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2022年07月12日19:53:09 熱門 1205

(報告出品方/作者:財信證券,張看)

1 投資分析

根據 WSTS 數據,2021 年全球存儲市場規模 1582 億美元,佔半導體市場份額的比 重為 28.61%,為全球半導體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之對比的是,國內存儲產業相對弱 小,在全球份額不高,2020 年中國大陸存儲器的國產化率為 1%。 基於國內 6 家主要存儲器上市公司,近五年存儲板塊加速增長,總營收規模由 2017 年的 34.06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88.87 億元,CAGR 達 53.45%;總歸母凈利潤由 2017 年 4.12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42.17 億元,CAGR 達 78.87%。兆易創新北京君正和聚 辰股份分別在 NOR Flash、車規 DRAM 和 EEPROM 等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我們選取 國內競爭力較強的 NOR Flash 產業,借鑒其崛起路徑並分析當前國內 Fabless 存儲企業的 布局以及利基存儲產業進階的可能性。

行業供需關係突發性變化導致參與企業資源再配置,而產品技術迭代弱化進入壁壘。 以 IDM 為主的存儲行業在面對產品進入生命周期末端時,其資本開支計劃日趨謹慎,在 面對外部衝擊時,資源條件的約束將迫使其放棄低端產線甚至完全放棄市場。產品標準 化和技術迭代弱化降低了進入壁壘,這將給新企業補位空間。 國內企業通過成本優勢和市場機遇切入市場,並逐步形成從低到高的替代。通過抓 住 SPI NOR 滲透率提升和消費電子機遇,兆易創新完成了容量與單價的快速上升並躋身 產業前三;普冉股份利用 SONOS 工藝的成本優勢以及中小容量需求的增長,其出貨量超 過 26 億顆。

新增需求提供空間,與國內企業優勢匹配,而國內晶圓代工產能自給率上升帶來產 能保障。物聯網與可穿戴設備的快速增長提供了行業新的空間,而此類下游對中小容量 的需求更匹配國內企業的競爭優勢,而國內晶圓代工產能自給率上升為 Fabless 企業提供 產能保障,但同時一定程度上帶來行業集中度的分散。 DDR3 市場變化與 2016-2017 年 NOR Flash 變化具有相似性,國內企業有望複製該 路徑實現產業進階。1)半導體行業景氣導致有限資源的再分配,頭部廠商三星退出釋放 行業超過 30%的份額;2)中小容量 DDR3 產品在消費電子領域依然具備旺盛需求,其不 需要汽車電子行業較高的行業認證壁壘,同時對成本具備價格敏感性,符合國內企業從 低端向高端滲透的增長邏輯;3)近年來國內晶圓代工企業技術上的日益成熟提供了產能 支撐,相較於台系 IDM 企業資本開支約束,國內 Fabless 公司在份額爭奪上佔有先機;4) 國內利用先進位程生產利基產品的模式將構成成本優勢。

SLC NAND 同樣面臨國產替代機遇,國內企業有望獲得份額。海外企業逐步轉向工 控與汽車領域,陸續退出 4Gb 以下中低容量 NAND 市場,SLC NAND 主要玩家逐步轉 向國內大陸與台企。如通信、汽車電子、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和工控等新興應用場景的 拓展,下游市場對具備高可靠性、低功耗等特點的中小容量存儲晶元需求也持續上升, 也為國內企業帶來國產替代機遇。

基於 2016 年以後國內 NOR Flash 產業進階路徑,我們重點關注兩個階段和三個指標: 第一階段為龍頭退出份額的再分配,核心指標為出貨量的倍數擴張和產品在料號和容量 上的加速覆蓋;第二階段為利潤釋放,在某一時期由於供給衝擊或新的增量需求導致供 需逆轉,以容量和銷量為基礎,通過漲價攫取大量利潤。

2 NOR Flash 基本特徵與競爭格局

NOR Flash 市場規模較小,偏向於利基型行業。在非易失性存儲產業中,由於 NOR Flash 在容量成本上相較於 NAND 有較大劣勢,在 1Gb 以上幾乎不具備性價比,市場規 模相對較小。根據 SEMI 數據,2021 年 NOR Flash 和 EEPROM 市場規模約 40 億美元, 而 NAND Flash 全球市場規模約 636 億美元,DRAM 市場規模約為 870 億美元,NOR Flash 和 EEPROM 占存儲行業比重約為 2.6%。 商品標準化程度高,技術進步不明顯。存儲產業商品化程度較高,同時 NOR 1Gb 以 上受 NAND 替代影響,其容量上升路徑受阻,行業整體技術進步並不明顯。以產品多樣 性和製程迭代作為衡量標準,當前 NOR Flash 領先企業的旺宏在 2015 年即提出 48nm 開 發計劃,此後該計劃延續至 2021 年才變更為 45nm 並向客戶送樣,同時近年來幾乎不將 NOR Flash 納入研發投入。製程佔比上旺宏 55nm 工藝佔比由 2017 年約 5%提升至 2022Q1 的 62%,相較於邏輯節點其滲透率速度並不快,同樣兆易創新在 2013 年大規模銷售 65nm 節點產品後,將重點轉向容量提升,2019 年才在 55nm 上推出系列產品,中高容量產品 並不以成本與體積作為考量優勢,不影響廠商出貨量的快速上升。

參與企業以調整業務結構為主要手段,部分戰略性退出市場。隨著 2010 年三星退出 行業和 2014 年底 Cypress 與飛索合併後,NOR Flash 供應商主要包括 Cypress、旺宏、美 光、華邦電和兆易創新。其中 Cypress 被英飛凌合併後大幅縮減了在消費電子端的業務規 模,集中應用於汽車和通信領域;美光收購恆億後由於虧損,也再度縮減相關業務規模; 現有旺宏和華邦電均專註於調整 NOR 業務結構,增加高容量產品業務佔比,並將業務向 工控/汽車/通信等領域傾斜,而新的資本開支則主要投向 DRAM 與 NAND。

市場集中度隨併購與退出周期性升降,2020 年離散度加劇。受智能手機逐步取代功 能機的影響,2009-2016 年 NOR Flash 市場規模一路下降至低於 20 億美元,存儲大廠陸 續宣布退出或縮減業務,該階段 CR5 份額逐漸下降;2016 年後以中低容量為主的消費電 子與物聯網設備需求增加,新進入玩家較多,在 2020 年市場離散度增加。市佔率第一的 企業份額從 2010 年的 32%下降到 2020 年的 25%,CR5 份額由 2017 年的 92%下降至 2020 年的 78%。回顧整個過程,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的核心來自於行業前景預期變動和龍頭策 略調整有關,2020 年的離散度變化則由國內企業的快速崛起相關。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3 舊路徑:國內 NOR Flash 產業進階復盤

借成本與技術優勢,國內企業參與度提升。我們以上市/擬上市企業為研究集(兆易 創新/普冉股份/東芯股份/恆爍半導體/芯天下),復盤過去我國內地龍頭與新興企業成長路 徑。 3.1 借消費電子東風,兆易創新逐步成長為行業前三 從量增到價漲,兆易創新 NOR 的成長三階段。按照公司平均價格與銷量變化,公司 發展歷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1)2014-2016 年,公司存儲晶元銷售量由 11.08 億顆增長至 16.86 億顆,複合增速為 23.36%,主要得益於份額提升以及手機存儲晶元多晶圓封裝需求提升,在此過程中受競 爭與定價策略影響,單顆 asp 變化幅度較小。

2)2017-2019 年,公司存儲晶元銷量由 17.36 億顆增長至 28.75 億顆,複合增速為 28.69%,在該階段行業龍頭策略性退出,公司最核心變化是在繼續保持銷量快速成長的 同時,加快了低容量向高容量的產品切換,2017 年公司產品集中於 128Mb 以下,後加速 推出 256Mb 及以上產品。到 2019 年得益於消費電子客戶的導入和可穿戴設備的爆發, 兆易創新出貨量同比增長 45.57%至 28.75 億顆,基本追平旺宏和華邦電的出貨數據。同 時從年報表述上,其產品推出速度明顯加快。

3)2019-2021 年兆易創新存儲晶元(以 NOR Flash 為主,在此僅考慮 NOR 產品)出 貨量從 28.75 億顆增長至 32.88 億顆,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華邦電 37.93 億顆,但複合 增速降至 6.94%。主要收入增長來源於價格端的變化,存儲晶元平均價格由 2019 年的 0.79 元提升至 2021 年 1.66 元,逐漸逼近華邦電的 NOR Flash 平均價格 1.92 元,落後於旺宏 的 2.84 元(由於旺宏與日本遊戲機行業強綁定,第一大客戶佔比超過 40%,具有一定特 殊性)。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在價格提升的主導下,公司毛利率穩步攀升。2020 年以前公司微控制器業務佔比相 對較小(15%-20%之間),毛利率較穩定(43%-47%之間),其營業利潤主要影響因素以 存儲晶元為主。我們考察公司存儲器板塊的銷售毛利率變化,在美光/賽普拉斯陸續宣布 退出低端產品後,2017 年受益於競爭格局改善與提價,公司毛利率從 25%以下上升一個 台階至 37.61%並基本維持在該水平,到 2021 年新一輪景氣中,公司通過產品調整與提 價將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 39.71%。

完成技術積累後,進一步擴大在工控與汽車領域的份額。公司 GD25/55、GD5F 全 系列產品通過 AEC-Q100 車規級認證,實現了從 SPI NOR 到 SPI NAND 車規級產品的全 面布局。目前公司車規級 Flash 產品已在國內外多家知名汽車企業批量採用,可為車載應 用提供大容量、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2 新興企業皆集中成立,主承接中低容量產品

目前上市/擬上市企業普冉股份/芯天下/恆爍股份以及未上市的珠海博雅/豆萁科技等 均集中成立於 2014-2016 年,主要容量覆蓋 256Mb 以下產品,各企業複合增速超過行業 平均水平。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隨著主要的 NOR 參與方持續壓縮低容量業務規模,而包括物聯網設備、TWS 耳機、 AMOLED、TDDI 等產品的快速增長創造了旺盛的中小容量需求,這些應用產品容量范 圍在 4Mb~128Mb,有利於中小企業參與。根據普冉招股說明書,TWS 藍牙耳機預計能 為 NOR Flash 帶來 3 億美元的新增市場,AMOLED 屏幕市場預計能帶來 1 億美元的 NOR Flash 新增市場,TDDI 的增長預計能為 NOR Flash 帶來 5 億元人民幣的市場增長。 代表企業普冉股份利用其技術優勢與低價策略,2021 年銷量規模達到 27.59 億顆, 營收規模來到 10 億級別。從盈利能力與價值量的角度,營收規模較大的新興企業集中在 消費電子領域,其容量集中於 128Mb 及以下。

2016 年後國內產品容量/製程推進速度加快,並逐漸具備成本/技術上的獨特優勢。 從技術演進情況來看,NOR Flash 產品升級路線相對明確,圍繞更先進的製程/更高的容 量的路徑穩步推出新產品,實現研發-流片-量產-銷售。隨著美光和賽普拉斯在 2016 和 2017 年先後宣布退出 NOR 低容量,在非易失性存儲方向上將資源向更高性價比的 NAND 進行傾斜,國內產業開始進入快車道。新興企業陸續成立,而龍頭兆易創新在產品推出 速率上也明顯加快,2017 年 256Mb 產品量產,到 2020 年推出代表 SPI NOR Flash 行業 最高水準的容量高達 2Gb、高性能的 GD25/GD55 B/T/X 系列產品,產品競爭力基本以年 為單位快速逼近國際主流水平。

與中高容量為主三巨頭不同,由於中低容量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且下游多為物聯網 和消費電子設備,參與廠商往往通過製程升級以滿足下游對成本與體積的需求,大多數 企業製程節點來到 55nm 以下,與兆易/華邦/旺宏等基本一致甚至更低,在工藝升級上也 表現出來更強烈的意願。 除此以外,部分參與廠商逐步發展出特殊的技術路線。如普冉半導體獲授權採用的 SONOS 工藝能夠減少必要的掩模和處理步驟的數量,降低晶元的總體尺寸和面積; SONOS 不易受漏極導通和浮柵干擾,並且對應力誘導漏電流(SILC)不敏感,可以實現 更快的編程和更低的寫入/擦除電壓,並且將工藝節點提升至 40nm,實現在中低容量上 的競爭力。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3.3 小結:國內 NOR Flash 產業進階的典型路徑

NOR Flash 行業—自下而上實現國產替代的典型路徑。我們在此對國產替代定義更 加廣泛,即國內企業從國內市場替代到參與全球競爭的過程。從路徑上,我們可過程歸 類為:行業景氣上行-海外廠商資源約束-海外廠商出讓市場-國內企業進入-規模迅速擴大 -研發/設備再投資-技術逼近-參與主流競爭。 其潛在的約束和有利條件包括:

1) 行業供需關係發生突發性變化,主要參與企業在資源約束下戰略性放棄部分低 容量市場,甚至完全退出行業。 存儲行業的主要參與方以 IDM 為主,在面對行業進入生命周期末端時,其資本開支 計劃日趨謹慎,在面對外部衝擊時,資源條件的約束將迫使其放棄低端市場,這將給新 企業補位空間。在 2016-2017 年期間,美光將 NOR 產線轉向 NAND,Cypress 出售伯明 頓 12 寸晶圓廠,產能進一步縮減。

2) 國內企業通過成本優勢和市場機遇切入市場。 根據公司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兆易創新上市初期中心節點約為 64Mb,之後藉助 SPI NOR Flash 在低功耗領域的應用,其出貨量和中心節點快速上升,迅速成為中國市場 SPI NOR Flash 市佔率第一;普冉股份依託 SONOS 工藝在 64Mb 的成本優勢,其出貨量 快速增長至 2021 年 27.59 億顆。

3) 新增需求提供空間,與國內企業優勢匹配 在手機上被 NAND 取代以後,NOR Flash 市場的主要增量為 OLED/物聯網/可穿戴設 備,其規格容量集中在 8-128Mb,為國內企業的營收增長提供空間。

4) 完成技術積累後,借價格與成本優勢衝擊高端產品 由於 NOR Flash 結構具有相似性,外圍控制電路決定晶元的控制演算法,存儲單元影 響晶元的單位面積和操作電壓等基礎參數。國內晶元設計企業在小容量 NOR 產品上完成 利潤與技術的積累後,通過優化電路驅動、結合面向製造和可靠性的晶元設計技術和生 產工藝提高良率等手段,實現在高容量產品上的價格與成本優勢,產品 asp 趨近於國外 企業。

4 新機遇:利基市場 DDR3 與 SLC NAND 帶來新空間

4.1 DDR3:當前階段有望重現 NOR Flash 增長路徑

DDR3 市場規模企穩,逐步轉入利基市場,預計 2021 年規模約為 75 億美金。隨著 DDR4 對 DDR3 在主流市場的替代接近尾聲,DDR3 佔整體 DRAM 規模逐步企穩,2021 年其市場預計占 DRAM 市場比重的 8%,規模約為 75.35 億美元,並預計到 2022 年增長 至 84 億美元。 中低容量利基型 DDR3 市場參與方中,2021 年三星與美光依然保留 DDR3 產能,台 系利基DRAM生產大廠南亞科DDR3佔比約為30%,三者合計佔據市場超過80%的份額, 其餘廠商營收規模大致相當(2-3 億美元)。從產品結構上,三星停止在 DDR3 上的投入, 僅具備 1/2/4 Gb 產品約 75 款產品,美光具有完整 1-8Gb 產品線但型號僅 51 款,南亞科 深耕 4 Gb 以下容量,產品線較為豐富,型號多達 135 款。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頭部廠商三星退出釋放行業機遇,行業迎份額洗牌關鍵節點。從時間節點上,2022-2023 年將成為 DDR3 市場份額再分配的重要年份,一方面供給 端的三星等 2022 年下半年後不再接收新訂單,IDM 台廠裝機量產時間節點大多在 2023 年後,而下游需求如通信、汽車、安防監控和工業需求相對穩定,這將為國內 Fabless 企 業擴大市佔率提供機遇。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DDR3 依然在部分細分市場上具備旺盛生命力。儘管 DDR4 在伺服器/PC 領域為當 前主流選擇且逐步迭代至 DDR5,但在運行周期長、需要與舊內存技術兼容的設備/通信/ 物聯網設備等領域依然大規模使用 DDR3,如 物聯網使用的開發板與擴展板未進行更新, 則會繼續採用兼容的 DDR3 產品。目前安防監控、網關路由器、WiFi 和機頂盒均可見使 用 1Gb-4Gb 不等的 DDR3 內存。 製程工藝相對集中,國內具有潛在成本優勢。利基 DDR3 市場主要生產廠商中,華 邦電重點拓展 25nm 製程技術並研發儲備下一代;晶豪科於 2021 年初步完成 25nm 開發 進入導入量產工作;南亞科 2017 年完成了 20nm 的 DDR3 認證與量產工作。而國內企業 兆易創新則藉助合肥長鑫生產 17nm DDR3,北京君正(ISSI)與東芯股份則均為 25nm, 整體 DDR3 製備工藝相對集中,而兆易創新具備工藝領先優勢。

當前 DDR3 變化與 2016-2017 年 NOR Flash 變化具有相似性,國內企業居於更優勢 地位。回顧 NOR Flash 發展歷程,隨著市場份額分別居第一位和第三位的賽普拉斯和美 光陸續宣布退出中小容量 NOR,旺宏與華邦電 2016-2017 年出貨量增速分別為 16.73%/40.34%和 15.86%/28.01%,成為此輪行業出清的最大贏家,2018 年市佔率迅速上 升至前兩位。而隨著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技術的追趕,國內企業後來居上,增速高於 行業平均。我們認為當前 DDR3 機遇類似於 2016-2017 年的 NOR Flash,且國內企業在 份額爭奪中具備一定優勢,原因在於: 1)半導體行業景氣導致有限資源的再分配,頭部廠商三星退出釋放行業超過 30%的 份額; 2)中小容量 DDR3 產品在消費電子領域依然具備旺盛需求,其不需要汽車電子行業 較高的行業認證壁壘,同時對成本具備價格敏感性,符合國內企業從低端向高端滲透的 增長邏輯; 3)近年來國內晶圓代工企業技術上的日益成熟提供了產能支撐,相較於台系 IDM 企業資本開支約束,國內 Fabless 公司在份額爭奪上佔有先機; 4)國內利用先進位程生產利基產品的模式將構成成本優勢。

基於 2016 年以後國內 NOR Flash 產業進階路徑,我們重點關注兩個階段和三個指標: 第一階段為龍頭退出份額的在分配,核心指標為出貨量的倍數擴張和產品在料號和容量 上的加速覆蓋;第二階段為利潤釋放,在某一時期由於供給衝擊或新的增量需求導致供 需逆轉,以容量和銷量為基礎,通過漲價攫取大量利潤。

4.2 SLC NAND:國內企業積極進取

SLC NAND 在高可靠性市場具有利基地位。按照每個 NAND 快閃記憶體單元能夠儲存的位 數進行分類,NAND 快閃記憶體可分為 SLC/MLC/TLC 和 QLC。為追求更高密度和更低的成本,主流市場產品中 TLC 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並有部分開始採用容量更大的 QLC 顆粒。 與之對應的是,容量越大,其耐久性越低,可擦寫次數也越少,即使有日益發展的控制 器和固件技術的幫助,MLC/TLC 產品也不太適合用於工控等高可靠性市場,主要表現在 3 個方面:1)存儲單位越多,電路需要更精確複雜的演算法的分配電荷,導致讀寫速度變 慢;2)在 Copyback/Partial 編程上,MLC/TLC 對讀/寫/改或小塊操作表現更差;3)存儲 單位越多,可擦寫次數越少,不適用於頻繁更新或追求可靠性的場景。 因此,在小容量 NAND 領域,串口 SPI NAND 為過去使用 NOR Flash 需要可靠性要 求高/小封裝,又要求容量在 1GB以上提供了代碼及數據存儲的解決方案;而並口 PPI SLC NAND 產品則適用於高帶寬應用。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依託高可靠性市場與新興場景應用的拓展,SLC 市場穩健增長。根據 Gartner 數據 統計,2019 年 SLC NAND 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16.71 億美元,並預計到 2024 年增長至 23.24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將達到 6%。隨著如通信、汽車電子、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和工控等 新興應用場景的拓展,下游市場對具備高可靠性、低功耗等特點的中小容量存儲晶元需 求也持續上升。包括 5G 基站/CPE、PON、路由器和機頂盒等通信應用、安防監控、智 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物聯網應用等對 SLC NAND 的市場需求形成支撐。

目前 SLC NAND 利基的市場主要參與方包括國外的三星、SK 海力士鎂光和鎧俠 等,我國台灣企業主要包括旺宏、華邦和晶豪科等,國內則為兆易創新、北京君正、東 芯股份和芯天下等。由於海外企業逐步轉向工控與汽車領域,陸續退出 4Gb 以下中低容 量 NAND 市場,SLC NAND 主要玩家逐步轉向國內大陸與台企。從技術層面上,旺宏 19nm SLC NAND 順利出貨並在 2021Q4 位元佔比達到 59%,其餘廠商集中在 24nm 和 38nm,東芯股份 SLC NAND 量產產品以中芯國際 38nm 為主,力積電 28nm 部分產品已 量產,中芯國際 24nm 產品達到量產標準,基於中芯國際 19nm 工藝節點的產品已經進入 研發階段。(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5 新布局:國內企業利基市場產品策略

5.1 兆易創新:從 NOR 到 MCU 到 DRAM

圍繞成本與國產替代優勢,兆易創新實現從 NOR 到 MCU 的雙輪驅動策略。上市以 來公司業績與股價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2017-2019 年由 NOR Flash 高速發展驅動的增長 和2020-2022年由NOR景氣和MCU快速成長帶來的市值增加。從路徑上可看到公司NOR 產品初期重銷量輕價格的方式實現了出貨量/產品容量/產品料號的快速完善,並藉助行業 的兩次景氣完成利潤的增長。MCU 產品在初期的研發投入和 pin-to-pin 替代 STM32 的基 礎上進一步豐富在主頻、內存、外設管腳的多樣性,形成 32 個系列超過 400 餘款產品, 最終厚積而薄發,其出貨量由 2019 年的 1.09 億顆快速增長至 2021 年的 3.94 億顆,近兩 年複合增速為 90.12%。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DRAM 從代銷轉向自研產品,以製程優勢切入利基 DRAM 市場。公司於 2021 年 12月公告2022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2022年代銷長鑫存儲DRAM產品的1.7億美金, 與去年同期交易額相當;預計自有品牌採購代工 1.35 億美元,而去年 1-11 月共計採購金 額為 0.3 億美元。公司信息顯示 2021 年已量產首款 19nm 4Gb DDR4 產品,廣泛應用在 消費電子(包括機頂盒、電視、智能家居等)、工業安防和網路通信等領域。目前公司 17nm DDR3 產品按計劃推進,並預計 2022 年開始貢獻營收。 根據官網信息的產品料號數據,公司主要進入大批量供應(MP)階段的為 DDR4 4Gb 產品,速率涵蓋 2400Mbps-3200Mbps;DDR3 料號數相對較少且均處於樣品階段,主要 集中在 4Gb 和 2Gb 上,共 8 款商規和 12 款工規產品,速率涵蓋 1866Mbps-2133Mbps, 電壓參數 1.35/1.5V。 目前隨著三星的退出,主流 DDR3 製程為 25nm,南亞科技技術較為領先,而兆易創 新藉助合肥長鑫生產 17nm DDR3 將在工藝上具備優勢。

5.2 北京君正:借 ISSI 切入車規市場

公司通過收購 ISSI 迅速獲得完整的車規級存儲產品線,避免進入該細分領域所需要 的長時間開發與認證過程,並同時帶來了模擬與互聯晶元產品。根據 Omdia 統計,2021 年度 ISSI SRAM、DRAM、Nor Flash 產品收入在全球市場中分別位居第二位、第七位、 第六位,處於國際市場前列。根據公司 2021 年年報,北京矽成(ISSI)實現營收 40.83 億元,占公司營收比重的 77.42%,實現凈利潤 6.08 億元,占利潤的比重的 65.66%。分 產品來看,2019 年 1-5 月 DRAM 收入佔比 62%,其次 SRAM 為 19%;分下游應用領域 來看,汽車與工業佔據主要份額,分別為 39%和 31%;消費電子佔比較小,僅為 16%。

根據官網公開的產品選型手冊,ISSI 涵蓋 RLDRAM、DRAM、LPDRAM、NOR Flash、 MCP 和 SRAM 共計 6 大類。其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DRAM 包括 SDR、DDR、DDR2、 DDR3 和 DDR4,其中 DDR4 產品以 4Gb 以上大容量為主,車規(IS46)與非車規(IS43) 各 5 小類;DDR3 為公司主力產品,容量覆蓋 1-16Gb,電壓以 1.35V 和 1.5V 分類合計車 規(IS46)與非車規(IS43)各 29 小類,另外還包括 1.8V 的 DDR2、2.5V DDR SDRAM 和 3.3VSDRAM。

製程遷移提升競爭力,加速產品拓展。公司目前主要產品 DDR3 製程為 25nm,與當 前市場主流製程相當,並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更新工藝。公司主要依託自身在非消費電子 領域的優勢逐漸拓寬產品線。根據年報,公司 8Gb LPDDR4 產品預計將於 2022 年開始送 樣。公司不斷加大 Flash 產品線的市場推廣,在汽車、工業、醫療和高端消費等市場的強 勁需求下,Flash 業務同比實現了快速增長,車規 Flash 產品的市場銷售在快速成長中。 公司完成了兩款面向大眾消費類市場的 Nor Flash 晶元產品的投片並展開了市場推廣,預 計可於 2022 年實現量產銷售。

5.3 東芯股份:SLC NAND 為主,兼顧 DRAM 與 NOR Flash

公司早期聚焦於平面型 SLC NAND Flash 的設計與研發,目前基於 SMIC 24nm 工藝 平台,實現 1Gb 到 32Gb 系列產品設計研發的全覆蓋,並在 2021 年基於 19nm 完成 SLC NAND 的首顆流片。公司之後通過收購韓國 Fidelix 加強在 DRAM、NOR 和 MCP 產品上 的技術儲備。目前公司所售產品主要為利基型 SLC NAND,NOR 系列產品主要面向消費 級市場,DRAM 產品主要為針對利基型市場的中小容量 DRAM。根據公司 2021 年年報, 公司 NAND 系列產品實現收入 6.60 億元,占業務收入比重的 58.16%,NOR/DRAM/MCP 收入佔比分別為 16.53%/6.97%/15.72%。 根據公司官網的產品數據,SPI/PPI NAND 產品系列豐富,SPI NAND 包括 512Mb~4Gb 容量,可提供 3.3V/1.8V 兩種電壓,具備 WSON、BGA 多種封裝形式;PPI NAND 則包括 1Gb~8Gb 容量,3.3V/1.8V 兩種電壓,多種封裝方式的產品,以滿足不同 應用場景。公司產品在網路通信,智能音箱,安防監控,機頂盒等領域中廣泛應用。

半導體存儲行業專題報告:從國內NOR Flash產業進階看利基市場機遇 - 天天要聞


加速製程追趕提升成本優勢。根據招股說明書,東芯股份 SLC NAND 已量產 38nm/28nm,中芯國際 24nm 產品達到量產標準,基於中芯國際 19nm 工藝節點的產品已 經進入研發階段。公司設計研發並量產的 24nm NAND、48nm NOR 均為大陸目前領先的 工藝製程。公司還加大了在車規級產品的開發,38nm 工藝上可以為客戶提供車規級的PPI NAND 以及 SPI NAND 樣品,容量包括 1G 到 8G 車規的 NAND Flash。目前正在研 發的是 48nm 中高容量的 NOR Flash 車規級產品。

5.4 總結:利基型市場大有可為

我們將三家公司從營收規模、主營業務構成、銷售量規模、量產製程、代工廠和產 品組合的多角度進行匯總,以更直觀的反應三者的業務布局差異。

業務布局上,兆易創新為全球領先的 NOR Flash 供應商,並逐步拓展至 DRAM 業務, 包括 DDR3 與 DDR4;北京君正則通過收購 ISSI 獲得了較為完善 DRAM 生產線,其涵蓋 車規與非車規級別;東芯股份以 SLC NAND 產品為主,並陸續補齊了 NOR 和 DRAM; 製程與代工廠分布上,新進入廠商對新技術接受度更高,包括君正與東芯的 NOR 採用的 製程分別為 50/48nm,而兆易創新生產 DDR3 也採取了 17nm 工藝,國內企業工藝製程水 平與行業主流相差不大。中芯國際為國內存儲行業重要的代工廠之一,除了北京君正供 應商分布相對分散以外,其餘兩家均集中於 2-3 家晶圓代工廠,各公司主要產能依託於 本土晶圓廠,整體對台灣地區代工廠依賴度在降低。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