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2022年07月12日10:30:04 熱門 1285

導 語

近來還未成熟的青麥被收割做青儲的視頻在網上如地火般蔓延,引發了很多人對於「浪費糧食」的憤怒,但同時也有一些人為之點贊,或者認為這是農民的市場選擇,或者認為「小麥生育期短了,農民節支增收了,麥桿不污染環境了,畜牧業還大發展了,糧食部門不用收儲了,國家不虧損了,農民群眾幸福了,幹部也不用為農民燒麥桿提心弔膽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都提高了。」


糧食安全是否有隱患,是否需要擔憂?2021年,中國進口小麥971.68萬噸,占當年小麥總消費的6.5%。2021年小麥消費總量比2020年增加了18.5%,其中制粉增加僅1.1%,飼用增加95.7%。中國小麥進口主要來自澳、美、加、法、俄,其中,源自澳美加三國的進口佔中國小麥進口的80%以上。2021年中國小麥進口量比2020年增長了16%,但是進口額卻增長了31% [1]。


中國之外,世界糧食安全處於一種異常緊張的勢態。氣候危機、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都使世界糧食安全處於危機之中。今年4月下旬,聯合國糧農組織再度吶喊,俄烏戰爭深刻地影響了世界5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需要進口至少30%的小麥,全球的飢餓達到新高。世界小麥價格劇漲,2022年國際小麥價格的高位(截至5月)是2021年高位的151%,是2020年的202%,是2019年的232%。一年來,我國國內小麥集貿市場價格攀升了11%,如圖[2]。現在還不清楚青麥飼用是否是小麥價格攀升的因素之一,攀升的小麥價格不一定增加農民的純收入,但確實將增加基層民眾的食物支出負擔。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如果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對很多國人來說還是遠憂的話,近來上海疫情中人們的食物艱難則是近慮了。的確,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糧食供需的宏觀數據平衡,也是食物的日常供給和分配問題。


糧食安全是不是問題?今天推送的讀者來稿正是想認真討論這個問題。誠然,談及糧食安全問題,我們不能假設農民就是第一責任人,糧食安全是全社會的責任,其中,有些人恐怕經受不住一位賣青麥的農民大姐發出的靈魂拷問: 每年浪費土地最多的難道不是房地產開發商嗎?[3]


作者|晨鐘,自由寫作者。關注城鄉資本主義、農村問題、勞工問題等10餘年。

責編|侯怡

後台編輯|童話


正文


一石激起千層浪,離小麥成熟還有20天的時間,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多個省份小麥主產區驚現收割青麥苗現象。


大量車隊排隊到麥田,把還未成熟的小麥提前收割用做青儲飼料,農戶每畝地可以拿到1500元,甚至是2000元,明顯高於出售小麥所能獲得的收入1200-1300元,還可以省時省力,不少人覺得何樂而不為。然而,農業農村部卻針對這一現象發出內部急電,要求各地全面排查青貯小麥等各類毀麥情況,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發文表態說:「算經濟賬,算風險賬,小麥青儲都是不可行的,但恰好多地逆市場規律而行,背後是一股什麼力量在推動呢?希望有關主管部門對此事重視起來。在當前十分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千萬不要忘記了糧食安全這件大事——當糧食危機來臨時,鈔票是不能吃的!」。


收割青麥苗事件背後的真相頓時變得撲朔迷離。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小麥作為主要口糧之一,事關民生福祉,牽扯糧食安全,割青麥事件一出,小麥的另一面浮出水面:小麥的用途不僅是常見的制粉,用於製作麵包、饅頭、麵條等食品,它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作為養殖業的替代飼料,在玉米價格快速上漲、價格高企的情況下,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就會採購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出現「人畜爭糧」的問題。


玉米是「飼料之王」,玉米直接或間接用作飼料部分至少佔70%以上,中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玉米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伴隨全球玉米需求浪潮的巨大擴張,以及國內飼料消費增長和玉米深加工消費增長,正在轉變為「潛在的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中國玉米主要進口來源國是美國和烏克蘭,疊加俄烏衝突影響, 2022年以來,玉米價格漲勢不斷,現貨價和期貨價均創出歷史新高,小麥飼用替代需求激增。


在《2021年中國小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行業種植設施化、管理進准化發展》一文中,有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小麥制粉需求佔比為69%,同比減少11%。小麥飼料替代用量增加,飼料需求佔比為25%,同比增加10%。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預計,2020/2021年度,我國小麥飼用量3800萬噸,創歷史新高,較2000/2001年度的820萬噸增長363%。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華經產業研究所


中國糧食經濟期刊登載的《近20年國內小麥飼用消費的發展變化》[6],作者陳康進一步研究了近20年國內小麥飼用消費的發展變化,文章指出,2007年以來,小麥飼用量變化頻率加快、幅度加大,初步呈現出周期性波動特徵,至今形成了兩個完整的波動周期。其中,第一個波峰出現在小麥玉米倒掛價差創歷史高點的2012年前後,2021年小麥玉米倒掛價差逼近2012年,小麥飼用量創新高,第二個波峰形成,前後歷時9年。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前瞻網


不僅如此,相比於小麥做飼料替代,拿全株小麥做青貯飼料其實也並不新鮮,它是國外最近20年間產生的一個新興行業,2003-04年開始,宣傳介紹國外「小麥全株青貯」的研究論文逐漸在國內出現,並很快成為這方面的熱門學問,並終於在2011年登上了主流的學術會議(中國草學會飼料生產專業委員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2015年7月的《農業知識》刊物上,山東泰安宣布「全省首推小麥全株青貯」,稱之為響應中央「糧改飼」政策的有益探索。[7]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農業知識》


山東之所以在「糧改飼」道路上走在前列,和山東作為畜牧業主產省份密切相關。據悉,山東肉蛋奶總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在滿足本省消費的同時,還有1/3的畜產品外調,主要供應京津滬浙等省市。上海疫情發生後,山東積極對接上海等重點地區,組織省內20家大型屠宰加工企業進入上海市肉品保供企業名單,3月以來,對滬外調畜產品持續增加,僅豬禽肉產品就達6.1萬噸,豬肉占上海市場超過20%、禽肉佔50%。


2021年,全國有6家飼料企業突破千萬噸關口,其中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團牧原股份雙胞胎集團、溫氏股份以及正大集團這6家千萬級企業合計9088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31%,作為行業領頭羊的新希望六和,公開信息顯示,是當年的山東大型飼料企業山東六和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原山東六和集團」)與新希望集團進行強強聯合的產物,2011年,新希望集團通過旗下上市板塊新希望(000876.SZ),完成對原山東六和集團的併購,組建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新希望六和飼料產銷量高達2824萬噸,是全國唯一一家突破2500萬噸的飼料企業,為了在原料價格波動時可以快速靈活調整配方,保持成本具有競爭力,新希望六和在飼料研發上持續對小麥、高粱、糙米等低價替代原料日糧配方進行迭代、推廣,在滿足動物營養的前提下,推出非玉米型混合日糧、全小麥日糧、全糙米型日糧等配方品系。


「小麥和稻穀有一部分用作飼料,不會對我們的口糧安全產生任何影響。」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公開表示。[5]但2022年5月份,如此突如其來的搶收青麥苗做飼料的事件,卻引來農業農村部門對糧食安全的極大擔憂。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用稻穀和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是否會影響口糧安全?


2021年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謹防「人畜爭糧」影響口糧安全》認為[6]:我國稻穀和小麥生產連續多年豐收,庫存處於高位,口糧自給率超過100%,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稻穀和小麥不僅夠吃,還面臨去庫存的壓力。在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用庫存稻穀和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既能緩解飼料糧短缺矛盾,又有利於減輕去庫存壓力。但不可忽視的是,玉米與水稻存在爭地關係。有關部門明確表示,今年要在東北地區、華北黃淮地區等主產區增加玉米種植面積,有可能會擠壓水稻種植面積。因此,用稻穀和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終非長久之策。


另外,中國糧食消費結構以稻穀和小麥為主,2009年至今,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內稻穀、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的相關性為0.93、0.87、0.29、0.19,CPI糧食價格基本與粳稻價格走勢一致,與小麥價格強相關,而與大豆、玉米價格走勢相關性不大。因此用稻穀和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對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影響就可見一斑。


從表面看來,農業內部糧食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存在競爭關係,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畜爭糧的問題,為了避免養殖業的過度發展造成對糧食產業的排擠,政策部門就要協調這兩大部門的適當比例的發展,保障糧食自給率,匹配居民生活水平的發展,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應對國際競爭等,這些似乎成了糧食安全的主流之義。


但更深層次來看,在農業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生產社會化顯著提升,糧食和肉蛋奶普遍過剩的今天,就算人畜不爭糧,老百姓就能自由的享受糧食的充裕嗎?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2022年,上海疫情引發社會的極大關注和巨大焦慮,不僅是一度達到每日2萬新增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還是偌大的上海居然出現老百姓吃不上飯、買不起菜的問題。


自上海疫情採取封城措施之後,「囤糧難」「買菜難」「團購難」「配送難」這幾座大山壓在上海市民的肩上,人們每天都在擔心食物還能維持多久?上海何時能夠解封?甚至於,雖然上海疫情發布會中官方表示應急糧食儲備充足,但是實際情況是仍有大部分市民的糧食無法得到保障。


還有熱火朝天的上海團購潮,團長自己爆料日賺百萬,但居民們卻在吃飯問題上有苦難言。據報道,上海一孕婦因為團購30元一板的雞蛋,遭遇社區志願者半夜多次敲門要求寫檢討書,孕婦發出靈魂拷問:我是動了你的蛋糕了嗎?並控訴說小區團購雞蛋40元一板就可以嗎?事件的後續是志願者表示自己只不過是奉命行事,因為雞蛋沒有報備,不符合防疫規範,有一定的病毒傳播風險,所以才找上門,並表示因為疫情原因,小區進入靜默期,小區任何團購均需要提前進行報備、審核資質、批准後方可開團。


很顯然,上海疫情期間爆火的社區團購是一個巨大的農產品利益鏈條,不管這個利益鏈條的利益分配是什麼樣的,也不管哪些人參與了利益分配,但是為什麼要拿老百想的口糧做豪賭呢?疫情中的上海,戳破了糧食流通和糧食消費中的泡沫,讓糧食安全的本來面目一覽無遺,疫情是一面照妖鏡,在老百姓的糧食安全問題上打主意的牛鬼蛇神統統原形畢露。對於老百姓而言,糧食安全不是資本集團能不能保證利潤不動搖,保證市場地位不動搖,保證糧食壟斷不動搖,而是糧食能不能自由消費,能不能保障生活,能不能按需分配


讀者來稿 |「人畜爭糧」來勢洶洶,中國糧食安全走向何方? - 天天要聞


糧食安全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它的根本是要保障人民群眾吃得起飯。但是發生在上海疫情的事件卻折射出:糧食安全在全國力量的保供之下有著諸多的漏洞,物質生產的極大豐富並不代表著你的口糧是安全的,橫亘在各種資本利益之間的競爭和壟斷阻礙著我們去享受這種安全。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社會的物質生產方式是決定其他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透過消費環節,我們看到的糧食安全問題其實在農業生產方式裡面已經埋下了引線。


回到小麥生產的問題,以小麥第一大省為例,河南省每年生產了全國小麥的三分之一,土流集團發布2021年《河南省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分析報告》指出,目前,河南省實有耕地1.2229億畝,居全國第三位,全省土地流轉面積3823萬畝、土地託管面積3721萬畝,規模經營面積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69.3%。據此推算,河南小農戶經營面積佔30.7%,也就是3754.303萬畝,以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積1.12畝來測算,小農戶的人口大約為3352萬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南農村人口是4429萬人,據此計算小農戶人口佔比為75.68%,達到四分之三以上!


可以看到,在河南的農村,四分之三的農村人口(小農戶),只經營著農村30%的耕地面積,另外四分之一的人口卻經營著70%以上的耕地面積,這就是如今農村的現狀。


讓我們進一步考察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2021年,據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對全省40個縣(市、區)120個鄉鎮600個農戶小麥生產成本收益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扣除畝均生產成本531.34元,加上畝均補貼50.08元,畝均生產收益636.77元。據此調查隊口徑,2020年畝均生產收益為519.64元,2019年畝均生產收益為414.34元,2018年畝均生產收益為371.00元。


以種糧大戶百畝地來計算,2021年種糧年收益為6萬多元,折算每月為5000多塊錢。估算沒有進行土地流轉的小農戶(以五口之家來算,每戶平均5.6畝)的糧食種植收益,每年的收益只有區區5.6*636.77=3565.91元,折算每月約297元。如此低下的收入水平,難怪2020年5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學者提問的過程中會說:我國還有六億人每月收入低於1000元。


可以想到,當「人畜爭糧」的大潮來勢洶洶的時候,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農民們,會如何看待糧食安全呢?作為糧食的生產者,不管是小農戶,還是一般的種植大戶,能抵抗得了每畝小麥青苗1500元的「經濟誘惑」嗎?


參考文章:

[1]中國農科新聞網,2022-02-28,《2021年我國小麥進口量分析》;河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hebei.gov.cn),2022-02-22,《2021年中國小麥市場分析》。

www.nkb.com.cn/2022/0228/396688.shtml


[2]FAO, 「Surging food prices: FAO calls for import financing facility for poorer nations at G20 meeting」,2022-04-20,

https://reliefweb.int/report/world/surging-food-prices-fao-calls-import-financing-facility-poorer-nations-g20-meeting; Macrotrends,「Wheat prices: 40 year historical chart」, 2022-05-19, https://www.macrotrends.net/2534/wheat-prices-historical-chart-data; 「2022年小麥(中等)集貿市場價格走勢圖」, 野天鵝, http://www.yte1.com/datas/wheat-pr2?end=2022。


[3]老楊話癆,騰訊網,2022-05-14,《青儲收割事件的農民大姐發聲了:每年浪費土地最多的房地產開發》

https://xw.qq.com/cmsid/20220514A01W4Q00


[4]陳康,中國糧食經濟,2021-06-18,《近20年國內小麥飼用消費的發展變化》

https://www.feedtrade.com.cn/yumi/forecast/2021-06-18/2134275.html


[5]中華糧網,2021-04-06,《口糧飼用不會動搖糧食安全!》

http://www.agri.cn/province/gansu/fxyc/202104/t20210407_7643552.htm


[6]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21-02-04,《謹防「人畜爭糧」影響口糧安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771952274137020&wfr=spider&for=pc


[7]子午,公眾號「子夜吶喊」,2022-05-10,《「惡意」收購青麥威脅糧食安全,罪魁禍首是誰?》

https://mp.weixin.qq.com/s/Y6yIv3rRX-Pt8PkJ5UAs5g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