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2022年07月05日04:32:25 熱門 1476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范仲淹二歲而孤,當其四歲時,母親謝氏攜其改適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朱氏,取名朱說(悅)。及長,詢知家世,認祖歸宗,複姓更名為范仲淹。但是,他究竟於何時複姓更名?又為何更名為「范仲淹」?文獻記載或語焉不詳,或說法不一,以致今天依然存在不小的爭議。筆者擬就這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並以此就教於方家。

關於複姓更名的時間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宋史本傳稱:范仲淹「舉進士第,為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今安徽亳州)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本傳說法大約源於富弼的《范文正公墓志銘》:「公既長,未欲與朱氏子異姓,懼傷吳國(按,其母謝氏贈吳國夫人)之心,姑姓朱;後從事於亳,吳國命,始奏而復焉。」富弼的說法,則源於范仲淹行狀。南宋樓鑰撰《范文正公年譜》,則沿用這一說法:「天禧元年丁巳,年二十九。遷文林郎,權集慶軍節度推官,始復范姓。」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按說,范仲淹複姓更名的時間,據此即可定案。但在宋代的一些重要文獻中偏偏還有不同說法。比如歐陽修《范仲淹神道碑銘》,只說「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至於初名朱說、而後複姓更名,事涉隱私,一概不提。

較早為其立傳的北宋史官張唐英說:范仲淹「幼孤,母適朱氏。祥符八年登進士第,曰朱說者是也」。他點出了朱說之名,卻不提何時複姓更名。曾鞏《范仲淹傳》則說:「仲淹二歲喪父,而母改適長山朱氏,故從繼父姓。大中祥符八年登進士第,曰朱說。後喪母,服除,始復其姓,而改今名。」曾鞏向以文章名世,且曾受范仲淹親炙,既然他稱范仲淹複姓更名的時間是在「喪母、服除」之後,自然影響深遠,於是成為紛紜異說的肇端。南宋王偁撰《東都事略》,便沿襲了曾鞏的說法:「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改適長山朱氏,故冒朱姓,名說母喪去官及終喪,乃歸宗,易今名。」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這樣一來,范仲淹何時認祖歸宗、複姓更名,便出現了兩說:一說是在生母謝氏在世時的天禧元年(1017),一說是在喪母乃至服除之後的天聖六年(1028)。兩者孰是孰非,便成了一個各自持之有故而不易扯清的話題。

筆者認為,古今爭論,似乎都忽略了如下幾個關鍵性問題:

一是范仲淹生母謝氏的身份。據《范氏家乘》特別是蘇州范氏總譜可知,范仲淹有兩位母親:嫡母陳氏,庶母謝氏,而范仲淹實為庶出。其父范墉死於徐州,其嫡母陳氏帶著自己所生的仲溫兄弟回了蘇州老家。而范仲淹母子作為側室庶子,在范家其實已無立足之地。所謂「貧而無依、更適他人」,不過是一種委婉的飾詞,謝氏被迫改嫁的真實原因,還在於她的側室身份。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二是謝氏改適朱氏之後的家庭地位。據《長山朱氏家譜》,范仲淹養父朱文翰原配初氏,亦生有數子。另據司馬光《涑水紀聞》卷十:仲淹「與朱氏兄弟俱舉學究」,看來他與朱氏兄弟的年齡似乎相差不大。如果初氏去世而謝氏為繼娶之正室,那麼,謝氏自應取代初氏而成為家庭主婦。但是,謝氏並沒有住進朱家。據清初新城(今山東桓台,與長山相鄰)王士禎(即漁洋山人)之《顏山雜記》,其時謝氏住在顏神鎮(今淄博市博山區)。清代《長山縣誌》載有邑人劉孔懷所著《范文正公流寓長山考》,更明確指出謝氏住在顏神鎮之秋口。謝氏為什麼住不進朱家?朱氏兄弟可以過一種「浪費不節」的奢侈生活,而「朱說」卻要住進醴泉寺去「畫粥斷齏」。兩相對比,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初氏夫人尚在,謝氏依然沒有取得正室地位。

三是繼父朱文翰去世的時間。據常理,范仲淹之認祖歸宗,只能是在其繼父朱文翰去世之後。《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之一六載有范仲淹奏請朝廷回贈其繼父朱文翰一官的奏章一道,內稱朱為「故淄州長山縣令」,這應該是朱文翰的最後一任官職。說明他是在任職長山期間或者此後不久去世。另據范仲淹《文集》及其《年譜》,皆無范仲淹入仕以後為其繼父丁憂的記載,說明早在范仲淹入仕之前朱文翰已經去世。筆者曾經這樣說過:朱文翰寵愛范仲淹母子,不等於朱氏全家都寵愛范仲淹母子;朱文翰在世時全家都寵愛范仲淹母子,不等於他去世之後還都繼續寵愛范仲淹母子。恰恰相反,一旦朱文翰去世,作為側室和異姓庶子的仲淹母子,很可能不久即陷入困境。因為仲淹畢竟是范家骨血,此時與朱家已無任何關係,故其境遇之尷尬和悲慘,勢必遠甚於在范家之時。現實之境遇,迫使他不得不力求儘快脫離。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最值得我們注意的,便是《年譜》轉引《家錄》的那段話:「公以朱氏兄弟浪費不節,數勸止之。朱氏兄弟不樂,曰:『吾自用朱氏錢,何預汝事?』公聞此疑駭,有告者曰:『公乃姑蘇范氏子也,太夫人攜公適朱氏。』公感憤自立,決欲自樹立門戶,佩琴劍,徑趨南都。謝夫人亟使人追之,既及,公語之故,期十年登第來迎親。」

這段話為我們提供的信息量很大:

其一,樓鑰將它繫於大中祥符四年(1011)范仲淹離開長山去南都(今河南商丘)求學之時。其時范仲淹已23歲,說明此事對他刺激很大,成為促使他「感憤」而離開的契機。

其二,「朱氏兄弟」可作兩解:一是單就朱氏而言,既曰兄弟,說明不止一人,其生母應皆為初氏;二是就範仲淹而言,如果其中范仲淹有的稱兄,有的稱弟,那就可以證明謝氏到了朱家之後,初氏還在繼續生育,由此可以斷定謝氏仍為側室無疑。

其三,朱氏兄弟之所以敢於當面搶白揭短,無非出於兩種可能:一是其生母初氏尚在,他們有恃無恐;二是朱文翰已經去世,他們失去管束,才會如此出言不遜。在筆者看來,兩種情形應該都有。

其四,由范仲淹之「感憤」,其母子此時處境之屈辱和艱難,可想而知。

其五,這位「告者」為何多事?他之所以將隱私道破,很可能是出於同情,對於范仲淹母子的境遇已經看不下去。

其六,「期十年登第來迎親」,這一立誓承諾,不可小看。當時朱文翰如果尚在,或者謝氏已經成為家庭主婦,范仲淹斷斷不會如此發誓。如果是那樣,范仲淹發誓單單要把母親接走,豈不是既拆散了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又拆散了一對老夫老妻?由此恰可反證,一是謝氏並未成為朱家主婦,二是朱文翰已經去世。

四是認祖歸宗與複姓更名的關係。兩者密切相關,順序有先有後。就是說,范仲淹必須首先提出認祖歸宗的意願,並且徵得蘇州范氏家族的同意,而後才可複姓更名。范仲淹提出的時間,據樓鑰《年譜》:「祥符八年,年二十七歲,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初任廣德軍司理,後迎侍母夫人。至姑蘇,欲還范姓,而族人有難之者。公堅請云:『止欲歸本姓,他無所覬』,始許焉。至天禧元年,為亳州節度推官,始奏復范姓。」樓鑰記述的這段曲折經歷,與前揭「期十年登第來迎親」相呼應,正可反映范仲淹認祖歸宗的迫切心情。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五是范仲淹自己的表白:

其一是范仲淹的奏表。在中國,認祖歸宗、複姓更名,是件大事。作為朝廷命官,還必須得到朝廷核准。《年譜》曾摘錄范仲淹這道奏表:「其表略云:『名非霸越,乘舟偶效於陶朱;志在投秦,入境遂稱於張祿』,用事最為親切。」對此,我們難免會引起好奇:奏表究竟說了些什麼?其文集為何不加收錄?同時我們也不難想像:奏表既然專為請求朝廷批准他複姓更名之事,那麼,他當初離開范家的原因、經過以及認祖歸宗的理由,就必須向朝廷報告清楚。這就必然要涉及范仲淹身世方面的那些隱私。請想一想,這些隱私,除了不得不向朝廷如實報告之外,他會以此「苦出身」作為向世人炫耀的資本嗎?所以說,不論其奏表寫得多麼工巧典雅,哀感動人,范仲淹也決不會將它收入文集。這裡所應留意者,還有「偶效」、「遂稱」兩個詞語。作為文言虛詞的「偶」「遂」,都含有「為時不久」之義,也可說明範仲淹入仕不久即向朝廷提出了報告。據此也可推定,范仲淹認祖歸宗的時間,不大可能拖延到十多年以後。

其二是范仲淹寫給范仲儀的信。據其《尺牘》卷下《與仲儀待制》第三帖云:「昔年持服,欲歸姑蘇卜葬,見其風俗太薄。因思高、曾本北人,子孫幸預縉紳,宜構堂,乃改卜於洛。」這段話明白無誤地坦陳了他當初考慮如何安葬母親的心路歷程。就是說,昔年持服期間,他不是不想把母親安葬於蘇州范氏祖塋。只是由於那裡「風俗太薄」,才不得不改葬洛陽。對此,我們必須考慮辦事的順序:按照常情常理,范仲淹必須是認祖歸宗之後,才有可能提出安葬母親的要求,而絕不可能是相反。由此也可斷定,范仲淹必然是在其生母在世之時、在他擔任亳州節度推官之時,即已認祖歸宗。

「朱說」為何更名為「范仲淹」

李叢昕:朱說為何改名「范仲淹」? - 天天要聞

不少現代學者認為,「朱說」之更名為「范仲淹」、字「希文」,與他推崇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字仲淹)有關。筆者對此頗不以為然。一是因為我們從范氏文集中找不到他特別推崇王通的文字,二是在其同代人中,也無人言及「范仲淹」崇拜「王仲淹」。

那麼,當年的「朱說」究竟為什麼更名「范仲淹」?其實很簡單:既然回歸范家,就要改姓為「范」,沒有選擇餘地;「仲」字是范家既定的輩分排行,他也別無選擇;可供他選擇的只有第三個字,餘地也很有限。因為宋人取名有一習慣:親兄弟小排行常從漢字同一部首中選取。既然范家兄長仲溫等取名從「氵」,那麼他也只能從「氵」。「氵」部可選字甚多,讓他最為滿意的,應該就是這個「淹」。為什麼?筆者猜想,因為這個字不僅內涵豐富,義兼褒貶,而且最能切合「朱說」的實際。一方面,淹遲、淹泊、淹沒、淹留、淹滯、淹塞、淹蹇等等,最能反映他的坎坷不幸;另一方面,淹貫、淹通、淹識、淹博、淹該、淹雅、淹穆、淹華等等,最能代表他的志向追求。一字之選,涵義雙關,兼顧褒貶,既可反映他的過去,又可代表他的將來,既可反映他的不幸,又可代表他的企盼,真可謂匠心獨運,妙不可言。筆者並不否認,這裡有可能受到了王通字仲淹的啟發,但主要還應歸結於他的睿智、博學和巧思。

來源:文匯學人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