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2022年07月12日22:06:08 熱門 1813

過去一年,與我們如影隨形的靈魂拷問是這樣的——

出門散個步,迎面是條橫幅,「都 2021 年了,不會還有人相信刷單能賺錢吧?」;買個雞蛋,蛋殼上印著,「叫你網路兼職刷單,不是詐蛋是啥?」;坐個公交,車身上印著,「網戀前問問自己,人靚聲甜的小姐姐,溫柔帥氣又有錢的小哥哥,為啥還需要網戀?」

就算這些你都視而不見,還是有可能會被霸氣警犬免費擼,網紅餐廳免排隊吸引,只要你掃碼下載「國家反詐中心 APP」。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南京地鐵聯合藍馬甲公益志願者發起的反詐宣傳,掃碼下載app,一起摸狗學反詐)

這是2021「反詐者聯盟」的日常:

他們不按套路出牌,以詐制詐,以洗腦反洗腦,上演了一出出與騙子鬥智斗勇的大戲。

「聯盟」里的各路英雄,有民警,有大學生,有程序員,還有退休老人。這是前所未有的陣容和盛況。此前,反詐主要是公安的職責。

促成「反詐者聯盟」橫空出世的,是狂飆突進的數字技術。猶如硬幣的兩面,過去一兩年,數字技術有多進步,詐騙就有多瘋狂。各路英雄不約而同集結於2021,讓人看到,技術無善惡,但人性有選擇。

你騙我,我把你寫進劇本里

「大爺,我是咱們愛心助老工作站的愛心大使,我,姓崔。」

「什麼?你會吹?」

等羅大爺在「騙子工作室」稀里糊塗地坐下了,一位帶著港腔的賈(假)教授粉墨登場,「羅先生,雷猴啊!你今天來到我們這裡,說明你很有追求的啦!」

這是河南鄭州的普羅旺世社區,一群老人正在熱火朝天地排練。有的人普通話還不流利,有的台詞翻來覆去地記,想起台詞又忘了動作,但大家都興緻高漲。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普羅旺世社區民間文藝團的老人們正在排練)

他們是社區民間文藝團的成員。平日,社區老人喜歡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豐富退休生活。2019 年 3 月,他們突然迎來了一個任務。

片警李敏找到文藝團團長張四茹,提出有沒有可能編排一個反詐小品,來提醒老人。此前,文藝團成員大多曾被推銷過各種保健品、數字貨幣等產品,但聽完李民警介紹,她才意識到,這些都是系統化、有組織的詐騙,專門針對獨居老人的騙局。

「一定得干,這是個好事兒!」文藝團接下了這個任務。而張四茹承擔起了編劇的職責。接下來三年,一部揭露賣假藥和保健品騙局的劇在當地文化中心反覆上演,目前已經演了60多場,改了20多版。張四茹發現,「越來越多老人用上了智能手機,這三年中詐騙的手段一直在迭代。理財、炒股、炒數字幣等新騙局層出不窮,我們也要見招拆招。」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藝術團和當地警方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每次演出都獲得熱烈掌聲)

後來,隨著反詐劇目的走紅,他們開始收到越來越多外部邀請。去年,「藍馬甲」公益行動的志願者找到了藝術團,希望能排演一出專門針對老人的劇。雙方一拍即可。「藍馬甲」是國家反詐中心、工信部反詐中心指導,各地政府部門、志願者和支付寶共同發起的助老、防騙行動,已經走入60多個城市。

由於年齡和身份的相近,觀眾常常會對他們施以格外的信任,但文藝團也知道,自己其實並不是反詐專家。後來,張四茹和「藍馬甲」一起,組織了好幾場社區培訓。這也是「藍馬甲」在嘗試的事情:讓先「會起來」的老人發揮能量,讓「老人幫助老人」。

這樣的「老人幫老人」的文藝團,全國不在少數。在北京,首批藍馬甲老年巡講團成員50人左右,平均年齡65歲,是一群愛好文藝的退休老人。一幕長達15分鐘的反詐情景劇《我們都是藍馬甲》被幾位老人演繹得活靈活現。他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邊人被騙的例子令人痛心,我們願意出份力,也許我們的一句提醒就能避免一個家庭受到類似的傷害。」巡講團主演劉文明阿姨說。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北京老年巡講團排演反詐話劇《我們都是藍馬甲》)

但也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受騙上當。最近,公安部門又找來,希望張四茹能為大學生群體排一個反詐劇。她已經研究起來了,把卡貸、網戀、兼職返款等幾種手段都摸得明明白白。恰好,團里新加入了幾個 50 歲的成員,「要是沒進來這幾個年輕人,我還真寫不了這個本子呢!」

你編排我爸媽,我編程戳穿你

在幫助老年人的這條路上,也有許多年輕人的身影。去年 10 月,在豆瓣出現了一個名為「教爸媽玩手機」的小組。很快,一個叫做「麥齡」的小程序上線了,它以一種交互動畫的方式,一步步提供關於各種軟體常用功能的教學,從用微信添加好友、聊天、使用表情包,到支付寶收付款。而小組成員們,則成為了給這個小程序出謀劃策,不斷改進的志願者。

「麥齡」的創始人之一岑倩表示,當初她和朋友創立這個「教爸媽玩手機」小組的初衷,就是想看一看社會上是否對此有需求。讓他們吃驚的是,小組一呼百應,兩個月時間就有七千多人加入,熱烈地彼此分享教家中長輩玩手機的經驗,以及一些好玩的故事。

他們發現,很多人都希望家裡長輩能跟上數字時代。尤其疫情以來,健康碼、行程碼、網上預約等剛需功能,對許多老年人是很大的挑戰。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教爸媽玩手機」小組成員手繪圖紙教老人用手機)

怎麼教會老年人使用手機,成為小組熱門話題。讓岑倩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女生,為了教家裡的老人怎麼用微信,親手畫了好幾張詳細的圖紙。就像真機模擬一樣,畫出手機界面,不同的圖標,加上大量的備註和展示線框,五顏六色的。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支付寶麥齡小程序上線,通過機器人全程指導,幫助長輩們邁過年齡障礙融入智能時代 )

許多人給女生點贊,也有人提出,老年人除了要學會使用手機,還要學會不被手機騙了。有一個男生還說,「後悔教我爸微信,要麼發布虛假信息,要麼被虛假消息給騙了」。

對此,岑倩的看法是,這就像是人們小時候學步,學步總會摔跤,「但難道因為摔跤大人就不讓我們走路了么?」現在位置互換了,老人換到了那個比較初始和脆弱的位置,「這其中一定有一些風險,但一杆子打翻,然後不接觸,我覺得也不對。」

她的建議是,年輕人要多關注家裡人手機使用的情況,多問問看最近都買了什麼?有沒有做什麼投資?幫忙做一些篩選。「像我媽,我基本上轉發給她的東西也都是防詐騙的案例,看到就給她發。」

項目起初,當「麥齡」在設想老年人的需求場景的時候,「如何教父母防詐騙」就已經被優先安排,放在了顯眼位置。在小組裡能看到,很多人會分享自己父母為了幾顆雞蛋兩桶油被人「忽悠」的故事。

一名組員分享,自己的媽媽接到一個自稱電信官方的電話,表示十年老用戶回饋,她抽中了十萬塊錢。順著要求,媽媽把身份證、銀行卡號都發了過去,接下來,對方又讓她點開簡訊里的鏈接領獎。眼看騙子要得手,這名組員趕忙攔截下來,說這是騙局。但媽媽非但不信,還罵了他一通。

實在勸不動,他只能跑到這裡求助。組裡的成員都很熱情,七嘴八舌地提供了許多方法,有的建議讓父母安裝國家反詐中心 APP;還有人分享了類似經歷,表示可以找一些詐騙視頻,發給長輩看。不過,這個方法沒有奏效,經過不斷勸導,媽媽還是堅持要兌獎,還是另一個網友,建議他直接報警,在警察介入下,媽媽才終於相信。

很多時候,人們面對的都是這樣場景逼真、重重包裝的騙局。在未來,岑倩也希望能加入一些主題類的課程,將官方發布的一些反詐的信息或者真實案例,集中在一起,讓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提高反詐的意識。

會編劇的騙子,遇上會編劇的警察

反詐界的「帶頭大哥」——民警,也開始畫風突變。過去一年出現的反詐人物中,民警老陳算得上最耀眼的一顆火星。今年 9 月 3 日,他的一場長達 6 小時的直播,吸引了 1.2 億網友,一度導致網路癱瘓。

直播一開始,都有標誌性開場白,顏值主播、pk主播、唱跳主播……看多了,老陳也學會了,「你好,我是反詐主播。請問你是什麼主播?」

畫面中,他身著警服,面色威嚴,說話不緊不慢;另一側卻是濃妝艷抹,身披珠串,帶著一群小跟班的「西廠公公」。見到老陳,「公公」頓時眉頭緊鎖,沒了氣勢,慌慌張張地說道,「我是搞笑的,哥,我啥事兒都沒犯!」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民警老陳在線連麥,圖來自網路)

另一場則更有戲劇效果。老陳剛介紹到經典的男扮女裝網聊詐騙,對面的長髮「蘿莉」臉色一變,趕忙蹲到地上,把假髮一扯,變回了男聲,帶著哭腔說「大哥,大哥我不知道你是干這行的呀。」

極具反差和荒誕感的場面,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討論。老陳的直播衝上熱搜,也帶著他宣傳的「國家反詐中心 APP」,成為了軟體商城的下載量第一。

鏡頭之外,老陳的身份其實是秦皇島市海港分局的民警陳國平。早在開始做自媒體之前,從 2017 年開始,他就已經作為刑警大隊的一員,四處打擊電信詐騙。

在這個過程中,他很快就發現,警方處於一個很被動的位置。騙子通過網路,將真實身份包裹在重重迷霧之中。他們往往都跟受害者不在同一個城市,而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那時,老陳跟同事總是全國各地飛來飛去,追著線索跑,非常疲憊。更重要的是,最終贓款也常常無法追回,受害者的損失無法完全彌補。

普通人很難想像,反詐民警每天面對的是怎樣布局縝密的騙局。最近,老陳在一場跨年脫口秀表演上講了個段子,「詐騙集團是很重視編劇的行業,研究劇本的有許多心理學博士,精通人的弱點。」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警方在騙子窩點查獲的詐騙話術手冊,詳細羅列了騙子如何篩選被害人、誘導對方入局)

隨著脫口秀、劇本殺的走紅,蜀黍們也被迫「創新」,用最新的方式來影響更多年輕人。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上海助老防騙展,陳未的脫口秀獲得了不少叔叔阿姨的追捧)

「網戀最好是在線下見見面,我也不是指導大家談戀愛,主要是你們線下見了面,我們抓起來很方便」,在上海黃浦,反詐民警陳未化身「段子手」妙語連珠,一個個「案子」變成了「段子」,「讓大家不被騙,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反詐劇本殺《千機百騙》上線)

詐騙分子的「花樣」越來越多,針對騙局逐漸「劇本化」。浙江省反詐中心推出「反詐劇本殺」,把典型騙局植入劇本殺中,引導「玩家」在劇情的層層推理中,拆穿詐騙分子的常用「話術」,反詐中心民警表示, 「騙子定製各種劇本,用花言巧語給受害者洗腦,我們也在探索更多有趣且有效的反詐宣傳方式,幫助他們一起保護錢袋子。」

更有趣的是,隨著全民反詐認知的提升,連當初跟老陳連線上的主播們,不論原來是搞笑的、帶貨的,還是唱歌的,有許多也接過這個使命,開始義務向自己粉絲宣傳反詐知識。

後來,有一次「西廠公公」竟意外連線上「長發蘿莉」。「公公」在自己的直播間里,呼籲下載「國家反詐中心 APP」;話音未落,「蘿莉」就從一旁掏出一張自己製作的反詐 APP 宣傳牌,大聲疾呼起來。原本充滿火藥味的直播 PK ,頓時成了一場反詐宣傳的隔空較量。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都 2022 年了,不會還有人相信刷單能賺錢吧?

在如此力度的全民動員下,這屆騙子越來越不好乾了。

去年下半年,全國電信網路詐騙發案數連續六個月同比下降;公安攔截詐騙電話數十億次,避免了上千萬人上當受騙。支付寶數據也顯示,接到詐騙電話的老人,9成人被勸阻後沒有被騙。在上海陸家嘴街道,經過民警日常防範疏導,同時將藍馬甲助老反詐課堂引入社區,來自屬地梅園新村派出所數據顯示,電信網路詐騙報警下降28.12%、電信網路詐騙既遂下降36.28%。

在這背後,從線下到線上,再從線上回歸線下,是這樣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像擊鼓傳花一般,發揮十八般武藝,將反詐宣傳向周邊的親友、自己的影響力圈輻射。

疫情期間,一句話感動了很多人,「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在反詐這件事上,自助與助人也同樣是形影相隨的。豆瓣上,#有趣的反詐騙經歷#話題關注量超過一萬,瀏覽量近一億。網友們熱情地分享與詐騙者鬥智斗勇的心得,也有人在此求助,或是揭發殺豬盤的賬戶。

「參與反詐宣傳,不光是我們給這個社會貢獻,社會也返回給我們一種很充實的滿足感。」張四茹總結。

最後,套用開頭橫幅上的標語,「都 2022 年了,不會還有人相信刷單能賺錢吧?」

看了一群65歲老人演的反詐情景劇,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說服爸媽遠離騙子 - 天天要聞

終結詐騙 原創出品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僅用於公益傳播

聯繫 合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