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多年,北約先後進行了5次東擴,將邊界向東推進1000多公里,並部署了大量先進的進攻性武器,這等於是將刀尖直接逼到了俄羅斯的胸口。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再強調,俄方不能允許北約在烏克蘭部署進攻性武器,因為對於俄方而言,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但是,西方卻置若罔聞,並將烏克蘭列入加入北約「申請國」名單,以至於俄羅斯不得不發起「絕地反擊」。
當前,俄烏衝突還在繼續,美國不斷加大對烏支持,特別是軍事支持,並表示要與俄羅斯共進退,做烏克蘭堅強後盾,以增強烏克蘭與俄羅斯死纏爛打的信心。這場衝突已經持續4個月有餘,但尚看不到任何結束跡象,這並非是因為俄烏軍事實力相當,而是緣於美西方對烏克蘭的力挺。美國率領西方在國際輿論上將烏克蘭塑造成「反侵略」的英雄,大加褒揚,針對俄羅斯展開一輪又一輪的制裁。美西方對烏克蘭不僅進行資金和武器裝備的援助,而且還為烏軍的作戰提供指揮。這些援助不僅極大增強了烏克蘭的底氣,也遲滯了俄軍的「特別軍事行動」,使其未能快速達成戰略目標。
據俄羅斯媒體7月4日報道,烏克蘭軍隊殺紅了眼,並且使用導彈襲城專炸俄羅斯平民。日前,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表示,鑒於俄羅斯武裝力量對烏克蘭城市的攻擊,烏方將利用導彈尋找俄羅斯境內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烏克蘭說到做到,使用導彈襲擊了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並且造成平民死亡和民用基礎設施被損毀。按照俄羅斯聯邦委員憲法委員會主席克里沙斯的說法,俄軍在烏克蘭境內的打擊目標都是軍事設施,而烏軍導彈襲城則專炸平民,俄方將就此做出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最嚴厲的回應。
然而,俄方發出的警告令北約很不服,美西方認為烏克蘭公開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是因為近期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較大規模的導彈打擊。既然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發起軍事行動,烏克蘭自然有權進行反擊。按照北約的說法,自6月25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境內實施了大規模的導彈打擊,25日一次就向烏克蘭發射了超過50枚陸基、空基和海基遠程巡航導彈,並炸毀了多個軍事目標。2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還遭到了14枚導彈打擊,並造成當地基礎設施被摧毀。所以,為了報復俄羅斯的導彈攻擊,烏克蘭才開始打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
不過,俄羅斯方面則表示,俄軍的打擊行動升級,是因為6月22日烏軍攻擊羅斯托夫州的一座煉油廠,而且烏軍還在作戰中使用了「海馬斯」和「颶風」兩種遠程火箭炮,並對俄羅斯國家的本土構成嚴重安全威脅。上個月下旬,烏克蘭國防部長就表示,美國援助的「海馬斯」火箭炮已經到貨,這種火箭炮配備了6個發射管,可發射射程80公里的GPS制導火箭彈,以及300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而「颶風」火箭炮的射程也有40多公里。俄羅斯媒體披露,烏軍使用火箭彈,導彈想要精準轟炸俄羅斯境內的目標並不容易,但他們獲得了北約國家的情報支持。
俄媒稱,美國動用了天基,海基,空基偵察監視力量及北約夥伴的偵察監視力量,對俄烏衝突進行全天候,全天時監控,然後把情報實時或近實時傳給烏軍。按照俄媒的說法,美國至少動用了數百顆各種用途的衛星,用於幫助烏軍了解俄軍動向。同時,美國軍方還與100多家商業公司進行合作,對俄烏邊境的衛星照片進行分析判讀,其中最重要的有Maxar/BlackSky/Planet等商業公司的照片。例如,3月1日Maxar公司的商業衛星就拍到了俄軍坦克,裝甲車,牽引炮等組成的車隊,在朝著基輔方向的道路上擺成了一條63千米的「長龍」,並將其公之於眾。
可以說,儘管北約沒有派出軍隊幫助烏軍作戰,但正是美西方的情報支持,才使得烏軍獲得了較強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7月4日,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爾·賈巴羅夫對衛星通訊社表示,如果美國Maxar公司被證實在烏克蘭軍隊使用導彈襲擊別爾哥羅德之前用衛星對該市進行拍攝,俄羅斯有權對該公司實施制裁。有觀點指出,隨著烏軍不斷襲擊俄羅斯本土目標,特別是專炸平民,俄羅斯的報復行動將會再度升級,這也意味著俄烏衝突短期內將難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