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再大,總有人等著你回家」廚香四溢團圓夜,兩岸思鄉遊子情

2022年07月12日18:15:25 熱門 1694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如果說團圓是春節和元宵節的奧義所在,那團圓飯可能就是過節的靈魂。

民以食為天,對於情感內斂的中國人來說,「吃」便理直氣壯地成為情感外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若遇上不善言辭的父母,「好好吃飯」就是他們對孩子最「露骨」的「祝福」。而在外過節的遊子,真能因為多吃一口,或者少吃一口家鄉味,而瞬間「破防」。

出於疫情原因,今年有不少台灣遊子沒能回家吃上口味熟悉的團圓飯。他們發現,原來咬一口珍珠丸子吃的是鄉愁,拌一碗蹄髈筍乾飯拌的是鄉愁,蒸一籠烏草粿,鄉愁就毫不客氣地冒著熱騰騰的蒸汽鑽進了鼻子里。

豬肉餡團成小球狀,外面裹糯米,再上蒸籠蒸——廈門大學的台灣學生王宥心記得,在台灣家中,小時候時常看到爺爺做這道很複雜的菜,一做就耗費一個半天。「聽說這道菜叫珍珠丸子,是爺爺的拿手好菜。」她說。

由於疫情,近兩年過年王宥心都沒有回台灣,而是回到了爺爺的老家湖北。具體來說,今年是在爺爺弟弟的女兒,也就是位於洪湖的姑姑家過年。去年則是在大伯家過年。

「世界再大,總有人等著你回家」廚香四溢團圓夜,兩岸思鄉遊子情 - 天天要聞

王宥心在湖北老家的年夜飯。 (王宥心供圖)

老家年飯上有道菜,豬肉丸子飄香四溢,外面裹著的糯米顆顆晶瑩,王宥心一眼就認出,「那就是我爺爺的珍珠丸子」。她這才恍然大悟:「在台灣,爺爺應該是因為想家才做的。」 說著說著她聲音沙啞起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突然好想哭。」

王宥心的爺爺1932年生於湖北省原沔陽市嘉魚縣燕窩鎮,十幾歲到台灣。直到1988年,爺爺終於回老家探親一次。她說:「那時我還沒有出生,據說爺爺超興奮。在那之後應該又回過一次。」

王宥心記得,爺爺的珍珠丸子是以「蒸」取勝,做這道菜的標誌性動作就是找出蒸籠。「蒸」正是湖北菜的特點之一,江漢平原上素有「不上格子(指蒸籠格)不請客」的習俗。寓意美滿團圓的珍珠丸子,在聚會宴席上很常見。

後來爺爺年紀大了,做不了珍珠丸子了。6年前,爺爺過世。老人家沒能再回家吃上一口的珍珠丸子,王宥心替爺爺嘗到了。

很多湖北親戚聽說王宥心回到老家,都想和她見面,「我拜年大概見了幾百個人」 。她說,剛一見面都很高興,但要分別時大家都「眼含熱淚」,「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我」。王宥心湖北老家有一本厚厚的家譜,她興奮地發現:「我是王家第34代傳人!」

「世界再大,總有人等著你回家」廚香四溢團圓夜,兩岸思鄉遊子情 - 天天要聞

王宥心收到湖北親人寄來的蓮蓬。 (王宥心供圖)

自從2019年到廈門讀大學,王宥心就總是收到親人寄來的「好吃的」。第一份「名吃」是一袋子新鮮的、綠盈盈的蓮蓬,「說實話我以前沒吃過」。她把蓮子剝出來吃,發現蓮心真苦。後來她知道湖北盛產蓮藕。

隨後她還收到了熱乾麵、酸辣粉、螺螄粉,以及各色零食。王宥心沒想到這些「重口味」的食物竟然那麼好吃。更令她意外的是,台灣有不少跟她口味相同的小夥伴。逛台灣大學生的論壇時,她發現大家在熱烈地討論去海底撈火鍋店「能不能只點酸辣粉」。而在她家不遠處的一個台南街角,近期竟然出現了一家螺螄粉店。她還聽說,在高中學校附近,那家名為「小赤佬」的麻辣香鍋小店依舊大排長龍。

這兩年春節她來到湖北,親戚們彷彿想帶她嘗遍中華美食。台灣四面環海,但王宥心從沒見過「像長江那麼寬的江」。她知道龍蝦,但不知道小龍蝦可以做到多麼驚艷。

以前在台灣,台北朋友經常調侃台南人早晨吃牛肉麵的習慣有點「重口味」,到了武漢她才發現,大家早晨都在肆無忌憚地吃面,「姑父還帶我去吃了老北京炸醬麵」。

而王宥心在台灣的家人,顯然和大陸親人的心情是一樣的。去年回湖北,王宥心爸爸特意囑咐她要給親人帶去台灣特產烏魚子,她說:「在台灣那邊是一種比較貴重的食材,我一般在節慶和婚宴上才吃到。」

「世界再大,總有人等著你回家」廚香四溢團圓夜,兩岸思鄉遊子情 - 天天要聞

王宥心給湖北親人帶去台灣糕點太陽餅。(王宥心供圖)

今年過年,王宥心則帶了台灣糕點太陽餅。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和姑姑說,爺爺喜歡吃太陽餅。我姑姑的第一反應是『那肯定是因為有家鄉的味道』。」

或許太陽餅對於爺爺來說是另一種鄉愁,而對於王宥心來說,則意味著爺爺的疼愛。她永遠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自己和爺爺說想吃太陽餅,「爺爺隔天給我買了十幾二十個」。

許多中國家庭都和王宥心家一樣,長輩對小輩表達疼愛的方式,往往集中體現在「吃」上,唯恐小輩沒吃過、沒吃好、不夠吃。而小輩對於長輩的敬愛,則是從長輩料理的一蔬一飯中生長而來的,長輩做的飯菜就是家的象徵。

談起春節團圓飯,台灣客家人張崢首先想到的就是爺爺的最愛——豬蹄髈燜筍乾,「每次過年桌上必有這道菜」。

張崢最喜歡用這道菜的湯汁拌米飯,夾一塊煨得軟爛的豬肉,再配上深度入味的筍乾,一口一口吃得滿是幸福和團圓。元宵節的早晨,張崢媽媽則會遵守客家人的習俗,準備好年糕,進行「拜拜」儀式。

2020年到華僑大學讀書後,張崢也有兩年沒有回台灣過年了。今年在廈門,從過年到元宵節她都在兼職中度過。儘管她發現福建和台灣的口味其實很接近,但媽媽的味道,除了家裡哪兒都沒有。少了媽媽的味道,過年似乎也就顯得沒那麼有意義了。

這種心情,張崢近兩年才體味到,但她媽媽早就體味到了。張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媽媽是江西人,已經好幾年沒見到姥姥了」。

不過好在,張崢在廈門交了不少台灣朋友,過年也並不孤單。賴淑珍就是其中一位。

賴淑珍幾年前來廈門創業,現在開一家文化公司,主要業務是幫助廈門鄉村做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她說:「我是台灣阿美族人,我們那邊是部落文化,我們另一位創始人也是台灣人,他家那邊是閩南文化。我們希望以後可以把在內地的創業經驗嫁接回去,繼續發展自己家鄉的文化。」

賴淑珍和父母發給彼此新春祝福視頻。(賴淑珍供)

因為女兒沒有回家過年,賴淑珍的父母在台灣不太放心,在給女兒發來的祝福視頻里問「你什麼時候回來」。她媽媽說自己「不會講話」,爸爸提示「說新年快樂就好」,媽媽說了一句「新年快樂」就哽咽住了,最後哽咽著囑咐她:「不要亂吃東西。」

賴淑珍看到視頻很感動,說爸媽的心情就叫:「世界再大,總有人等著你回家。」

其實在廈門城內村,賴淑珍找到了不少家的影子,比如和台灣小吃一樣的烏草粿。

「阿嬤(奶奶)每年過年都會做粿。」賴淑珍團隊找到城內村裡的一位阿嬤,特意將製作烏草粿的複雜工序拍成一個短片,希望這種手藝被傳承下去。

將晒乾的鼠麴草浸泡、搗碎、錘鍊,混合糯米揉成麵糰,再包進去炒好的花生碎餡料,按壓成餅狀。現摘下幾片碩大的芭蕉葉,裁成小片,托住麵餅,上屜蒸熟。賴淑珍就能在海峽另一邊,盡情咀嚼家鄉味的Q彈了。她和朋友覺得:「這樣的村莊,讓我們有了回家的感覺。」

議起家中滋味,這些沒能和家人團聚的年輕人,彷彿恨不得台灣海峽的水能沸成一鍋鄉愁濃湯,讓人一飲而盡,暫解思鄉之苦。

但誰又能說,有人在遙遠的家中等著給自己做一口飯,留一盞燈,不是一種幸福?

小時候每到元宵節,張崢就會和弟弟把彩色的甜椒挖空,做成小燈籠。一個人拿紅色的、一個人拿綠色的,一手提著燈籠、一手舉著年糕,去村子裡和小朋友們戲耍。

今年元宵節的燈又要亮了。回想起在台灣的元宵節之夜,張崢覺得家鄉星星點點地燈光顯得格外溫馨。如今她長大了,希望反過來給父母打造一個家。她今年的願望是快點成長,以後把父母接到大陸來團聚。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