜長征沒想到,平時話不多的厲恩偉提出反對意見。厲恩偉結合現實情況修改方案,最終得到認同。項目施工的兩個月,厲恩偉吃住在工地上。「他像釘釘子一樣,做啥事都要干好。」2014年,杜長征退居二線,他把「接力棒」交給了厲恩偉。

厲恩偉(中)生前工作照。利國鎮提供
利國鎮位於泗水河東岸,緊靠微山湖,自古就是漕運重鎮,再加上農村吃水、用水的需要,厲恩偉身上的擔子不輕。站里3個人,一輛小卡車,周轉不過來時,都是厲恩偉開著私家車跑現場。很多村民都知道他的車牌尾號:986。他們都管他叫「厲站長」。
「要不是厲站長,我這承包地的活兒,早就干不下去了。」望著家裡的1400多畝地,種植大戶李成禮重複著一句話:「吃水不忘挖井人。」
2015年,李成禮承包的這些地中,有500多畝「澇」地,遇到下雨便倒灌,地里的玉米就沒收成。「我給厲站長反映,很快就改造,旱澇保收了。」更讓李成禮感動的是,農忙時,自己有時使用抽水或灌溉設備時忘了交電費,都是厲恩偉墊付的。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前些年,林頭村的水管老化,由於村裡資金缺乏,改造跟不上,村民吃水遇到難題。厲恩偉三番五次向有關部門協調資金,最終籌款13萬元,更換水管。「在厲站長的幫助下,村裡1300多戶村民一分錢沒掏,就吃上放心的自來水。」至今說起,時任林頭村支書的劉學清依然感慨。
「發生在厲站長身上的事,沒有多麼驚天動地,很多都是小事或者是分內事,但是能把這些事用心干好,同樣了不起。」厲恩偉曾經的同事孫浩評價說。
深深的懷念,化作前行的力量
特殊時期沒有追悼會,很多鄉親想見厲恩偉最後一面的心愿沒有完成。有人在網上發文紀念,一天內收到10萬人送「花」表達哀思。在厲恩偉去世後,蔡山卡口接連收到村民捐贈的物資,一包口罩、一箱速食麵……很多人放下東西,不忘給值守人員說一句:辛苦了!
「我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不能來了,這些錢幫我收下吧。」蔡山卡口網格員徐中乾轉述村裡老黨員王振欒的話。王老給他轉賬1000元,委託他給大家買些生活用品。老人說,厲恩偉的去世給她很大觸動,希望能為防疫工作出把力。
聽說記者來採訪厲恩偉的事迹,利國村村民施有貝一定要講幾句。
2016年以來,厲恩偉在利國村包村駐隊,一直幫扶施有貝一家。「我們一家三口,兩個人殘疾,生活上主要靠我補鞋的收入。」施有貝告訴記者,自己生病時,厲恩偉開車帶去醫院,幫他付了醫藥費;補鞋機壞了,厲恩偉自討腰包買了新的,說啥也不要錢。「母親是聾啞人,一看到厲站長來,眼神都比平時更有光。」至今,施有貝都不敢把厲恩偉去世的消息告訴老人,就怕她太傷心。他說,一定要把日子過好,這是對厲恩偉最好的回報。
生活還要繼續,抗擊疫情這場硬仗也必須堅定地打下去,直到勝利的那一天。
記者從蔡山卡口回去的時候,已是13日晚上8點多,昏暗的鄉間小道筆直的伸向遠方,少有車輛和人員來往,只有卡口處一直亮著耀眼的光。一個個值守人員站在那裡,就像卡口上的標語寫得那樣:學習厲恩偉同志「疫情不退我不退」!

2月13日晚,蔡山卡口,工作人員正在值守。張耀文 攝
採訪手記
真幹事、干實事,才能在百姓心中永遠「在線」
記者驅車來到利國鎮時,鎮上的主路邊,拉著好幾排橫幅,上面寫著「向厲恩偉同志學習」。或許,這是要讓全鎮老百姓都看到,要用這種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對他們心目中英雄的最高敬意。
這些天,徐州市和銅山區都追授厲恩偉為「優秀共產黨員」,並號召大家向他學習。在記者看來,老百姓對厲恩偉的認可,為這個榮譽稱號添上最有分量的註解。
在利國鎮的大半天,記者採訪了十多個人,幾乎每個人說著說著都會掉眼淚,而且都能講出和厲恩偉有關的事。有人說,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控制,給厲恩偉送別的村民會非常多。即使是目前的情況下,大家送來的花圈也有近400隻。
誇厲恩偉的人多,關鍵在於他為百姓真幹事、干實事。因為他紮根一線,所以他才能在百姓心中一直「在線」。厲恩偉常說,不要把自己當成官,如果真要算的話,也是帶著大家幹活的。這次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厲恩偉連續堅守12天,就是最好的說明。
最近一段時間,在全省各地抗疫第一線,像厲恩偉這樣的基層黨員幹部還有很多,他們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巨大的努力,也付出巨大的犧牲。當前,隨著復工復產的開始,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基層面臨的壓力更大,更需要基層黨員幹部拿出十足的幹勁。
在厲恩偉的身後,站著許多百姓埋頭苦幹,甘為百姓熱忱奉獻的基層黨員幹部,他們雖然不在聚光燈下,但依然是我們最可寶貴的英雄,我們理應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