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尋根丨大儒宋濂:寒門書生奮鬥史

2022年07月06日14:16:04 熱門 1239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文 夏珊蓉/插畫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這一片段,每每讀來都為之動容。

700多年前,這位浙江金華勤學苦讀的貧寒少年,激勵了無數後世學子。他就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被譽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

從寒門書生,到一代大儒,宋濂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始終秉承著一份純粹與正直,在浙江大地上留下念念不忘的回想。

文脈尋根丨大儒宋濂:寒門書生奮鬥史 - 天天要聞

「別人家的孩子」

出生寒門借書學習

寫下《送東陽馬生序》時,宋濂已年近古稀,回憶自己年少時苦讀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1310年,宋濂出生在金華金東區傅村鎮的一個貧困家庭。他是早產兒,體弱多病,但《宋太史傳》記載,宋濂六歲能誦讀古書,九歲能作詩,過目不忘,被稱為「神童」,絕對是「別人家的孩子」。

因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宋濂只好找有藏書的人家借來看,為了便於日後細細琢磨,他便一字一句地抄錄。

江南的冬日寒氣逼人,硯台結冰,手指也凍僵了,他卻從不懈怠。抄完書後,他馬上跑著去還書,從不耽誤期限。因為宋濂的好學和守信,人們都願意把書借給他。

等稍大一些,宋濂背著行李,跋山涉水,跑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德高望重的大學問家。元末儒學名家吳萊、柳貫等人都是他的老師。

尤其是深冬時節,北風凜冽,宋濂穿著舊棉衣、舊鞋子踩著幾尺深的積雪去求學,腳上的皮膚開裂了也渾然不知。等跋涉至旅店,他已經凍到四肢僵硬,服務員拿來熱水、厚棉被,許久後,他凍僵的身子才慢慢暖和回來。

在求學這條路上,宋濂拼盡全力,在《送東陽馬生序》中,他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後輩,「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

宋濂不光愛讀書,也愛藏書,是明初著名的藏書家。青年時代,他遷居浦江,在青蘿山中蓋起房子,起名叫「青蘿山房」,藏書8萬餘卷,多善本、孤本。

文脈尋根丨大儒宋濂:寒門書生奮鬥史 - 天天要聞

在鄭義門執教20餘年

與「江南第一家」彼此成就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340餘年,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範》,被譽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

現在,在鄭義門「江南第一家」的天井內,仍有古柏鬱鬱蔥蔥,這些古柏,是當年宋濂在此教書時親手栽種的。他希望鄭氏族人像這些柏樹一樣萬古長青,捍衛正義,精忠報國。

鄭義門,是宋濂最牽掛的地方,在這裡當老師,也是他一生中最曠達愜意的時期。他與鄭義門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當時,剛二十齣頭的宋濂來到浦江,拜吳萊為師,後來,又接替吳萊執教浦江鄭義門東明精舍。

鄭義門藏書萬卷,而宋濂嗜書如命,他在東明精舍執教20多年間,日夜苦讀,遍覽群書,再加上過目不忘的記憶力,短短几年時間,就成長為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

他邊讀書邊教學,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才,與鄭氏族人詩詞唱和、辭章往來,留下了研究鄭氏家族的寶貴資料。當時,宋濂的朋友圈也相當「豪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以鄭義門為據點,與浙東的文化名人進行了頻繁的學術交流,不光鑄就了自己的學術成就,也擴大了鄭氏族人的學術視野和交流範圍。

同時,宋濂還把鄭氏168條家規整理成《鄭氏規範》,這也是後來明代治國法典的藍本。更令人敬佩的是,鄭氏數百年間有173人為官,無一貪瀆,清廉家風揚名於世。

文脈尋根丨大儒宋濂:寒門書生奮鬥史 - 天天要聞

開國文臣之首

朱元璋的重要文告大都出自他手

宋濂與劉基都是散文大家,並稱為「一代之宗」。明太祖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更是盛讚宋濂「當今文章第一」,甘拜下風。

宋濂為文強調明道致用,主張「因事感觸」而為文,內容充實,思想深刻,文采又好,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他筆下,一件尋常事、一個普通人,總是活靈活現。他的《王冕傳》《送東陽馬生序》至今還被人稱頌。

明末大儒黃宗羲曾編《明文海》,收錄了近八百位作者的四千多篇文章,文人的作品一般只有一兩篇入選,但宋濂竟有50篇,他的弟子方孝孺有20篇。可見宋濂的文風影響之大地位之高。

50歲那年,宋濂入仕,和浙江老鄉劉基一起成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他勤學善思、文才出眾,是朱元璋的「文膽」,重要文告大都出自他的手筆。他主修《元史》,教導太子朱標十餘年,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當時的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

不管是為文還是為人,宋濂始終正直、純粹。

朱元璋私下問他官員誰好誰壞,宋濂只列舉「善者」:「我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了解他們,無法評價。」他知道很多朝廷機密,卻始終守口如瓶。

朱元璋相當欣賞他的品行:「古人太上為聖,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若宋景濂者事朕十九年,而未有一言之偽,誚人之短,寵辱不驚,始終無異,其誠君子矣乎?匪止君子,抑可謂之賢者矣。」

晚年的宋濂,境遇卻令人唏噓。

因孫子宋慎被捲入案件,已告老還鄉的宋濂差點被賜死。後來,因為馬皇后和太子朱標求情,他才被免了死罪,但被流放到四川茂州。那一年,他已經71歲,旅途顛簸,積勞成疾,還沒到目的地,就中途在夔州(今重慶奉節)病故。

在被流放之前,他愴然涕下作詩《別義門》,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對故鄉金華,對鄭義門的深情:「平生別無念,念念在麟溪。生則長相思,死當復來歸。」他多麼想在家鄉的青山綠水間教書授徒,終老一生,然而,令他念念不忘的麟溪只能在夢中相見。

參與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徐永明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專家,曾著《文臣之首——宋濂傳》《宋濂年譜》,在他看來,宋濂有兩點很值得後人學習,一是他在《送東陽馬生序》中所寫的年少時勤學苦讀的經歷,這對於今天生活優越的青少年一代,很有教育意義;二是宋濂處廟堂之上,依然關懷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命運,寫出了《杜環小傳》《李疑傳》《記李歌》等小人物的傳記,讚揚他們身上閃光的美德,一個封建士大夫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宋濂知識圖卡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祖籍金華潛溪,後遷居浦江鄭宅。「明初詩文三大家」「浙東四先生」。

他在浙江:他的大半生都在金華從事著述和教育工作,文章聞名於世。他的《諸子辯》《潛溪集》《龍門子凝道記》《浦陽人物記》《蘿山集》等,均在浙江完成。他培養了大批學子,在浙江留下豐厚遺產,即使身在南京18年,家鄉的山水人文也總是魂牽夢縈,潛溪、麟溪成為他作品的思鄉符號。

他在課本中:《送東陽馬生序》收錄於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單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